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泓君
- 作品数:60 被引量:176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南海西北部晚第四纪典型地震相—沉积相特征被引量:7
- 2013年
- 南海西北部地形变化大,水深由近岸几十米变化至深海盆区的3 500m,跨越了陆架、陆坡、深海盆、岛礁等地貌单元。南海西北部也是深水油气的重要勘探地区。利用高分辨率单道地震资料,采用地震相分析方法,对研究区晚第四纪典型地震相—沉积相分布特征开展深入分析。研究区内的主要地震相包括:①席状、亚平行、强振幅、低连续、中频地震相;②披盖状、波状、中振幅、中—低连续、中低频地震相;③披盖状、平行—亚平行、中—弱振幅、中连续、中—低频地震相;④披盖状、平行、强振幅、高连续、中—高频地震相;⑤席状、平行、中—弱振幅、高连续、中—低频地震相;⑥披盖状、波状、弱振幅、低连续、低频地震相;⑦前积相;⑧下切充填地震相;⑨杂乱地震相;⑩条带状、波状、中—弱振幅、中—低连续、低频地震相;瑏瑡披盖状、平行、强振幅、高频、高连续地震相共11种。对地震相—沉积相及其分布特征的分析结果认为,区内晚第四纪主要发育有三角洲相、河道相、滨浅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深海相、滑塌相、斜坡相、浊流相、生物礁相等沉积相,其分布主要受海底地形地貌、构造运动等多种因素所控制。
- 陈泓君黄文凯吴峧岐
- 关键词:地震相沉积相南海西北部晚第四纪
- 南海西北部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4
- 2013年
- 分析了南海西北部198个表层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沉积物常量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富集程度和粒度效应。结果显示,沉积物的常量元素以SiO2、Al2O3、CaO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45.9%、8.53%、16.7%,其中SiO2、Al2O3代表了陆源碎屑组分,CaO代表了生物碎屑组分。陆架区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陆坡区具有较高的Al2O3、CaO含量,但是,Al2O3的高含量在深水下陆坡区,而CaO的高含量在上陆坡岛礁区。总体上,常量元素Fe2O3、K2O、MgO、Na2O、TiO2与Al2O3具有相似的含量分布特征,指示细粒组分的吸附作用;而SiO2、CaO与Al2O3呈相反的分布特征以及负相关关系,反映了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受到石英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的稀释作用。大部分元素的富集因子介于1~2之间,富集特征不明显,表明碎屑物质主要为地壳来源,仅CaO、MnO出现较高的富集因子,指示陆坡区生物富集作用和深水陆坡区化学沉积作用的贡献。
- 蔡观强陈泓君钟和贤崔兆国李顺
-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
- 南海中央海盆热流特征及成因被引量:4
- 2013年
- 对南海中央海盆70个热流观测值的统计结果表明,南海中央海盆属于高热流区,热流平均值可达89.9mW/m2。其中西南次海盆热流平均值为96.6mW/m2,东部次海盆热流平均值为86mW/m2,西南次海盆比东部次海盆更"热"。高热流值的主要原因是岩石圈的构造拉张减薄以及壳内高导层埋深较浅。而局部存在的热流高值异常其根本原因是断裂和岩浆活动的结果。通过对研究区热流分布以及高值特征的分析,不仅可以对洋壳年龄和扩张年代进行估算,还可以对构造特征以及沉积环境进行有效推测。
- 黄磊陈泓君高红芳吴峧岐
- 关键词:热流
- 中生代以来东亚洋陆汇聚带多圈层动力下的中国海及邻区构造演化及资源环境效应被引量:14
- 2020年
-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活动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控制。近年来,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的提出为深入理解东亚洋陆汇聚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维。本文以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为指导,依托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实际资料与成果,在东亚大陆边缘多圈层动力系统的框架内,对中国海域及邻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总结,初步形成了以“一个边缘、两次消减、三期伸展、分层控制”为核心的“东亚洋陆汇聚边缘多圈层相互作用”理论模式,并进一步提出新的构造单元划分方案。