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庆玲

作品数:31 被引量:24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脑梗
  • 12篇梗死
  • 11篇动脉
  • 11篇血管
  • 11篇脑梗死
  • 9篇动脉狭窄
  • 6篇造影
  • 6篇颅内
  • 6篇急性
  • 6篇急性脑梗死
  • 5篇血管病
  • 5篇血管造影
  • 5篇溶栓
  • 5篇缺血
  • 5篇疗效
  • 5篇疗效观察
  • 5篇脑血
  • 5篇脑血管
  • 4篇血性
  • 4篇数字减影

机构

  • 29篇上海市长宁区...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长宁区...
  • 1篇安徽省铜陵有...
  • 1篇铜陵有色金属...

作者

  • 31篇陶庆玲
  • 12篇赵晖
  • 9篇孙瑄
  • 7篇许敏
  • 4篇龚承友
  • 4篇姚胜旗
  • 3篇张燕
  • 2篇曲海霞
  • 2篇陈芷若
  • 2篇王鲁萍
  • 1篇汪寅
  • 1篇张韶辉
  • 1篇陆学胜
  • 1篇李威
  • 1篇蔡磊
  • 1篇张允
  • 1篇艾林
  • 1篇董强
  • 1篇陈淑芬
  • 1篇王少石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临床神经电生...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国外医学(脑...
  • 2篇临床脑电学杂...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神经病学与神...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199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拉克索添加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添加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8例Hoehn-Yahr分级为Ⅱ~Ⅲ级的PD患者在接受左旋多巴达到剂量稳定≥30d的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A组添加普拉克索0.125mg,每日2次,4周滴定至0.75mg/d,维持8周。B组添加普拉克索0.125mg,每日2次,6周滴定至1.5mg/d,维持6周。C组不添加普拉克索。治疗前后应用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评分并评估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A组、B组的UPDRSⅡ、Ⅲ评分明显下降(均P<0.05);B组显效率(21例,80.8%)显著高于A组(12例,46.2%)(P<0.01)。3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B组2例出现轻度头晕、恶心,未影响治疗。结论应用左旋多巴治疗的PD患者添加普拉克索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添加普拉克索1.5mg/d的疗效优于0.75mg/d。
张韶辉陶庆玲
关键词:帕金森病
螺旋CT血管造影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CTA)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80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提示有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CTA检查 ,其中 2 0例在CTA检查 1周内接受减数血管造影 (DSA)检查。结果 :(1)CTA对椎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与DSA呈高度相关 (r =0 .837P <0 .0 0 1) ,对发育不良、血管扭曲的判断与DSA完全一致 ,对椎动脉起始端钙化和开口位置的显示优于DSA。 (2 ) 80例 16 0条椎动脉中 ,正常 88条 (5 5 .0 % ) ,粥样硬化性狭窄 2 9条 (18.1% ) ,发育不良性狭窄 2 0条 (12 .5 % ) ,非自然扭曲 18条 (11.3% ) ,扭曲伴狭窄 5条 (3.1% )。另见起始端钙化 7条。结论 :CTA能清晰地显示全程椎基动脉系统 ,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诊断。
陶庆玲龚承友
关键词:椎基动脉供血不足CT血管造影
支架成形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SAA)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配对分为SAA组(n=20)与药物治疗组(n=20)。药物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降压药等常规治疗;SAA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高度狭窄或伴不稳定斑块的主干动脉予以球囊扩张和SA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发病后第21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治疗后第90天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发病后第21天,SAA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AA组与药物治疗组mRS评分为0~1分的患者分别为16例和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药物治疗组有1例患者再发脑梗死,SAA组无复发病例。结论 SAA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干预措施。
赵晖陶庆玲孙瑄张燕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支架成形术
貌似脑血管病的海绵空泡样脑病一例
2005年
陶庆玲陶琨汪寅
关键词:视物模糊脑病脑血管病头昏记忆力下降做家务
造影显示的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方法收集我院缺血性卒中患者30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狭窄程度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测量标准分为5个等级。结果(1)颅内动脉狭窄149例(48.6%),颅外动脉狭窄25例(8.2%),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33例(10.8%);(2)207例动脉狭窄患者中,单支狭窄129例(62.3%),多支狭窄78例(37.7%);(3)动脉狭窄的常见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虹吸段>椎动脉起始段;(4)DSA所示狭窄程度:207例316条狭窄血管中,重度狭窄或闭塞87条(27.5%);(5)157/164例(95.7%)脑卒中病灶与血管狭窄的部位相对应。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以颅内血管狭窄为多见,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
陶庆玲孙瑄赵晖姚胜旗
关键词:脑动脉
脑动脉狭窄的易患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脑血管狭窄是脑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国外研究发现大约68%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狭窄,而不同种族的人群脑血管狭窄的好发部位也不尽相同,白种人好发颈动脉颅外段病变,亚洲人以颅内血管病变似乎更多见。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好发部位和易患因素,为临床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狭窄提供依据。
孙瑄陶庆玲
关键词:脑动脉狭窄易患因素颅内血管病变脑血管狭窄好发部位
急性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接受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46例,其中82例收治卒中单元病房(康复组),64例收治普通病房(对照组)。两组患者用药相同,对康复组患者给予规范的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发病24h、治疗后21天各按ESS评分1次,发病3个月时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的ESS评分、Barthel指数积分显著较对照组为佳(P<0.01),卒中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结论:急性期康复治疗能明显促进脑梗死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陶庆玲赵晖孙瑄张榴菊钟佩曲海霞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神经功能
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陶庆玲赵晖龚承友杨建军许敏王鲁萍姚胜旗蔡磊王立新
该研究改变了欧美国家的rtPA溶栓剂量及用法,在动物脑梗死模型的建立及动、静脉溶栓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对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动脉溶栓25例、静脉溶栓50例和动静脉联合溶栓10例,并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
关键词:
关键词: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4
2003年
对于重度椎基底动脉狭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大脑后循环血管重建较前循环要困难得多。应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加支架置入术的血管内治疗可增加后循环血流量、降低急性闭塞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临床治疗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发展现状、适应证、方法、并发症和预防策略。
许敏陶庆玲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并发症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
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被引量:13
2009年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发病机制,因为人种的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也有很大的区别。白种人多表现为颅外段的动脉病变.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则是亚洲患者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占患者病因构成的33%~51%。在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颈动脉系统颅内段血管狭窄的检出率很高,有报道达到39.3%,而一半以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有颅内动脉的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可导致脑血流减少与狭窄处血栓形成和血栓或斑块脱落性栓塞.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思维迟钝、认知水平下降或头晕、耳鸣、复视、黑朦等慢性缺血性症状,以及TIA与脑梗死等急性缺血发作。所以,针对颅内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孙瑄陶庆玲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硬化性狭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