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周围神经
  • 3篇神经束内微电...
  • 2篇腰椎
  • 2篇腰椎稳定性
  • 2篇神经病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周围神经病
  • 1篇蛋白
  • 1篇蛋白2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改变
  • 1篇电信
  • 1篇电信号
  • 1篇多裂肌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信号
  • 1篇型心
  • 1篇腰痛

机构

  • 10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0篇韩荣
  • 7篇朱一皓
  • 4篇董继宏
  • 3篇贾晓枫
  • 3篇陈统一
  • 3篇何萍
  • 3篇陈中伟
  • 3篇贾月霞
  • 3篇汪昕
  • 3篇刘邦忠
  • 3篇张键
  • 2篇裘之瑛
  • 2篇史晓芳
  • 2篇李泽兵
  • 1篇奚剑英
  • 1篇丁晶
  • 1篇卢家红
  • 1篇郑修军
  • 1篇石凤英
  • 1篇王钦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2002年国...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6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束内微电极的制备及在家兔周围神经电信号采集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于家兔后肢坐骨神经中植入神经束内微电极,采集周围神经的电生理信号,建立周围神经束电信号采集和分析的动物模型.方法用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将外部绝缘的直径60μm95%铂5%铱合金金属丝直接插入家兔坐骨神经...
贾晓枫张键陈统一陈中伟朱一浩韩荣裘之瑛
关键词:神经束内微电极周围神经电信号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葛根素对去卵巢鼠糖尿病肾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被引量:4
2006年
丁昉石凤英刘邦忠何萍贾月霞韩荣朱一皓
关键词:葛根素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去卵巢
慢性腰痛患者在脊柱突然失衡时多裂肌的肌电表现被引量:37
2003年
目的:研究多裂肌在维持腰椎稳定中的作用及其与慢性腰痛的关系。方法:腰痛组为慢性腰痛病人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33.53岁。正常组为无腰痛病史的健康志愿者15例,年龄、性别与腰痛组相匹配。运用表面电极记录上肢快速前屈、外展、后伸时多裂肌、最长肌、腰髂肋肌及三角肌的肌电信号,对各椎旁肌收缩的潜伏期与三角肌收缩的潜伏期之差值作比较。结果:正常组多裂肌在上肢三个方向的运动中收缩均早于最长肌、腰髂肋肌;腰痛组各椎旁肌几乎同时收缩,多裂肌在上肢三个方向的运动中均较正常人收缩延迟。结论:椎旁肌群中多裂肌在腰椎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慢性腰痛病人多裂肌功能减退。
刘邦忠李泽兵何萍贾月霞朱一皓韩荣
关键词:慢性腰痛腰椎稳定性
改良神经束内微电极采集周围神经电信号
2003年
目的 应用自制神经束内微电极采集家兔周围神经电信号 ,改变电极形状及埋入方式 ,使其更适合长期埋入。方法 以 95 %铂、5 %铱合金制模均匀拉丝成直径为 60 μm的金属丝 ,外加 5 μm聚脂类绝缘体涂层制成微电极 ,距头端 8mm处开始制成 10圈直径为 0 .5mm的弹簧状 ,采用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将微电极直接插入家兔坐骨神经一神经束中作为记录电极。以神经束外一直微电极作为参考电极 ,远端连接肌电图仪 ,在神经束插入点近端以同心针状电极刺激 ,记录神经束电信号。结果 改良神经束内微电极固定良好 ,且可稳定地记录到周围神经的电信号。经分析已导出的电信导波形具有运动神经动作电位的特征。
贾晓枫陈中伟张键陈统一朱一皓韩荣
关键词:神经束内微电极家兔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电生理改变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8
2001年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电生理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了 6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周围神经有电生理改变的患者占糖尿病患者的 71.6 % ,分别比较所检神经的各项电生理测定值与患者病程和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发现 :和患者病程显著相关的是正中神经运动支的潜伏期延长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结论 :病程和糖尿病性微血管病是影响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电生理检查中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检测意义较大。
郭思颖丁晶董继宏汪昕朱一皓韩荣
关键词:周围神经2型糖尿病病程腓总神经电生理改变正中神经
Danon病一例被引量:3
2015年
Danon病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显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病,最早在1981年报道,在2000年确定其致病基因为溶酶体膜蛋白2 (LAMP-2)基因.Danon病以男性多见,肥厚型心肌病、骨骼肌病和智能障碍为其典型三联征.Danon病在国内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无明显智能障碍的Danon病患者的临床、骨骼肌病理和遗传学特征.
