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李

作品数:12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四川省财政育种工程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基因
  • 7篇转基因
  • 4篇食品
  • 2篇三氯
  • 2篇食品安全
  • 2篇水稻
  • 2篇转基因大豆
  • 2篇转基因食品
  • 2篇转基因食品安...
  • 2篇转基因水稻
  • 2篇绿色食品
  • 2篇抗虫
  • 2篇抗虫性
  • 2篇基因食品
  • 2篇基因水稻
  • 2篇大豆
  • 1篇对转
  • 1篇乙醇
  • 1篇玉米
  • 1篇栽培

机构

  • 12篇四川省农业科...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成都大学
  • 2篇四川民族学院
  • 2篇四川省环境保...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2篇陶李
  • 10篇宋君
  • 10篇雷绍荣
  • 8篇王东
  • 8篇尹全
  • 7篇张富丽
  • 5篇常丽娟
  • 5篇刘勇
  • 4篇游米沙
  • 4篇刘文娟
  • 3篇郭灵安
  • 3篇刘勇
  • 2篇佟洪金
  • 2篇李忆
  • 2篇牛蓓
  • 2篇周西全
  • 2篇罗苹
  • 1篇黄小琴
  • 1篇代晓航
  • 1篇张蕾

传媒

  • 4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Agricu...
  • 1篇中国测试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esearch on Frequency of Exogenous Gene Flow from Marber-free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Rice to Conventional Rice Varieties被引量:1
2012年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frequency of exogenous gene flow to non-transgenic conventional rice cultivars and assess the potential risks of marker-free of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rice to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ethod]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rice variety HUAHUI No.1 was plant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and surrounded by several non-transgenic conventional rice cultivars. F1 non-transgenic rice seeds were collec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istances and identified by using PCR technology, the frequency of exogenous gene flow from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rice to non-transgenic conventional rice cultivars was counted and analyzed. [Result] The average frequency of exogenous Bt gene flow to P13381 and CHUNJIANG063 was 0. Transgene flow occurred to varying degrees from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rice HUAHUI No.1 to several non-transgenic rice lines including HEX122-2, TIANXlANG, MINGHUI63 and Pl157, with the maximum average gene flow frequency of 0.875%. The frequency of gene flow was gradually redu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istance, and the average transgene flow frequency de- creased to 0 in all the sampling points 7 m away from transgenic rice material. [Conclusion]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exogenous gene flow frequency of insect-re- sistant transgenic rice variety HUAHUI No.1 was very low, leading to very small risk to the eco-environment. Rational distribution in the field for physical isolation, keeping the appropriate distance and scientific farming arrangement to avoid the synchronization of flowering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exogenous gene flow from transgenic rice and reduce he ecological risks caused by transgene escape.
张富丽刘勇宋君雷绍荣尹全王东常丽娟陶李刘文娟
我国绿色食品转基因监测体系建设研究
2013年
分析了国内农产品市场及进出口的几大类农产品转基因现状及建立绿色食品转基因监测体系的可行性,研究了绿色食品转基因监测体系的技术支撑条件,初步提出了绿色食品转基因监测的范围和方向,以完善绿色食品监测体系,促进绿色食品发展。
陶李罗苹雷绍荣郭灵安
关键词:绿色食品转基因
三氯甲烷和乙醇对转基因成分检测的抑制被引量:1
2011年
该文以抗除草剂(CP4-EPSPS)转基因大豆GTS-40-3-2为材料,在Lectin基因的扩增体系中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三氯甲烷、乙醇,模拟这2种有机试剂残留,探讨三氯甲烷、乙醇在转基因成分检测中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PCR反应体系中三氯甲烷的摩尔浓度≥3.77mol/L时,能完全抑制PCR反应;乙醇的摩尔浓度>1.39 mol/L时,PCR反应彻底被抑制。
王东宋君尹全陶李雷绍荣刘勇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三氯甲烷乙醇
无标记基因抗虫水稻外源基因向常规栽培水稻漂移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本试验以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为研究对象,将几种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种植在其周围,按不同距离收集F1代非转基因水稻种子。采用PCR技术对各点收集的水稻种子进行转基因杂种鉴定,统计并分析抗虫转基因水稻中外源基因向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漂移的频率。结果表明:外源Bt基因向P13381和春江063水稻平均漂移频率皆为零。而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与非转基因水稻合系22-2、天香、明恢63、P1157几个品种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转基因漂移,平均漂移频率最高为0.875%,并且漂移频率随着距离加大而逐渐降低,而在7 m以外的所有采样点平均转基因漂移频率为零。该研究表明抗虫水稻华恢1号外源基因的基因漂移频率非常低,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很小,通过田间合理布局进行物理隔离,保持合适距离,以及科学安排农时,错开花期等方式,能有效控制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漂移和降低因转基因逃逸带来生态风险。
