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EV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 2009年
- 黄国永王海虹陈筱华张小妹屠燕钗李建道陈通张琼
- 关键词:献血者戊型肝炎流行病学
- 温州地区献血者Kidd血型基因频率调查与输血风险评估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调查温州地区献血者Kidd血型基因频率的分布,对Kidd血型不配合的输血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采用尿素溶血试验,对36 235例献血者进行Jk(a-b-)稀有血型进行筛选,随机抽取672例献血者的标本采用微量板法进行Kidd血型抗原的鉴定,再用血清学方法对JK(a-b-)表型和可疑的Kidd血型抗原的确认。结果在36 235例献血者中筛选出5例Jk(a-b-)表型,分布频率为0.014%,基因频率为0.012。672例献血者中,Jka和Jk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4和0.56。Jka和Jkb不配合的概率分别为0 21和0.16,Jka和Jkb不配合的概率合计为0.37。结论Kidd血型系统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群体遗传平衡法则;若怀疑为Kidd血型系统抗体时,应采用多种配血方法,以确保输血的安全。
- 陈荣仓林碧张锋郑璐徐思莉陈通
- 关键词:献血者KIDD血型基因频率输血风险
- 地区间献血者信息共享的探讨被引量:2
- 2011年
- 国家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省际间人口的流动,迅速发展的无偿献血事业该如何面对如此庞大的流动人口带来的挑战?本文根据我国目前流动人口分布及其在部分地区献血情况,从血液安全、献血服务和血液资源调配等角度,分析地区间献血者信息共享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面l晦的困难。
- 陈通陈李陈筱华叶志勇黄国永
- 关键词:地区间共享
- 2016~2023年温州地区献血人群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 2024年
-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HTLV)是第一个被报道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逆转录RNA病毒,以HTLV-Ⅰ型和HTLV-Ⅱ型最为常见,主要经输血、静脉输注、性接触、母婴垂直等途径传播[1]。目前预防HTLV感染的最有效方式是阻断传播途径。
- 孙锫锋胡丽丽陈通徐以勒林碧陈荣仓
- 关键词:静脉输注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献血人群高度侵袭性HTLV阻断传播
- 温州地区672名献血者Kidd血型抗原分布调查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调查温州地区献血者Kidd血型人群分布状况,对Kidd血型不配合的输血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随机抽取2013-03-2013-09温州地区献血者的血液标本67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板法进行Kidd血型抗原的鉴定,再用血清学方法对可疑的Kidd血型抗原进行确认。结果:672名献血者中,Jka和Jk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42 8和0.557 2。Jka和Jkb不配合的机率分别为0.214 1和0.157 6。经χ2检验,Kidd血型的观察值与期望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dy-Weinberg吻合度良好。结论:温州地区献血者Kidd血型抗原分布具有多态性,在临床随机输血中Jka和Jkb不配合的机率合计为0.371 7,应引起高度重视,以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 陈荣仓林碧郭杰陈通叶峥嵘王秀勇
- 关键词:献血者KIDD血型抗原
- 高剂量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重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评价高剂量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安全使用替加环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6月入住本院ICU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资料,针对治疗组(替加环素)与对照组(头孢哌酮舒巴坦)在给药前、给药第2天~第3天、第4天~第6天、第7天~第10天及第10天以上治疗期间及停药后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C-反应蛋白(CRP)数据采集分析,评估对凝血功能及抗感染效果的影响。结果在凝血功能结果上发现治疗组在给药后FIB水平均降低(P<0.05),停药后改善;PT在对应时间节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和TT均延长(P<0.01),停药后改善;INR延长(P<0.05),停药后改善;而对照组未见凝血功能差异性结果。在感染控制指标上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CRP均下降(P<0.05)。结论高剂量替加环素可致凝血功能异常,主要呈现FIB下降和APTT、TT、INR延长,停药后改善;在感染控制上,CRP的下降证实效果。
- 陶真陈通潘珍金细众
- 关键词:替加环素纤维蛋白原