杨钊奚剑英王钦韩荣董继宏卢家红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X连锁显性遗传溶酶体贮积病遗传学特征溶酶体膜蛋白2
应用自制神经束内微电极采集周围神经即时电信号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于家兔后肢坐骨神经中植入自制神经束内微电极,采集周围神经的即时电生理信号,并与Bion-ic单电极进行比较,探索获取周围神经电信号方法的更多选择。方法以95%铂5%铱合金制模均匀拉丝成直径60μm金属丝外加5μm聚脂类绝缘体涂层制成微电极。用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将微电极直接插入家兔坐骨神经一神经束中作为记录电极。以神经束外同样微电极作参考电极,远端连接肌电图仪,在神经束插入点近端以两个钩状电极刺激,记录神经束电信号。同法埋入Bionic单电极作为比较。结果神经束内微电极可以稳定地记录到周围神经的电信号。除1只外在4只家兔后肢中成功导出电信号。经分析已导出的电信号波形具运动神经动作电位特征。结论以神经束内微电极直接插入神经束对家兔坐骨神经神经束电信号进行采集可获取周围神经束即时电信号。
贾晓枫陈中伟陈统一张键郑修军朱一皓韩荣裘之瑛
关键词:神经束内微电极周围神经
肿瘤化疗药物诱导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横断面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导致的周围神经病(CIPN)临床特征及其发病时的药物累积剂量。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于化疗后发生周围神经损害的84例肿瘤患者。对纳入的患者进行周围神经病量表(MNSI、MDNS、FACT/GOG-NTX)评估和肌电图检查。按责任药物将患者分为:奥沙利铂组、顺铂组、紫杉醇组、长春新碱组、沙利度胺组和联合用药组(紫杉醇+卡铂,紫杉醇+顺铂),分析不同责任药物所致CIPN的特征及其与累积剂量的相关性。结果:84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障碍,少数患者伴疼痛和(或)肌力减退,肌电图结果异常者占82.14%。84例患者中使用奥沙利铂者60例,累积剂量(1089.26±310.31)mg/m^2;长春新碱8例,累积剂量(5.14±1.07)mg/m^3;紫杉醇4例,累积剂量(640.00±306.17)mg/m^2;顺铂3例,累积剂量(360.00±120.00)mg/m^2。奥沙利铂组周围神经病量表分值与药物累积剂量呈正相关。结论:CIPN具有剂量依赖性特点,常见的责任药物为奥沙利铂、长春新碱、紫杉醇、顺铂。
史晓芳董继宏韩荣朱一皓周宇红汪昕
关键词:肿瘤化疗药物周围神经病
腹横肌在腰椎稳定性中的作用——肌电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研究腹横肌在维持腰椎稳定中的作用,探索一种评估腹肌功能的方法。方法无腰痛病史的健康人15名,男8名,女7名,运用表面电极记录快速上肢前屈、外展、后伸时三角肌、腹横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的肌电信号,对各肌收缩的潜伏期与三角肌收缩之潜伏期差值作组内、组间及不同运动方向间的比较。结果对照组腹横肌在上肢3个方向运动中均在三角肌之前收缩,除外展时的腹内斜肌外均早于其它各腹部肌群收缩。结论 (1)以上肢运动作为引起脊柱失平衡的因素,记录各躯干肌在上肢运动时收缩与三角肌之潜伏期差值是行之有效的评估各躯干肌功能的方法。(2)反应最快、最先起作用的深层肌群腹横肌在稳定脊柱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邦忠何萍李泽兵贾月霞韩荣朱一皓
关键词:腰椎稳定性腹横肌
获得性神经肌强直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获得性神经肌强直主要临床表现和电生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获得性神经肌强直男性患者的临床和肌电图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发病年龄21~64岁。3例患者均无中枢损害,其中2例表现为典型的骨骼肌游走性波浪状蠕动,另1例为肌肉疼痛、痉挛和肌无力、多汗。3例患者经电生理检查提示神经传导均正常,2例肌电图均可见特征性肌纤维颤搐表现。结论获得性神经肌强直主要表现为肌肉不自主颤搐、痉挛和假性肌强直,可合并多汗等植物神经损害表现。
董继宏史晓芳黄振韩荣汪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