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洪鼎

作品数:12 被引量:84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麻醉
  • 5篇手术
  • 5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 3篇病人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速康
  • 2篇体外循环
  • 2篇气管
  • 2篇气管插管
  • 2篇外循环
  • 2篇康复
  • 2篇康复外科
  • 2篇加速康复
  • 2篇加速康复外科
  • 2篇插管
  • 1篇代谢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机构

  • 7篇青岛医学院
  • 3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青岛大学

作者

  • 12篇韩洪鼎
  • 5篇于文刚
  • 4篇王世泉
  • 4篇刘传圣
  • 3篇王世端
  • 3篇葛军
  • 2篇曹守根
  • 2篇周岩冰
  • 2篇王明山
  • 2篇孙运波
  • 1篇江海涛
  • 1篇璩竹玲
  • 1篇李世宽
  • 1篇王元青
  • 1篇王智浩
  • 1篇袁莉
  • 1篇柴洁
  • 1篇王东升
  • 1篇陈栋
  • 1篇褚海辰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齐鲁医学杂志
  • 2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青岛医学院学...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 3篇199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entall手术的麻醉与体外循环管理
1999年
王世端江岩韩洪鼎柴洁李晓琴王学智
关键词:BENTALL术麻醉体外循环
控制性降压用于颅内动脉瘤颈夹闭术
1994年
报道23例颅内动脉瘤颈夹闭术的控制性降压麻醉处理。芬太尼8~10μg/kg、卡肌宁0.3mg/kg-1静脉缓慢注射,继以硫喷钠4~6mg/kg、琥珀胆碱1.5mg/kg-1静注,气管内表麻下气管插管,插管期各时限间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变化(P>0.05)。开颅前即开始用硝普钠控制MAP在8kPa左右,结合快速静滴甘露醇1.5~2.0mg/kg和过度通气可有效降低颅内压,防止动脉瘤过早破裂,减少失血。夹闭瘤颈后即停止降压,利于检查瘤颈闭锁是否完全和彻底止血。麻醉状态下吸除气管、口腔分泌物可预防血压及颅内压升高。
刘传圣赵文革韩洪鼎于文刚王世泉
关键词:降压颅内动脉瘤外科手术
小儿口咽部肿物切除的麻醉处理1例
2005年
王元青韩洪鼎
关键词:咽部肿物婴儿麻醉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老年病人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1998年
目的探讨一种更适合老年开胸手术的麻醉方法。②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组(P组)、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组(F组)、普鲁卡因复合全麻+硬膜外阻滞组(EP组)、芬太尼复合全麻+硬膜外阻滞组(EF组)。EP组及EF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椎T5~7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行硬膜外阻滞。4组病人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在上述麻醉的基础上间断吸入少量安氟醚及间断静脉注射潘库溴胺维持麻醉。术中持续监测血压、心电和脉搏血氧饱和度。③结果与P组及F组相比,EP组、EF组术中血液动力学较稳定(t=2.133~5.194,P<0.05,0.01);EP组及EF组全麻药用量较P组及F组明显减少(t=2.307~8.775,P<0.05,0.01);EP组、EF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也较P组及F组短(t=2.731~3.856,P<0.01),清醒拔管例数较多(χ2=5.13~8.88,P<0.05,0.01),术中出现心律失常的例数较少。④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比单纯全麻更有利于老年病人开胸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
王世端刘英志朱德璋王明山韩洪鼎
关键词:胸外科手术硬膜外麻醉复合麻醉
围手术期ERAS路径管理对胃癌患者近期及远期结局影响的单中心回顾性观察被引量:24
2020年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和传统围术期处理方案对胃癌患者术后近期临床结局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07—2012年间行标准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2124例。根据围术期处理方案的不同分为ERAS组和非ERAS组(传统方案组)。针对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的方法,匹配按照1∶1比例进行,每组得到52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出血量、30 d再入院率等及5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相似(ERAS组=18.4%,非ERAS组=19.4%,P=0.69),吻合口瘘、腹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类似,无统计学差异。手术部位感染(SSI)、肺不张、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率,ERAS组低于非ER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AS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费用都优于非ERAS组。两组患者的非计划再手术、30 d再入院率及围术期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非ERAS组和ERAS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2%和72.8%(P=0.007),Ⅰ期胃癌患者,ERAS组和非ERAS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4%和92.7%(P=0.73),Ⅱ、Ⅲ期胃癌患者,ERAS组和非ERAS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2.2%和75.2%(P=0.007)、47.6%和35.7%(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应用围手术期ERAS路径管理方案安全、可行,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及30 d再入院率,同时可以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
