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杭

作品数:4 被引量:110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遥感
  • 1篇生态
  • 1篇生态评价
  • 1篇生态指数
  • 1篇水土
  • 1篇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方案
  • 1篇水土流失
  • 1篇水土流失特点
  • 1篇土地利用
  • 1篇驱动力
  • 1篇南京长江大桥
  • 1篇景观
  • 1篇景观分析
  • 1篇跨江大桥
  • 1篇过江
  • 1篇过江通道
  • 1篇长江大桥
  • 1篇城市热岛
  • 1篇大桥

机构

  • 4篇江苏省水利勘...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江苏省水文水...

作者

  • 4篇陈杭
  • 3篇顾哲衍
  • 2篇林杰
  • 1篇张金池
  • 1篇谢凯娜
  • 1篇程建敏
  • 1篇伊鑫
  • 1篇唐鹏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江苏水利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1986-2013年南京市土地利用/覆被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因素分析被引量:95
2017年
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南京市1986年、1996年、2002年、2013年的四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ArcGIS软件和Fragstats软件,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速度、转化关系和景观格局等方面分析南京市近30年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状况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南京市近30a中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耕地在整个研究区起到主导作用,其面积比例均在48%以上,但是其优势度逐渐降低,大量自然景观向人为景观转变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特征;(2)整体景观类型变化速度都在增大,而草地和其他用地变化最为活跃,林地相对最稳定,土地利用结构处于快速调整阶段;(3)耕地的转出最大,主要转向为居民点及建设用地;(4)景观格局变化明显,破碎化程度越来越高,景观格局趋向复杂化,景观结构不稳定性增加;(5)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区域政策和城市规划等共同推动了研究区景观格局的变化。该研究结果对于南京市的科学规划及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佟光臣林杰陈杭顾哲衍唐鹏张金池
关键词:土地利用
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常州市城市热景观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7年
为分析20多年来常州城市热景观时空变化特征,选用4景TM/ETM+影像(1986年、1992年、2000年、2010年)为基本数据源,在RS,GIS技术以及景观分析工具的支持下,分析了常州市区热岛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6—2010年常州建成区均存在显著的热岛效应。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到2010年城市与郊区的温差达到最大,为35.3K;城市强热岛及其以上等级面积从1986年的8 580.24hm^2增加到2010年的17 725.23hm^2,相应比例从4.58%增加到9.45%,增幅达106.33%;城市热岛等级类型的景观指数分析表明,到2010年高等级的热岛斑块分布范围和强度都明显提高,两环内高等级的热岛片状分布明显。受城市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各热岛等级斑块的形状逐渐趋于复杂。从景观水平尺度变化来看,2010年热岛景观多样性最丰富,分布最均匀,同时破碎化程度也最高。研究结论可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佟光臣林杰陈杭顾哲衍唐鹏张金池
关键词:城市热岛景观分析
跨江大桥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要点初探——以梅子洲过江通道(南京长江大桥五桥)工程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随着跨江大桥工程建设速度的日益加快,其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文以梅子洲过江通道(南京长江大桥五桥)工程为例,阐述了跨江大桥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以及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需关注的技术要点和解决方案。
谢凯娜陈杭伊鑫
关键词:跨江大桥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方案
1994—2014年连云港市赣榆区生态变化评估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进行区域生态变化评估,可以及时、快速地获取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变化状况。以赣榆为研究区,采用1994年的Landsat TM 5影像和2014年的Landsat 8OLI影像,评估指标选择可以反映生态质量条件的绿度、湿度、热度及干度4个生态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集成上述指标,分析研究区域20a间生态状况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赣榆区RSEI从1994年的0.577上升到2014年的0.639,增幅为10.75%;生态为优良等级所占的面积比例从1994年的42.7%上升到2014年的50.41%,增幅为18.06%,主要发生在西北部丘陵山区。通过对赣榆区的调查分析,以植树造林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对生态质量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佟光臣林杰陈杭顾哲衍唐鹏程建敏张金池
关键词:生态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