本文首次将大洋板块与大陆边缘稳定地块之间的区域,划分为“东亚大陆边缘汇聚带”这一独立的一级构造单元,按照构造演化的差异,以台湾岛界大致可以分为北部的日本—琉球段和南部的菲律宾段。“东亚大陆边缘汇聚带”以全新视角诠释了中—新生代以来在西太平洋俯冲汇聚系统下,东亚大陆发生的多期次地质构造事件的深部板块动力学过程,特别是在菲律宾海板块俯冲背景下,形成了中国海域东部带状变化、南部环状变化的地貌特征。海域地貌格局进一步控制了东部海域“大江大河—大三角洲—陆源碎屑—条带状”和南部海域“短源河流-高角度陆坡-混合物源-环状分布”的沉积分异模式。
- 张勇姚永坚李学杰尚鲁宁杨楚鹏王中波王明健高红芳彭学超黄龙孔祥淮汪俊密蓓蓓钟和贤陈泓君吴浩罗伟东梅西胡刚张江勇徐子英田陟贤王哲李霞王忠蕾
- 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峡谷地貌形态特征与成因被引量:12
- 2012年
- 利用多波束水深及高分辨率数字单道地震测量手段,对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进行了精细地形和浅部地层结构探测,认为研究区存在4条海底峡谷及3条槽谷。其外形呈喇叭型或直线型,规模不等,长度为8~25km,宽度为1.5~4km,下切深度最大可达175m。研究区浅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U1和U2两套层序。地层总体上以高频、强振幅、中—高连续、平行—亚平行反射地震相为主,但在峡谷区层序U2则以杂乱或低连续反射为特征。在详细分析峡谷与槽谷地貌形态及浅地层地震反射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神狐海域浅地层发育与天然气水合物有关的BSR及滑塌体,水合物的分解导致地层滑塌并发生塌陷,在NW向构造以及底流冲刷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本区形态各异的峡谷及槽谷地貌。其形成时间推测为第四纪,属幼年期阶段。
- 陈泓君蔡观强罗伟东吴峧岐黄磊李丽青
- 关键词:峡谷地貌
- 南海SA13区块多波束海底地形地貌勘测研究报告
- 朱本铎鲍才旺关永贤陈泓君
- SA13区块利用在本区采集的25460km多波束测深资料及以往的水深、地质资料,绘制了1:50万的水深图、海底地形图和海底地貌图。SA13区块位于南海西部,西邻越南东岸,北与西沙群岛相接,南含中建南盆地,东临南海中央盆地...
- 关键词:
- 关键词:多波束海底地形地貌勘测
- 南海SA14区块多波束海底地形地貌勘测研究报告
- 朱本铎鲍才旺关永贤陈泓君
- SA14区块利用在本区采集的18326km全覆盖多波束测深资料及以往的水深、地质资料,绘制了1:50万的水深图、海底地形图和海底地貌图。SA14区块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盆地三个二级地貌单元。SA14区块分为大陆架、大...
- 关键词:
- 关键词:多波束海底地形地貌勘测
- 南海SA08区块多波束海底地形地貌勘测研究报告
- 朱本铎鲍才旺关永贤陈泓君刘方兰刘胜旋吴庐山余平刘卫红崔秀云邓慧荣薛红温明明
- SA08区块利用在本区采集的26843km多波束测深资料及以往的水深、地质资料,绘制了1:50万的水深图、海底地形图和海底地貌图。多波束测深技术的应用,以及相应数据后处理和图件绘制方法的不断发展,使我们对海底地形地貌的勘...
- 关键词:
- 关键词:多波束海底地形地貌勘测
- 南海SA06区块多波束海底地形地貌勘测研究报告
- 吴庐山鲍才旺关永贤陈泓君刘方兰刘胜旋余平刘卫红崔秀云邓慧荣薛红温明明朱本铎
- SA06区块利用在本区采集的64765km全覆盖多波束测深资料及以往的水深、地质资料,绘制了1:50万的水深图、海底地形图和海底地貌图。根据本区的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对地貌单元进行了划分。通过多波束全覆盖测深调查,第一次对南...
- 关键词:
- 关键词:多波束海底地形地貌勘测
- 南海西部沉积层厚度与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 邱燕周效中陈泓君彭学超李唐根蔡祝平吴新林邓慧荣
- 本专题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多年来在南海所获取的综合调查资料及成果为基础,从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入手,应用层序地层等研究手段,注重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南海西部的晚新生代地震地层特征,详细...
- 关键词:
- 关键词:南海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