- 浙南地区2018年-2021年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核酸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分析浙南地区2018年-2021年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核酸检测(NAT)筛查效果,评估开展血液核酸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温州市中心血站检验科NAT样本503279份,采用2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及NAT平行的血液筛查策略,将ELISA双试剂呈反应性的样本剔除后,进行HBV-DNA、HCV-RNA、HIV-RNA3联6混样NAT检测,混样结果呈反应性样本再行单人份拆分检测。结果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浙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ELISA检测反应性检出率依次为0.567%.0.518%.0.477%、0.433%,呈逐渐降低的趋势(χ^(2)=20.278,P=0.000)。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浙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ELISA检测无反应性样本NAT混检反应性pool数分别为334份317份、188份、108份,拆分检出率依次为0.132%.0.104%,0.098%.0.091%,呈逐渐降低的趋势(χ^(2)=11.092,P=0.001)。随着NAT混检CT值的增加,拆分反应性检出率呈降低趋势(χ^(2)=90.183,P=0.000)。随着年龄的增加NAT反应性检测率呈升高趋势(χ^(2)=253.707,P=0.000);男性NAT反应性检测率高于女性(χ^(2)=26.274,P=0.000);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NAT反应性检测率呈降低趋势(χ^(2)=72.833,P=0.000),献血类型为单采血小板NAT反应性检测率低于全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10,P=0.000)。结论实施NAT与ELISA检测可发挥互补作用,有利于发现隐匿性病毒感染,进一步降低输血感染风险;NAT反应性检出率受多种因素影响,采供血公共卫生机构应建立稳定的、低危的献血群体,加大血液安全相关健康教育力度,保障血液样本安全。
- 蔡淑锋张锋朱紫苗刘燕飞徐伟瑞陈通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液筛查血液安全
- 浙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戊型肝炎亚临床感染及病毒血症情况调查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调查浙江南部地区戊型肝炎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08年2—10月间浙江省温州市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进行整群抽样,检测抗HEVIgG以及IgM抗体,并对抗HEVIgM阳性的标本进行RT-PCR检测,经测序后分析其基因型及序列同源性。结果3044例无偿献血者中,HEVIgG阳性率为33.28%,随着年龄的升高IgG阳性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从20岁组的21.16%升高到40岁以上组的50.36%;IgM阳性率0.92%,以31~4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为1.90%。通过对IgG和IgM各自阴阳性标本群的分析发现其与献血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血型并无显著相关性。对28例HEVIgM阳性标本进行PCR检测共发现3例核酸阳性,总体阳性率约为10%,其中2例为基因4型,1例为基因1型感染。结论浙南地区的无偿献血者中存在一定比率的HEV病毒携带者。
- 黄国永王海虹陈筱华张小妹屠燕钗李建道张琼陈通葛胜祥
- 关键词:供血者病毒血症
- 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度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度。方法收集温州市2007年-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播疾病检出阳性率情况和年龄为15-至50-组段的普通人群传染病发病率情况,使用Excel进行计算。结果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播疾病检出阳性率皆高于普通人群传染病发病率,危险度分别为丙肝28>梅毒11>HIV8>乙肝3。结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度高于普通人群。
- 王成维陈李黄国永陈通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播疾病危险度
- 温州3044例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血症及基因分型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了解温州市无偿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血症及基因分型的情况。方法对2008年2~10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进行整群抽样,检测抗HEV IgG以及IgM抗体,并对抗HEV IgM阳性的标本进行RT-PCR检测,经测序后分析其基因型及序列同源性。结果3044例无偿献血者中,HEV IgG阳性率为33.28%(1013/3044),IgM阳性率为0.92%(28/3044)。对28例HEV IgM阳性标本进行PCR检测共发现3例核酸阳性,核酸总体阳性率为0.1%,其中2例为基因Ⅳ型感染,1例为基因Ⅰ型感染。结论无偿献血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HEV病毒携带者,有必要对现有血液筛查策略下输血途径传播戊肝的风险进行评估。
- 黄国永王海虹陈筱华张小妹屠燕钗李建道张琼陈通葛胜祥
- 关键词: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血症基因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