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鹏宇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可燃
  • 2篇可燃物
  • 2篇含水率
  • 1篇地表可燃物
  • 1篇樟子松
  • 1篇针叶
  • 1篇时滞
  • 1篇平衡含水率
  • 1篇气温
  • 1篇林场
  • 1篇林分
  • 1篇帽儿山林场

机构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2篇金森
  • 2篇陈鹏宇
  • 1篇杨博文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帽儿山两林分气温与地表可燃物温度差异及对可燃物含水率预测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对不同地区地表可燃物温度与气温的差异、气温-可燃物温度转换模型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以及应用气温和地表可燃物温度分别驱动直接估计法模型的误差进行研究,为提高可燃物含水率预测精度提供参考。【方法】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试验林场红松和落叶松2个林分下,采用自动气象站测量距地表1.5 m处气温,采用热电偶测量距地表1,2,3,4 cm处地表可燃物温度。红松林分共观测10天,落叶松林分共观测4天,其中,1天在每个林分中设置2个采样点,对距地表1 cm的可燃物含水率每隔1 h测定1次。对气温和地表可燃物温度的差异进行比较,计算目前在可燃物含水率预测中常用的2个气温-地表可燃物温度转换模型(Byram&Jemison模型和Van Wagner模型)的预测误差,根据误差对其适用性进行评价。以目前常用的基于时滞和平衡含水率的可燃物含水率直接预测法为例,分析这2个模型其对可燃物含水率直接估计法精度的影响。【结果】1)地表可燃物温度与气温有差异,白天低于气温,夜间高于气温;2)现有2个气温-地表可燃物温度转换模型的误差大于3℃,不能反映气温和地表可燃物温度之间白天和夜间的异向差异;3)在可燃物含水率的直接估计法模型中,采用气温作为温度变量和采用通过气温-可燃物温度转换模型计算所得的可燃物温度作为温度变量所建立的模型效果相似。【结论】现有的2个气温-可燃物温度转换模型所计算的可燃物温度都高于气温,误差很大,在研究地区不适合用于计算地表可燃物温度。对于以时为步长的可燃物含水率直接估计模型,无需利用现有气温-可燃物温度转换模型进行温度转换。利用气温建模还是利用地表可燃物温度建模的优劣目前尚无法确定,需进一步研究。研究新的可燃物温度模型,特别是能够反映气温和可燃物温度差异日变化的转换模型,�
杨博文陈鹏宇金森
关键词:气温含水率帽儿山林场
樟子松针叶床层结构对失水过程中含水率参数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以樟子松针叶床层为例,初步研究可燃物结构床层结构特征对其失水过程中时滞和平衡含水率参数(基于Nelson模型)的影响。通过对15个不同厚度、载量、密度的樟子松可燃物床层的失水过程的分析,估计这些床层的时滞和平衡含水率参数,利用这些参数进行可燃物含水率模拟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不超过0.01,所估计的可燃物含水率参数有效。对可燃物床层结构特征对这些参数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可燃物床层厚度和载量对时滞和平衡含水率的2个参数a、b具有有显著影响,与时滞和平衡含水率参数b正相关,与平衡含水率参数a负相关,据此建立可燃物含水率参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高估了时滞和平衡含水率参数b,低估了平衡含水率参数a。所得结果还有一些不确定性,特别是可燃物结构特征对平衡含水率参数的影响,需要在更宽的温湿度范围内、针对其他平衡含水率模型和在失水吸水2个过程上进一步研究。
金森陈鹏宇
关键词:可燃物含水率时滞平衡含水率樟子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