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星
- 作品数:15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论梭罗的审美主义宗教观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了重树"真正的人",梭罗在前人基础上展开对传统基督教的批判,审美主义是其立场,去逻各斯的神话学还原是其解构方式,而审美化生存则是其拯救之途。在梭罗这里,审美救赎保留了宗教性的超验冲动及对世俗社会的超越性,但却以个体生命在现世自由状态中的自我提升、自我建构及个体人格的终极完善为旨归。
- 韩德星
- 关键词:审美主义自我救赎神话学个体性
- 试论梭罗与爱默生人性观的异同
- 2015年
- 超验主义的人性观对美国清教主义的性恶论形成极大的冲击,为美国式个人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爱默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晚辈的梭罗吸收了爱默生的人性观,但又在善恶二元论上持有不同的见解,如果追根溯源,将不难发现二人与基督教传统神学之间的不同归属关系。
- 韩德星
- 关键词:梭罗爱默生超验主义
- 谈《白鲸》人物形象的“圣经”原型被引量:17
- 2000年
- 透过《帕鲸》对捕鲸生活的表层描述而进入小说的深层话语,可发现作品中有大约半数人物能在《圣经》中找到原型,且与其原型有着极为相近的人格特征。作家对于某些人物关系的处理,以及某些人物体现的宗教寓意,都与其圣经原型趋于一致。这使对于小说人物进行原型式解码成为准确理解作品主题的前提。依据人物在作品中充当的不同角色,可分为主要原型人物、次要原型人物和“隐型”原型人物三类。对于这些原型人物的研究表明,建立在宗教寓意之上并超越宗教寓意的对非理性之罪与恶的批判,是《白鲸》的主题所在。
- 韩德星
- 关键词:《白鲸》小说人物作品主题圣经宗教
- 论《瓦尔登湖》在美国本土的经典化生成被引量:3
- 2012年
-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代表作,在美国及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书能成为一部经典作品,与美国十九世纪的历史文化语境以及梭罗个人的生命历程直接相关,具体可概括为四个因素:一是超验主义运动,该书是超验主义的核心文本;二是自然文学写作,该书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并具有深远的生态学意义;三是乌托邦社团运动,该书是对个体乌托邦的成功书写,宣扬了一种独特的生活哲学,契合了美国人的伊甸梦想;四是废奴运动,梭罗的"英雄"角色及其身后的文化地位也对该书的经典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 韩德星
- 关键词:超验主义自然书写
- 中国大陆舞台上的阿瑟·密勒戏剧演出研究
- 2019年
- 阿瑟·密勒是新时期以来最早被中国大陆广泛接受的美国剧作家,其剧作也最早被搬上大陆舞台,他本人随后来华导演戏剧,无疑加大了其影响力,但密勒剧作在中国的接受,呈现出明显的先热后冷的阶段性征候。从20世纪80年代达到高峰,至20世纪90年代完全被冷落,进入21世纪后又重新被'拾起'。文章发现,阿瑟·密勒的戏剧在当代中国大陆的演出史,映照出西方现实主义戏剧在华的接受现状,并与中国大陆自身戏剧的发展兴衰保持着同步关系。
- 韩德星
- 关键词:阿瑟·密勒《萨勒姆的女巫》《推销员之死》社会剧
- 论梭罗的“救世神话”
- 2017年
- 梭罗自觉秉承了F·施莱格尔的"新神话"创作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而后将生活提炼为"神话"。这种神话是一种救世神话,它吸收了启蒙时代与浪漫主义时期的现代性话语,否定宗教来世主义,强调个体的自我拯救,这种拯救并非世俗意义上的,而是审美主义的终极拯救,同时也是超个体的,旨在重建生态主义的和谐"生命共同体"。
- 韩德星
- 关键词:梭罗审美主义生命共同体
- 罗曼司、清教文化与《红字》的经典化生成被引量:3
- 2015年
- 相对于19世纪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其他经典,《红字》从出版伊始即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经典化之路较为平顺。这与霍桑承前启后的心理罗曼司书写有关,《红字》的问世业已成为美国式罗曼司走向成熟的标志,但无论是选材,还是观察与思考问题的方式、写作的技巧与风格,霍桑都深受清教文化的浸淫和影响。《红字》表明正是清教文化赋予了美国式罗曼司的本土化内涵。
- 韩德星
- 关键词:红字罗曼司清教
- 阿瑟·密勒在中国被引量:4
- 2014年
- 阿瑟·密勒与中国当代戏剧关系密切,其现实主义的批判立场与现代主义的戏剧艺术对我们甚至具有发生学的意义。要明确这种意义,除考察其对新时期戏剧的影响以外,考证其文本在我国的传播与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基于此种目的,本文对密勒剧作在我国的译介、研究以及搬演情况做了历时性的梳理。
- 韩德星
- 关键词:密勒新时期戏剧译介
- 论梭罗的人格特质与荒野情结
- 2009年
- 梭罗对自然的热爱与研究已经超越一般的层次,而升华为一种“荒野情结”。对于梭罗的荒野情结,不应仅仅从文化批判这一外部视角去理解,将荒野视为梭罗对抗工业文明的阵地和拯救人性的家园,还要进一步挖掘梭罗的人格气质特征,从梭罗的生物人格层面揭示其荒野情结形成的内在原因,并探讨其荒野情结衍生的具体理论形态——自然化生存理念。
- 韩德星
- 关键词:梭罗
- 当代中国舞台上的尤金·奥尼尔戏剧被引量:1
- 2021年
- 尤金·奥尼尔是当代中国舞台上搬演和改编最多的美国剧作家。新时期以来,奥尼尔戏剧在我国的演出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慎选、摸索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全面开花,从20世纪90年代的滞缓和瓶颈期再到21世纪的精彩改编、彻底中国化(戏曲化)这一起伏渐变的过程,其中既有文化的磨合,也有方法的切磋。无论其艺术形式的现代化革新,还是其人文思想的现代性启蒙,奥尼尔戏剧及我国戏剧创作者对其的演绎都对我国戏剧(包括戏曲)的现代化有着积极的贡献,奥尼尔戏剧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 韩德星
- 关键词:奥尼尔现代戏剧戏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