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丙香
- 作品数:12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东方语言与翻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情感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 2006年
- 情感在英语学习与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必要针对情感因素,结合教学实践的情感体验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 颜丙香
- 关键词:情感英语教学教学策略
- 当代少数民族文本的消费变异与文化生态
- 2008年
- 借文本记录民族事项、传播民族镜像的文本化与功能性文本的表演化,是当前少数民族自我呈现的重要方式。在传播民族信息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民族形象误读与民族文化特质淡化等问题,需要通过建构以政府为主导的中介环节,强化少数民族日常的族群性,完善少数民族资源的共享机制,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良性生态的形成。
- 颜丙香
- 关键词:文本化文化生态
- 感受“审美狂喜”——论小说《洛丽塔》的语言魅力被引量:4
- 2006年
- 语言大师纳博科夫的心爱之作《洛丽塔》的语言富于诗情画意,还带有喜剧幽默色彩。小说以英语为主,夹杂法语、拉丁语等外国语的多语创作形式更好地表现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色;大量双关、暗指词语构筑艺术手法及押头韵词汇的运用,一方面增加了小说阅读的难度,另一方面则产生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小说的美感与吟诵的乐感。小说的语言魅力充分展现了作者创作的一贯原则:即给自己及读者带来“审美狂喜”。
- 颜丙香
- 关键词:《洛丽塔》语言魅力审美狂喜
- 从《洛丽塔》的两个译本的开篇译文看翻译的美感
- 2009年
- 后现代大师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以文笔优美而著称。尤其是给其带来声誉与财富的《洛丽塔》更是一篇优美的英语诗话散文。国内已有不少该书的中文译本,其中翻译水平良莠不齐。以《洛丽塔》的两个译本为比较对象,讨论翻译该书经典开头时,两个译本的优劣,在翻译过程中的美感问题。
- 颜丙香
- 关键词:《洛丽塔》译本翻译美感
- 小说《洛丽塔》中的文化解读被引量:3
- 2007年
- 《洛丽塔》是俄裔美籍作家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第一部以美国社会背景进行创作的小说。本文从文化批评的角度解读了该小说。经历了自觉同时又痛苦的美国化的过程的纳博科夫借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亨伯特之口对美国粗俗的消费文化进行了无情的嘲讽。
- 颜丙香
- 关键词:嘲讽
- 戈瑞森的自我导向学习观在成人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07年
- 美国学者戈瑞森认为自我导向是一个程度问题,应注重责任与控制的统一,并主张自我导向学习应与批判性思维相结合;戈瑞森的自我导向学习观与成人教学之间的耦合为其在成人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与可行性,这有利于保证成人教学的效果并培养自我导向的成人学习者。
- 颜丙香季爱君
- 关键词:成人教学
- 小说《洛丽塔》中人物的童话色彩被引量:5
- 2006年
- 惊世骇俗的《洛丽塔》中的人物充满了童话色彩。通过探讨该小说中的人物特色,可以判定,经典童话中的人物受到了戏仿,现实与想象达成了对比,小说呈现出非现实的因素及魔幻与美的气氛。
- 颜丙香
- 关键词:童话色彩戏仿非现实魔幻
- 一座璀璨迷人的艺术迷宫——论小说《洛丽塔》的艺术特色
- 现在,越来越多的读者对《洛丽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接收,研读。众多的评论家亦为纳博科夫这位移民作家的完美艺术所折服,惊叹《洛丽塔》措辞之璀璨、文笔之流畅、诗意之醉人。在纳博科夫的文学世界中,艺术是至高无...
- 颜丙香
- 关键词:洛丽塔叙事策略语言魅力
- 文献传递
- 当代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恐惧心理解读——以爱德华·阿尔比的《微妙的平衡》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爱德华·阿尔比在剧本《微妙的平衡》中指出恐惧心理是导致家庭危机的潜在原因。在恐惧心理驱使下,人们必须清醒面对自身的道德伦理缺陷,重新审视自我存在的意义。本文借助弗里兹·李曼的恐惧心理原型理论,解读该剧中主要家庭成员的恐惧心理,以揭示作为美国社会中流砥柱的中产阶级家庭的精神危机。
- 张琳颜丙香
- 关键词:道德伦理
- 发现的愉悦——小说《洛丽塔》的侦探特征解读被引量:1
- 2007年
-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的心爱之作。该书叙事技巧多变,创作风格特异,融合了各种文学创作体裁。通过探讨该小说中的侦探特征,揭示作者戏仿了传统的侦探小说。《洛丽塔》中的侦探特征可以透露纳博科夫创作的艺术原则,帮助读者克服阅读困难并带来发现的愉悦。
- 颜丙香
- 关键词:《洛丽塔》戏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