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元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矿床
  • 3篇成矿
  • 2篇铜钼矿
  • 2篇铜钼矿床
  • 2篇钼矿
  • 2篇钼矿床
  • 2篇流体
  • 2篇冈底斯
  • 2篇变质
  • 2篇变质流体
  • 2篇藏南
  • 1篇地壳
  • 1篇地壳变形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多金属
  • 1篇多金属矿
  • 1篇多金属矿床
  • 1篇岩浆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墨尔本大学
  • 1篇河北省区域地...
  • 1篇天津市地质调...

作者

  • 7篇马元
  • 3篇许志琴
  • 3篇赵中宝
  • 2篇曾云川
  • 2篇黄河
  • 2篇陈希节
  • 2篇张招崇
  • 1篇王永恒
  • 1篇邓铭哲
  • 1篇陈智佳
  • 1篇金子梁
  • 1篇庞雪
  • 1篇王慧
  • 1篇李广伟

传媒

  • 2篇岩石学报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技资讯
  • 1篇科技传播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藏南冈底斯白垩纪弧后盆地的地壳变形及初始高原的形成被引量:11
2017年
在藏南"南冈底斯岩浆弧"的北侧,发育一个白垩纪碳酸盐-碎屑岩组成的弧后盆地,盆地基底为早侏罗纪火山岩,其上被大面积晚白垩世-古新世林子宗群火山岩(62~45Ma)角度不整合覆盖,以及65~40Ma花岗岩基的侵位。南冈底斯弧后盆地的主要地壳变形表现为:在自北向南剪切应变下,以早侏罗世火山岩与晚侏罗-白垩世沉积岩之间的冈底斯滑脱带(GD)为主要构造底面,与上部白垩纪地层的强烈褶皱和铲式构造一起组成的"滑脱-褶皱"构造样式。研究表明,弧后盆地的滑脱-褶皱构造是90~62Ma期间与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板片俯冲有关的弧后盆地地壳缩短、加厚和造山作用的表征。大面积存在的冈底斯林子宗火山岩与其下部地层的角度不整合是一种"火山披盖式"的不整合,说明冈底斯弧后盆地经历伸展到地壳缩短变形、造山隆升和剥蚀夷平的演化过程,标志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的转换。提出南冈底斯初始高原在晚白垩世俯冲条件下开始形成的新认识。
马元许志琴李广伟马士委马绪宣陈希节赵中宝
关键词:滑脱构造
致矿小岩体的出露面积特征被引量:2
2011年
小岩体成大矿已是客观事实,但是多大的出露面积才是小岩体,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确定的范围。本文对国内外约100个成矿小岩体的出露面积进行统计,从统计学的角度指出什么的岩体才是小岩体。统计结果为野外地质提供了一个定性标准,旨在为快速资源勘查和矿产储量评估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标志。
曾云川王永恒邓铭哲梁亚运马元
关键词:小岩体
藏南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构造变形及其对成矿的制约被引量:4
2016年
甲玛铜多金属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的中东段,南拉萨地体之上,是一个典型的大型“碰撞型”矿床,矿体类型以矽卡岩型为主伴生角岩型和斑岩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主矿体呈似层状、厚板状产于早白垩世林布宗组与晚侏罗世多底沟组的层间构造带。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孔构造的研究发现,新生代以来,甲玛矿区及邻区主要经历了两次区域变形事件。第一次构造变形(D2)与印度一欧亚板块俯冲一碰撞有关,形成了一系列同斜倒转褶皱和逆断层,早白垩世林布宗组与晚侏罗世多底沟组之间形成层间滑脱构造带,为甲玛成矿提供了一定的容矿空间。第二次构造变形(D2)形成了一系列轴面直立或斜歪褶皱,叠加改造D2期褶皱。林布宗组砂板岩和多底沟组灰岩两者接触部位发生由北向南的逆冲剪切,逆冲断层伴随D2褶皱构成了甲玛褶皱一冲断带(JMD,Jiama decollement)。甲玛褶皱一冲断带中糜棱岩的石英、方解石的EBSD组构分析表明,甲玛剪切带形成于中低温(约400℃)环境。与第二次构造变形(D2)密切相关的矿化分为4类:1)产于面理S1层间裂隙和变质砂岩夹层中,随S1面理一起褶皱变形;2)产于平行于面理S1或者切面理S1的石英脉中,均发生褶皱变形;3)产于层间构造带中的矽卡岩,发育条带状构造铅锌矿石和斑铜矿矿石;4)产于陡倾石英脉和碳酸盐脉中,基本来变形。