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子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油田
  • 2篇驱油
  • 2篇驱油效率
  • 2篇相渗曲线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储层
  • 1篇油藏
  • 1篇油藏评价
  • 1篇油量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藏
  • 1篇渗透率
  • 1篇胜利油田
  • 1篇时间序列
  • 1篇水驱特征
  • 1篇水驱特征曲线
  • 1篇水驱油
  • 1篇水驱油效率
  • 1篇特高含水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6篇颜子
  • 2篇邴绍献
  • 1篇安永生
  • 1篇彭国红
  • 1篇侯春华
  • 1篇杨明松
  • 1篇古发刚
  • 1篇张以根
  • 1篇计小宇
  • 1篇孙志刚
  • 1篇王滨
  • 1篇王华
  • 1篇张海燕
  • 1篇赵伟

传媒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科技创业月刊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科技信息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改进的渗透率常规测试装置被引量:2
2002年
为了使渗透率常规测试装置更能有效地用于致密岩石的渗透率测试 ,我们在标准常规测试渗透率的实验装置基础上作了一定的改善 ,使之能够在模拟地层条件下进行高压稳流法测试致密岩石渗透率 ,在测试过程中 ,实验所需围压可以达到 30 .0~ 6 0 .0MPa ,孔隙压力可以达到 5~ 15 .0MPa ,并在这样的高压状态下测得的渗透率范围可以低于 10 -5μm2 。同时 ,引用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种测量低渗透岩石渗透率极有生命力的瞬时脉冲技术给予其充分的验证 ,通过相同测试条件下的瞬时脉冲测试方法的对比分析 ,发现两者所测渗透率值非常接近。由于瞬时脉冲法基于非稳态理论 ,而高压下的常规测试则是基于稳流技术 ,所以 ,两种方法可以互相弥补 ,取长补短。经大量实验证明 :这两种方法测得的渗透率相对误差极小 ,两者误差通常小于 10 % ,这一事实充分论证了改进的渗透率常规测试装置具有合理性。
杨明松古发刚颜子
关键词:油气藏测试装置脉冲
利用矿场生产资料预测水驱驱油效率方法探讨被引量:6
2010年
驱油效率是油田注水开发的重要指标,目前大多由实验室水驱岩心实验得到。实验室测定的只是最终水驱驱油效率,不能用来描述开发过程的相关状况。从驱油效率定义出发,以胜利油区资料为基础,回归了储层空气渗透率与束缚水饱和度的关系,并通过相渗曲线和水驱特征曲线的关系,利用生产数据求取驱油效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空气渗透率、油水粘度比、注入倍数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驱油效率随储层空气渗透率、油水粘度比、注入倍数增加而增加。该方法为预测胜利油区驱油效率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对初期未做室内相渗曲线实验的油区(或区块)来说,可以快捷、简便地计算矿场驱油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颜子
关键词:驱油效率水驱特征曲线
对现有低渗透储层评价方法概述及适用性分析
2010年
综述了目前低渗透油藏评价方法的适应性.指出了国内外低渗透油藏评价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必要采用新的参数来标准特低渗透储层,以利于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为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颜子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评价
胜利油田整装油藏波及系数计算
2010年
本文选取了两种参数计算比较简单的方法,利用相渗曲线和矿场资料,对胜利油田中高渗透油藏的波及系数进行了计算。
颜子
关键词:胜利油田相渗曲线
特高含水期水驱油效率计算新方法被引量:24
2013年
特高含水期是油田开发的重要阶段,水驱油效率研究在该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驱油效率计算是以油水相渗比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为理论基础的,传统方法认为该关系呈线性,而矿场实践表明,这种关系仅适用于中—高含水阶段,在特高含水阶段则表现为非线性;因此,文中在深入研究相渗曲线特征的基础上,对油水相渗比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表达式进行修正,并以修正公式为基础,重新推导出新的适用于特高含水期的驱油效率计算公式。实践证明,该公式符合特高含水期的开发规律,能满足油田实际生产的需要。
王华邴绍献张海燕颜子安永生孙志刚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相渗曲线驱油效率
基于传递函数模型的油田产油量预测方法被引量:7
2014年
针对油田产油量预测方法无法考虑因素动态关系的局限性,首次应用时间序列传递函数模型建立了考虑因素动态关系的多因素油田产油量预测模型。应用传递函数模型的原理并按照建模步骤,以胜利油区某油田新井产油量预测为例,说明了传递函数模型数据准备、模型识别、参数估计、诊断校验及预测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既能在繁杂因素中剔除无关因素的干扰,识别影响油田产油量预测的主控因素,又能考察变化非同步且具有滞后性的因素动态关系;拟合程度好,预测精度高达98.4%。
王滨赵伟计小宇张以根侯春华颜子邴绍献彭国红
关键词:时间序列主控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