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铁瑛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绍兴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骨折
  • 1篇隐性失血
  • 1篇增殖
  • 1篇失血
  • 1篇髓内
  • 1篇髓内钉
  • 1篇体外
  • 1篇体外转染
  • 1篇转染
  • 1篇转子间
  • 1篇转子间骨折
  • 1篇误漏
  • 1篇误漏诊
  • 1篇漏诊
  • 1篇孟氏骨折
  • 1篇近端
  • 1篇基因
  • 1篇基因体外转染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骨髓间充质

机构

  • 3篇绍兴市中医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3篇陶铁瑛
  • 2篇许杨
  • 2篇林武
  • 1篇黄月娟
  • 1篇沈钦荣
  • 1篇谭伟
  • 1篇何小勇
  • 1篇何建明
  • 1篇李江
  • 1篇孟永久
  • 1篇胡松峰
  • 1篇王敏龙
  • 1篇吴立东

传媒

  • 2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儿童孟氏骨折误漏诊分析及治疗方法探讨被引量:4
2014年
2006年3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孟氏骨折患儿158例,其中首诊诊断时误漏诊43例,误漏诊率27.2%,现对误漏诊原因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患儿均为外伤所致,男29例,女14例,年龄3~13岁,平均6.8岁;年龄<7岁25例(58.1%),年龄≥7岁18例(41.9%);左侧19例,右侧24例;按Bado[1]分型:Ⅰ型21例(48.8%),Ⅱ型6例(14.0%),Ⅲ型14例(32.6%),Ⅳ型2例(4.7%);首诊误漏诊本院16例(37.2%),外院27例(62.8%);误漏诊在2天内确诊18例,~1周内确诊12例,~2周确诊5例,~4周确诊5例,>
陶铁瑛吴立东林武谭伟孟永久
关键词:儿童孟氏骨折误漏诊
局部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减少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术隐性失血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比较局部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局部应用组(n=42)患者在近端扩髓后骨髓腔内注入氨甲环酸(2g溶于20ml生理盐水),静脉应用组(n=40)患者在术前30min静脉输注氨甲环酸(15mg/kg,最大剂量1.2g)。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术后次日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值变化、并发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术前平均HB,平均HCT,术后次日平均HB,平均HCT,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人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来出现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并发症。结论与静脉应用相比,近端扩髓后骨髓腔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同样能够有效减少隐性失血和输血,理论上避免了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能带来的全身并发症。
陶铁瑛沈钦荣林武许杨王敏龙黄月娟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氨甲环酸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bFGF基因体外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对其增殖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bFGF基因体外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后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及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兔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扩增,用PCR扩增法获得绿色荧光蛋白-bFGF基因重组质粒,转染间充质干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计算转染率,用MTT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特性。结果:实验成功地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bFGF基因重组质粒,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转染后的bMSCs发出稳定的绿色荧光信号,转染率为(43.32±4.51)%,MTT法显示重组质粒组增殖速度显著高于空白质粒组和未转染细胞组(P<0.05)。结论:运用转染的方法实现了两种基因在MSCs中的共同表达,为监控MSCs细胞的转染和表达过程提供了一种手段。为后期利用MSCs细胞进行组织工程骨组织制造和移植提供了规范化的监控和程序化生产手段。
许杨李江何建明何小勇陶铁瑛胡松峰
关键词:BFGF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转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