张富丽佟洪金刘勇尹全王东宋君陶李常丽娟刘文娟李忆雷绍荣游米沙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抗虫性基因漂移生态风险
不同时期喷施草甘膦对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长和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生长期喷施草甘膦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长和产量构成的变化,阐明一定浓度的草甘膦对转基因大豆生长繁育的影响,并对转基因大豆田间实际除草过程中草甘膦喷施时间及浓度的合理选择提供数据支持及理论研究依据。【方法】选择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GTS-40-3-2,采用田间随机区组的设计方法,在大豆生长的V1—V5期茎叶喷施一定浓度梯度的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研究草甘膦对不同时期转基因大豆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并同期监测该浓度梯度草甘膦的实际除草效果。【结果】1.23—12.30 kg.ai.hm-2的草甘膦均能有效控制杂草,但喷施草甘膦超过推荐剂量1.23—2.46 kg.ai.hm-2会抑制GTS-40-3-2主茎节和主茎复叶的生长及降低成熟期的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GTS-40-3-2的单株有效荚数和百粒重在喷施不同浓度草甘膦后保持对照水平,株高、结荚高和有效分枝数等产量相关性状在较低浓度草甘膦处理后还有一定增长。草甘膦对GTS-40-3-2生长繁育的影响因施药时间的不同存在差异,4.92—7.38 kg.ai.hm-2的草甘膦显著抑制V1和V2期大豆的生长和产量,但对V3—V5期大豆的产量构成没有明显影响;V3—V5期大豆茎叶生长的减缓发生在喷施一定浓度草甘膦后10—20 d,30 d后茎叶生长恢复至对照水平,但较高浓度(9.84—12.30 kg.ai.hm-2)的草甘膦仍会导致V4和V5期大豆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的明显下降,V3期GTS-40-3-2的产量构成因素不受喷施草甘膦的影响。【结论】1.23—2.46 kg.ai.hm-2的草甘膦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在转基因大豆生长的V1—V5期均能安全使用而不会造成大豆的生长抑制和减产。喷施草甘膦超过推荐剂量,一定程度上损伤大豆的结粒水平,但籽粒质量不受影响。草甘膦对不同时期转基因大豆生长繁育的影响程度为:V1、V2>V4、V5>V3,田间除草时选择V3期喷施草甘膦,从对转�
刘文娟刘勇黄小琴周西全宋君尹全王东陶李张富丽常丽娟张蕾雷绍荣
关键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我国绿色食品体系中关于转基因问题的研究
2012年
研究绿色食品体系中对转基因技术(产品)的限制性要求,针对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是否在生产中违规使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生产资料或原料这一监测空白提出了对策,并对建立完善的绿色食品监测体系提出了建议,以促进绿色食品体系良性发展。
陶李罗苹郭灵安雷绍荣
关键词:绿色食品转基因
转基因玉米检测中4种DNA提取方法比较被引量:6
2011年
以1%转基因玉米MON810粉末为材料,对比了酚-三氯甲烷法、PVP法、CTAB法、胍-三氯甲烷法4种经过调整和优化的DNA提取方法在转基因玉米检测中的效果差别,该4种方法均能获得可供进行进一步转基因成分检测分析的DNA,其中CTAB提取法获得的DNA质量相对较高。DNA提取过程中,略去蛋白酶、淀粉酶以及RNA酶的使用步骤,同样可获得质量良好的DNA用于转基因成分检测分析。在转基因玉米检测中,可针对样品情况选择和优化方法。
陶李张富丽宋君
关键词:DNA提取CTAB法
基于蒙特卡洛法评定转基因玉米MIR604的测量不确定度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发现影响转基因定量测量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基因的定量分析水平。【方法】本文首次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评定转基因玉米MIR604的测量不确定度。【结果】转基因玉米MIR604的相对含量为0.99%,不确定度为3.76×10^(-4),在95%的包含概率下转基因玉米MIR604的相对含量分布在包含区间为0.54%~0.61%的范围内,表明本研究的测量质量高,数据可靠。【结论】所有成分中,不确定度贡献最大的成分是是液体转移量的偏差。液体转移量的准确度是提高转基因成分检测质量的关键。
宋君常丽娟陶李张富丽王东
关键词:蒙特卡洛模拟不确定度
从干种子中快速获取高质量DNA的高盐提取方法被引量:6
2011年
为寻求一种从植物干种子中简单快速提取高质量基因组DNA的有效方法进行本研究。将种子打磨成粉,取100mg粉末加入高盐提取液抽提基因组DNA。采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检测、PCR及酶切的方法检验DNA的得率和质量。从100mg7种常见作物种子粉末中可以得到619.67~1811.21ng基因组DNA,A260/A280比值在1.87~2.07之间,其纯度和质量适合进行PCR及酶切分析。通过普通PCR方法分别对7种作物的特异性内源基因片段进行扩增,结果均能扩增到明显的目的条带。用EcoRV和HindIII两种核酸内切酶能对所得的DNA充分酶切。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快速地从干种子中提取到高质量的DNA。
张富丽陶李佟洪金刘勇宋君尹全李忆代晓航雷绍荣游米沙
关键词:基因组DNA干种子
不同虫压下转Bt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生态适合度差异被引量:9
2012年
为了解转基因水稻的基因扩散效率和潜在生态风险,以转Bt抗虫水稻Bt63、R1、R2和非转基因常规水稻Ⅱ优838为试材,采用高、低两个不同虫害胁迫水平和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水稻相间种植方式,通过观察水稻植株营养生长、结实以及对螟虫危害的抗性表现等差异,研究比较了Bt外源基因插入后对水稻植株适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虫害胁迫条件下,转Bt基因水稻在植株分蘖数、生物量鲜重等营养生长指标方面与非转基因对照品系间无明显差异,但株高、穗长、穗重等指标不及对照,且R2和Bt63与对照间差异显著;在高虫害胁迫条件下,3个转Bt基因水稻品系的分蘖数、穗长、穗重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而不同转基因品系株高适合度效应不同,这可能与受体本身的特性相关.3种转基因水稻的单株结实粒数、千粒重与对照在两种虫害胁迫条件下均无显著性差异,Bt基因对受体植株的结实影响不明显.在高虫害胁迫条件下,3种转Bt基因水稻的抗虫能力均显著优于非转基因水稻,表明Bt基因对受体植株的抗虫性影响显著.同时,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转Bt基因水稻的适合度代价较小,预示了抗虫转基因水稻外源Bt基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具有逃逸的可能,但这种风险比较小.
张富丽刘勇佟洪金尹全陶李王东周西全常丽娟宋君刘文娟雷绍荣郭灵安
关键词:抗虫性转基因水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