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瑞芳

作品数:1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突变
  • 8篇基因
  • 5篇家系
  • 4篇细胞
  • 4篇先天
  • 4篇先天性
  • 4篇基因突变
  • 2篇眼皮肤白化病
  • 2篇视网膜
  • 2篇突变分析
  • 2篇皮肤
  • 2篇网膜
  • 2篇淋巴
  • 2篇白化病
  • 2篇X连锁
  • 2篇X连锁遗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血管

机构

  • 13篇天津市眼科医...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15篇韩瑞芳
  • 11篇郝朋
  • 11篇王犁明
  • 11篇李宁东
  • 11篇应铭
  • 7篇王玉川
  • 3篇李轩
  • 2篇林锦镛
  • 2篇韩梅
  • 1篇汤欣
  • 1篇袁松涛
  • 1篇陈陆霞
  • 1篇宋慧
  • 1篇王冬杰
  • 1篇吴晓飞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第三届中国眼...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2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凡综合征-家系FBN1基因突变筛查
2010年
目的 对一个马凡综合征家系进行FBN1基因突变筛查,探讨该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采集家系中四名患者及两名正常个体外周静脉血5毫升,提取基因组DNA.采用直接测序法对FBN1基因全部65个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内含子拼接部进行序列分析.Polyphen程序分析FBN1基因突变引起的蛋白结构和功能改变.结果 通过基因突变筛查,发现该家系所有患者均携带有c.2261A>G(p.Y754C)突变体,而患者家中正常个体及100名正常对照无此突变.经Polyphen程序分析,此突变将导致FBN1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结论 FBN1基因突变体p.Y754C是导致该马凡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原因,此突变首次在中国马凡综合征患者中发现.
郝朋汤欣宋慧王犁明王玉川应铭韩瑞芳李宁东
关键词:马凡综合征微丝蛋白质类突变系谱
人视紫红质基因的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韩瑞芳郝朋王玉川应铭王犁明李宁东
关键词:视紫红质基因基因克隆真核表达视网膜色素变性
白藜芦醇对人角膜上皮细胞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SV)对人角膜上皮细胞(HCECs)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HCECs发生炎症反应,设对照组、TNF-α组、RSV+TNF-α组;用H_(2)O_(2)诱导HCECs发生氧化应激反应,设正常组、H_(2)O_(2)组、RSV+H_(2)O_(2)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RT-q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相关炎症因子IL-1、IL-6、IL-8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核转位;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在HCECs炎症反应中,RT-qPCR及ELISA结果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NF-α组的HCECs IL-1、IL-6、IL-8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RSV预处理细胞后,以上指标较TNF-α组显著下降;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TNF-α组NF-κB p65核转位增加,而RSV预处理细胞后NF-κB p65核转位受到抑制。在HCECs氧化应激反应中,MTT和DCFH-DA荧光探针染色结果分别显示,H_(2)O_(2)刺激使HCECs活力显著下降,HCECs内ROS的产生增多。而RSV预处理后,细胞活力显著上升,且RSV抑制了H_(2)O_(2)诱导的HCECs内ROS的产生。结论:RSV对HCECs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具有抑制作用,RSV通过抑制NF-κB通路激活以抑制炎症反应。
朱琳韩瑞芳王培红李轩
关键词:白藜芦醇角膜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
两个X连锁遗传先天性静止性夜盲家系NYX基因新的突变位点的研究
应铭郝朋王犁明韩瑞芳李宁东
应用BIOMED-2引物检测眼附属器淋巴瘤Ig基因重排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初步评价BIOMED-2引物在辅助诊断眼附属器淋巴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3例眼附属器淋巴瘤,均为甲醛固定的石蜡包埋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并通过扩增管家基因β—actin检测其质量,应用BIOMED-2标准化基因重排检测系统中IgHB和IgKB两套多重PCR引物进行Ig基因的PCR扩增,并利用基因扫描技术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性分析。结果76.2%(48/63)淋巴瘤石蜡包埋标本的DNA可扩增出300bp大小的β—actin,适于基因重排检测。lgHB和IgKB多重PCR引物的淋巴瘤检出率分别为79.2%(38/48)和68.8%(33/48),二者联合的检出率为91.7%(44/48)。结论应用较少的BIOMED-2引物结合基因扫描技术能检测出大多数眼附属器淋巴瘤,对临床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辅助价值。
王玉川王犁明郝朋应铭韩瑞芳林锦镛
关键词:眼肿瘤淋巴瘤基因重排聚合酶链反应
视锥杆细胞营养不良一患者致病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 分析一个视锥杆细胞营养不良(cone rod dystrophy,CORD)患者临床表现及其候选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对1 名视锥杆细胞营养不良患者进行ERG、VEP、眼底照相等详细的眼科临床检查。采集患者及其直系亲...
王犁明韩瑞芳应铭郝朋王玉川李轩
遗传眼病永生化细胞系建立方法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遗传眼病患者的外周血或皮肤组织建立永生化细胞系,以保存其遗传资源。方法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的建立:抽取患者静脉血,分离淋巴细胞,以EB病毒体外转化B淋巴细胞为类淋巴母细胞,利用环孢霉素A抑制T淋巴细胞RNA聚合酶Ⅱ活性,防止已转化B淋巴细胞因受到T淋巴细胞的攻击而退化,培养后建立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利用DispaseⅡ酶处理离体皮肤组织以分离表皮组织,将其余组织剪碎后贴瓶培养,成纤维细胞可从组织块爬出,生长成为细胞系。结果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共完成标本17例,成功建系15例,成功率88.2%;经过转化后B淋巴细胞悬浮生长,胞浆丰富、形态各异,聚集成团,可无限传代用于实验研究。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共完成标本5例,成功建系3例,成功率60.0%;皮肤成纤维细胞贴壁生长,呈典型纺锤形,中间饱满,两边细长,50代以内增殖旺盛可用于实验研究。结论通过遗传眼病患者的外周血和皮肤组织可建立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和皮肤成纤维细胞系以保存其全部遗传信息,为进一步研究相关遗传性眼病奠定物质基础。
王冬杰李宁东韩瑞芳
关键词:EB病毒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两个X连锁遗传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家系FRMD7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两个X连锁遗传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congenital idiopathic nystagmus,CIN)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在获取知情同意后,对两个家系进行病史采集及临床检查以确定其遗传表型;通过系谱分析,确定遗传模式;筛选致病基因进行直接测序,分析发现致病突变。结果两个家系均为X连锁遗传,其中CIN-01家系所有患者均携带错义突变c.685C>T,位于FRMD7基因外显子8上,该突变可导致FRMD7编码的精氨酸被半胱氨酸替换(p.R229C);CIN-02家系所有患者及携带者均携带错义突变c.887G>C,位于FRMD7基因外显子9上,该突变使FRMD7蛋白第296位的甘氨酸被替换为精氨酸(p.G296R)。结论 FRMD7基因c.685C>T及c.887G>C分别是引起CIN-01家系及CIN-02家系致病的主要原因。
吴晓飞韩瑞芳李宁东
关键词: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X连锁遗传突变
10名眼皮肤白化病患者TYR基因突变分析
王犁明韩瑞芳应铭郝朋李宁东
PRXⅡ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 PRX Ⅱ(Peroxiredoxin Ⅱ)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抗氧化酶,在消除生物体内活性氧方面起重要作用,PRX Ⅱ还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内的H2O2 浓度来参与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及干细胞干性的调控。本研究旨在检测PRX...
王玉川李轩林锦镛陈陆霞王犁明郝朋韩瑞芳应铭
关键词:翼状胬肉发病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