通过对甲玛矿区变形花岗岩脉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16.4Ma两个年龄,结合前人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14.5~15.7Ma)和未变形含矿斑岩脉锆石U—Pb年龄(14.1Ma和14.2Ma),认为第二次构造变形事件可能发生于14~17Ma之间。因此,第二次构造变形应该为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的控矿构造,综上初步建立了甲玛矿区的构造一成矿过程,对甲玛进一步找�
马士委许志琴张忠坤马元赵中宝庞雪赵孝武王慧
关键词:EBSD
新疆西天山艾日垦其垦铜钼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年代
中国境内的西天山地区已发现的斑岩铜矿相对较小,尚未发现大型-超大型的典型斑岩铜矿,因此对中国境内的西天山铜钼矿床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境内外斑岩铜矿的异同点具有重要意义.位于中国西天山东段的艾日垦其垦铜钼矿床是于2008年发...
马元黄河张招崇金子梁
关键词:铜钼矿床埃达克岩变质流体
周口店太平山地区本溪组沉积环境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北京周口店太平山地区本溪组含角岩、板岩、灰岩和砾岩地层,岩性组合很特别,其沉积特征、沉积环境及其代表的海侵变化值得探讨。太平山南坡本溪组按岩性可分为6层,厚度约40m;北坡则分为2层,厚度约30m,临近的环境,具有不同的成因。本文阐述对其考察分析得出其成因与沉积环境解释。
马元曾云川陈智佳
关键词:沉积环境
从安第斯到冈底斯:从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被引量:21
2019年
全球造山系类型主要分为增生型和碰撞型两大类。现今,全球两大巨型造山系的研究表明:环太平洋增生造山系正在经历洋-陆俯冲过程,新特提斯-喜马拉雅碰撞造山系经历过洋-陆俯冲之后又步入陆-陆碰撞阶段。其中,安第斯造山带是东太平洋Lazaca大洋板块多阶段向东俯冲在南美大陆之下后形成的以"大洋板块深(陡)-浅(平)俯冲交替、洋岛-地体增生拼贴、碰撞和俯冲型高原隆升"为特征的现代"安第斯岛弧带"和"安第斯-科迪勒拉俯冲型增生造山系"。位于亚洲大陆内部的冈底斯造山系经历了新特提斯洋盆向北俯冲、消减和洋盆闭合以及印度-亚洲碰撞的两重阶段,具体包括早中生代开始的新特提斯"多洋岛"形成和向拉萨地体的多阶段俯冲汇聚,致使洋岛-地体增生碰撞形成冈底斯岩浆弧,继而铸造了晚白垩世的"安第斯型"俯冲增生造山系;在俯冲和碰撞转换阶段发生了岩浆大爆发并形成冈底斯初始高原;而后才进入印度-亚洲陆陆碰撞阶段,形成大规模的E-W向逆冲断裂、走滑断裂和S-N向裂谷系。因此,安第斯是冈底斯的前半生,冈底斯的今天是安第斯的未来。研究冈底斯的构造演化,特别是早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必须与安第斯俯冲增生的历史进行对比。
许志琴赵中宝马绪宣陈希节马元
新疆西天山艾日垦其垦铜钼矿床成矿过程及其找矿潜力
2014年
艾日垦其垦矿床是近年发现的铜钼矿床,位于中国西天山东部,处在中亚成矿带腹地。主要赋矿岩石为二长花岗岩,可划分为钾化带、硅化带、青磐岩化带和绢英岩化带等4个明显的蚀变带,且成带状分布,主要受那拉提南缘断裂控制。本文对矿脉中钾长石和岩体中绢云母进行了年龄测试,结果显示热液作用时限为268.35±4.05 Ma,岩浆作用时限为321.43±4.24 Ma。主微量元素分析测试显示出赋矿岩体富Si(SiO2=71.01%~73.94%),富碱(Na2O+K2O=5.53%~7.80%),贫钙(CaO=1.95%~2.93%),高Sr(>417×10-6)低Y(<12.3×10-6),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Th、Rb、K),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微量元素比值暗示曾发生下地壳加厚作用。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显示出本矿床含矿脉体主要为变质流体包裹体,且近定向排列,具有低温低盐度特征,这与典型斑岩型矿床区别很大。研究认为本区在石炭纪岩浆侵入阶段并未形成矿床,但形成了铜钼等金属的预富集,二叠纪的热液作用是形成矿床的关键过程,与当时发生的韧性剪切作用关系密切,断裂为成矿热液上移提供动力和通道。
马元黄河张招崇金子梁
关键词:铜钼矿床变质流体韧性剪切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