杨方正王浩王东升牛兆建李世宽张坚吕亮陈栋李宇江海涛韩洪鼎褚海辰曹守根周岩冰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
快慢诱导中气管插管困难性比较
1994年
对快速诱导(快诱组)和慢速诱导(慢诱组)两种气管插管方法中所遇到9例插管困难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快诱组多于慢诱组(P<0.05)。插管困难病倒中,导管误插入食管,快诱组高于慢诱组(P<0.01)。同时还发现插管困难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结果提示:鉴于插管困难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估计有潜在插管困难的病人,原则上不宜选择快速诱导,尤其在人力不足或通气设备欠完善时,更应注意,可选用慢速诱导插管,以策安全。
王世泉韩洪鼎孙运波刘传圣于文刚葛军
关键词:麻醉气管插管插管困难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的麻醉管理被引量:1
2003年
①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 (OPCABG)的麻醉管理技术及其效果。②方法19例行OPCABG的病人 ,麻醉诱导后以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利多卡因复合液 ,并间断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 (或哌库溴铵 )维持麻醉。用硝酸甘油、苯肾上腺素、艾斯洛尔 (或尼卡地平 )及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调控心率、血压 ,维持理想的循环状态。手术全程监测动脉压、心电图、中心静脉压或 (和 )肺动脉楔压的变化 ,合理补充血容量。采用血液稀释自体输血与手术野血液回收相结合的血液保护技术。用肝素抗凝维持激活全血凝固时间大于 3 0 0s。维持正常体温。③结果  2例因术中出现严重低血压并发室颤紧急改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 ,另 17例麻醉手术经过顺利。旁路移置 1~ 2支 5例 ,3支 10例 ,4支 (或 4支以上 ) 4例。 11例未输异体血。术后机械通气时间 4~ 11h ,平均 ( 8.5± 3 .3 )h。无麻醉死亡。④结论 异丙酚、利多卡因复合液持续静脉输注 ,间断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 (或哌库溴铵 )是OPCABG的理想麻醉技术 ,术中良好的循环调控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
王世端袁莉江岩韩洪鼎王爱娟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非体外循环麻醉血流动力学
术中输血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浓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术中输血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浓度的影响。方法以20例并发糖尿病的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选择20例非糖尿病手术病人为对照,检测术前、输血前和输血后的血糖浓度。结果输浓缩红细胞后,糖尿病病人血糖浓度显著升高,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6.06,P<0.01)。结论术中输血导致糖尿病病人血糖浓度进一步升高,及时处理这种高血糖状态,可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璩竹玲董河朱红韩洪鼎
关键词:糖尿病外科手术输血血糖
快慢诱导中气管插管困难性对比观察被引量:11
1996年
麻醉诱导完毕,实施气管插管,时有插管困难出现。本文对快速诱导和慢速诱导两种插管方法所遇到的插管困难进行了比较,并对可能性原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择期手术患者200例,男105例,女95例,年龄22~72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快速诱导插管(快诱组)和慢速诱导插管(慢诱组)两组,各100例见表1。
王世泉韩洪鼎孙运波刘传圣于文刚葛军于兆华
关键词:麻醉诱导气管插管
异丙酚用于病人自控镇静术的可行性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比较异丙酚病人自控镇静术(PCS)和医生控制镇静术(DCS)在硬膜外麻醉中的实用性及优缺点。方法:40例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n=20),PCS组病人应用Graseby PCA注射泵(锁定时间1分钟)自我控制用药,PCS单次用药量为异丙酚20mg加芬太尼10μg;DCS组病人微量泵连续静注异丙酚3.6mg·kg^(-1)·h^(-1)和芬太尼1.8μg·kg^(-1)·h^(-1)。术中观察病人镇静分数、满意水平、合作程度、术中意识及用药量。结果:DCS组病人的用药量明显大于PCS组病人(P<0.01),术中镇静水平也高于后者。DCS组病人有5例病人发生一过性过度镇静,3例病人发生镇静不足。虽然PCS组病人术中镇静水平浅,且部分病人始终保持清醒,但病人自我感觉舒适,能密切配合手术。结论:异丙酚病人自控镇静技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病人愿意接受的镇静方法。
王明山王世瑞韩洪鼎葛军于文刚
关键词:病人自控镇静二异丙酚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