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飞
- 作品数:25 被引量:121H指数:7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的探讨被引量:3
- 2009年
- 《自然地理学》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针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特点进行了自然地理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的探索,初步探讨和构建了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的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 卢碧林毛治超陈燕飞张建美高绣仿
-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
-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水环境系统恢复力评价被引量:2
- 2014年
- 随着当今社会水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水环境修复问题上,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各个地区水环境恢复能力到底如何,却很少有人研究.在系统总结前人对恢复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水环境系统恢复力的概念,构建了水环境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可变模糊识别模型运用到水环境系统恢复力评价中,为水环境系统恢复力研究提供定量分析方法.结合汉江流域具体案例进行了实证评价,分析了汉江流域水环境恢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评价了不同年份的水环境恢复力水平.并运用灰色关联法验证了结果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为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 陈燕飞张翔杨静
- 关键词:汉江流域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汉江中下游水资源供需状态预测方法被引量:2
- 2016年
- 随着汉江中下游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活、工业需水量不断增大,未来对水资源需求更大,再加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开通,加大了汉江中下游流域的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程度。以汉江中下游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仙桃,武汉为代表城市,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造成的中下游供需状况的改变进行定量研究。并利用Vensim PIE建模、模拟、仿真,建立了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短缺系统,预测了未来水资源短缺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大力提高生产技术、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降低工农业万元产值耗水量,可以降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促使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经济、社会可持续稳定发展。研究成果可以为汉江中下游各城市的水安全保护提供技术参考。
- 陈燕飞邹志科王娜张烈涛
-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系统动力学水安全
- 基于物理耦合深度学习的湖泊面积预测方法
- 本发明涉及湖泊面积预测方法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基于物理耦合深度学习的湖泊面积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GEE平台;S2:利用MNDWI>NDVI或MNDWI>EVI识别水体信号比植被信号强的像素,利用E...
- 孙咏曦陈燕飞董玉茹邓志民郭正强徐述邦丁佳伟王晴
- 汉江流域降水持续天数分布被引量:7
- 2011年
- 以汉江流域13个站点1960~2003年的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流域年及各季雨日数和雨日平均雨量分布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汉江流域春季平均雨日数占全年的25%~31%,雨量占全年雨量的21%~31%。夏季平均雨日数占全年雨日数的13%~18%,雨量占全年雨量的50%。秋季平均雨日数占全年雨日数的22%~31%,雨量占全年雨量的21%~29%。冬季平均雨日数占全年雨日数13%~22%,雨量占全年雨量的6%,雨日平均雨量仅为2.8mm。建立了流域内不同站点、不同季节的持续性雨日概率分布模式,用Polya概率分布对汉江流域各种持续性雨日发生概率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夏季、冬季、秋季拟合效果较好,卡方检验通过率达到95%,而春季有4个站点无法通过检验。利用Polya概率分布模式可以科学地估算流域各地、各季不同持续时段雨日出现的气候概率,为防洪减灾提供依据,也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 陈燕飞张翔
- 关键词:汉江流域
- 多元智能发展视角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2014年
- 《水文学原理》课程是水文学与水资源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不仅承担着引导学生学好本专业的任务,更要求通过本课堂的学习,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提高他们对本专业的兴趣,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基础。该文尝试引入多元智能理论,探讨多元智能发展视角下的水文学原理教学设计,实践中应用表明,运用多元智能的教学设计理念,通过利用身边的自然、社会问题,启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鼓励学生质疑;多媒体科学设计等,较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创新意识,能够使他们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
- 陈燕飞文浩
-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设计
- 一种雨水滞留渗滤效果模拟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水滞留渗滤效果模拟装置,包括:收集桶以及至少一个模拟组件,所述收集桶具有一密闭的收集腔;所述模拟组件包括抽水泵及料筒,所述抽水泵的入口与所述收集腔连通,所述料筒具有一密闭的料腔,所述料腔与所述抽水泵...
- 陈燕飞
- 文献传递
- 流域水权初始配置模型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根据公平、有效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影响水权初始分配的主要因素,构建水权初始分配的层次结构图,采用多目标半结构性模糊优选模型研究流域水权初始分配,其研究成果被应用于汉江流域。
- 陈燕飞郭大军王祥三
- 关键词:流域水权
- 南方平原区水肥调控下水稻节水减排效应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揭示南方平原区水肥调控下的水稻节水减排效应。【方法】基于田间试验,设置传统淹灌(W0)和间歇灌溉(W1)2种灌溉模式,不施氮(N0)、减量施氮(N1,135 kg/hm2)及常规施氮(N2,180 kg/hm2)3种施氮水平,分析不同水肥调控方案下的水稻节水、增产、控污和减排效应。【结果】灌溉模式影响水稻灌水量、渗漏量和排水量,W1模式相比W0模式下的水稻灌水量减少18.12%~28.37%,渗漏量减少13.68%~22.85%,平均节水28.77%。在N1、N2施氮水平下,W1处理相比W0处理的水稻平均增产分别达到16.57%与29.94%。与W0模式相比,W1模式下的TN排放负荷量平均减少25.67%。同一灌溉模式下,TN排放负荷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水平对氨挥发总量有显著影响,而灌溉模式和水肥交互作用对氨挥发总量的影响不显著。【结论】最优的水肥交互模式为W1N1处理,相对于当地传统模式可使水稻增产9.82%,节水27.54%,控污25.67%,减排11.90%。
- 肖新邹志科陈燕飞罗文兵李亚龙杨子荣邹传林邓海龙付桃秀
- 关键词:节水减排氨挥发稻田灌溉模式
- 不同引水规模下平原闸控河道纳污能力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水域纳污能力是指在满足水功能区水环境质量达标的基础上,水体中最大的允许纳污量。水域纳污能力的核算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有效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河湖中的闸坝等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湖的水文过程,从而对河湖水体纳污能力产生影响。以受人类干扰较为严重的典型闸控河道——通顺河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型法和污染负荷法,分析泽口闸取水流量10、13、15 m^(3)/s 3种情境下通顺河干流的水域纳污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引水规模对闸控河道的纳污能力影响不同,受多参数制约并不呈现出完全正相关关系。随着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的不断推进,河道引水规模越大,需要削减的污染物量越小。所提出的计算方案可为通顺河制定科学可行的闸坝调度规程提供依据,也可为河道治理提供对策和措施。
- 喻婷陈燕飞周驰吴雪洁张秀莲陈运梅陈晓群
- 关键词:纳污能力引水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