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兰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淋巴
  • 7篇淋巴瘤
  • 4篇细胞
  • 4篇淋巴瘤分期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4篇病变
  • 4篇残留病变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淋巴细胞白血...
  • 3篇慢性
  • 3篇慢性淋巴细胞
  • 3篇慢性淋巴细胞...
  • 3篇ECT
  • 2篇肿瘤
  • 2篇TP53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单光子
  • 1篇单光子发射
  • 1篇单光子发射型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12篇马兰
  • 8篇克晓燕
  • 8篇王晶
  • 6篇景红梅
  • 6篇王继军
  • 4篇赵伟
  • 4篇张燕燕
  • 3篇李欣欣
  • 2篇董菲
  • 2篇李其辉
  • 1篇杨艳丽
  • 1篇江滨
  • 1篇张波
  • 1篇赵灵芝
  • 1篇贾廷珍
  • 1篇朱明霞
  • 1篇杨萍
  • 1篇王艳芳
  • 1篇田磊
  • 1篇万伟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医学会北...
  • 1篇第11次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7
  • 2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合并急性双系列白血病1例
2023年
报道1例急性双系列白血病,因化疗后血象难以恢复伴胰腺重度脂肪化,行基因检测诊断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该病临床特征表现为骨髓功能衰竭,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骨骼异常,恶性肿瘤转化风险,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罕见遗传病,需临床医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郑东朱明霞马兰李其辉董菲王晶景红梅
关键词:TP53
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探讨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通过观察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的临床和治疗经验,为事故性放射病的救治提供依据。方法观察41例经过大剂量照射预处理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外周血象、体温和症状,并作统计学比较与相关分析。结果照射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逐渐下降,平均于照后第10天、第13天至最低值,分别于第18天、第17天恢复,血红蛋白仅有轻至中度降低。移植后使用rhG-CSF与未使用rhG-CSF患者造血重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前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与骨髓重建时间呈负相关。照射副作用除常见呕吐、乏力、腮腺肿大、口腔溃疡、肝功异常及皮肤损伤外,25.6%患者照射后体温升高。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期感染发生率为63.4%,多为轻度,心脏功能及肾脏功能基本不受影响。患者均能平稳渡过骨髓抑制期。结论rhG-CSF的应用可明显缩短粒细胞缺乏期,促进骨髓重建;而移植前采集足够数量的单个核细胞是治疗医源性放射病、缩短造血恢复时间的关键;严格实行全环境保护和及时、联合、足量应用抗生素的原则为医源性急性放射病患者能够顺利渡过极期、减少感染等合并症提供了保证。
克晓燕贾廷珍王继军马兰肖辉王良绪
关键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全身照射RHG-CS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及长期生存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确诊的101例初治CL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Rai分期、Binet分期方法进行临床分期,采用CLL-IPI进行危险分层。结果:101例患者中,男61例,女40例,中位年龄64(28-84)岁,中位PFS(无进展生存期)77(66-88)个月,2年和5年PFS率分别为85%和64%。中位OS(总生存期)108(103-112)个月,5年和9年OS率分别为74%和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LL-IPI高危或极高危、TP53异常、del(17p)、是否需要治疗及治疗方式是影响OS的因素(P<0.05);CLL-IPI高危或极高危、TP53异常、del(17p)、复杂核型是影响PFS的因素(P<0.05)。用X-tile软件分析发现,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水平、β_(2)-微球蛋白与OS相关(P<0.05);白细胞数、淋巴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乳酸脱氢酶水平与PFS相关(P<0.05)。结论:CLL-IPI高危或极高危、TP53异常、del(17p)、是否需要治疗及不同治疗方式是影响CLL患者OS的因素;CLL-IPI高危或极高危、TP53异常、del(17p)、复杂核型是影响CLL患者PFS的因素。
马兰李艳王继军景红梅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CT对淋巴瘤分期及监测残留病变作用研究
目的了解 ECT 对淋巴瘤患者协助分期、指导治疗、治疗结束时检测残病变及监测复发的作用。方法利用18F-FDG 为显像剂的带 CT 的双探头符合线路 ECT 进行显像,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2年至2006年54例淋巴瘤患...
马兰张燕燕王晶赵伟景红梅王继军李欣欣克晓燕
文献传递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与端粒酶表达活性研究
2009年
本研究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端粒、端粒酶表达,探讨二者与CLL预后的关系。用TelFISH半定量法分析外周血和/或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长度;用TRAP-ELISA法定量检测外周血和/或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酶表达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ZAP70及CD38的表达。结果表明:不同分期患者端粒长度进行比较时,端粒长度有随分期增高而增长的趋势,两两间比较时RaiⅢ-Ⅳ期与Rai0期、Ⅰ-Ⅱ期之间,Binet C期与A期、B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ai0期与Ⅰ-Ⅱ期之间、BinetA期与B期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AP70阴性组和阳性组端粒长度近似,CD38阳性组较阴性组端粒长度有缩短的趋势,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分期患者进行比较时端粒酶表达活性,有随分期增高而升高的趋势;Rai分期各期间进行比较时,端粒酶表达活性有随分期增高而升高的趋势。有1例CLL患者缓解期无端粒酶表达,复发期端粒酶表达升高,提示端粒酶表达可能与疾病活跃程度相关。结论:端粒长度与Rai和Binet分期相关,晚期患者较早、中期患者端粒长度短;端粒酶表达有随分期增高而升高的趋势。初诊和治疗后CLL患者端粒酶表达无差异,表达稳定,未见治疗对它的影响。
马兰王晶江滨刘艳荣张波常乃柏克晓燕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端粒端粒酶单个核细胞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生物学预后指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预后个体差异大,在诊断初期对患者进行准确的预后判断,进而辅助制定治疗计划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CLL预后指标如IsVH基因突变,ZAP70,CD。细胞遗传学异新t(11q;v)、del(11q)、del(17p)、+12和del(13q)],端粒和端粒酶等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就其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马兰王晶克晓燕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预后生物学
ECT对淋巴瘤分期及监测残留病变作用研究
目的:了解ECT对淋巴瘤患者协助分期、指导治疗、治疗结束时检测残病变及监测复发的作用。 方法:利用18F-FDG为显像剂的带CT的双探头符合线路ECT进行显像,同顾性分析了我科2002-2006年54例淋巴瘤患...
马兰张燕燕王晶赵伟景红梅王继军李欣欣克晓燕
关键词:ECT检查淋巴瘤残留病变
文献传递
ECT对淋巴瘤分期及监测残留病变作用研究
马兰张燕燕王晶赵伟景红梅王继军李欣欣克晓燕
成人霍奇金淋巴瘤的单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2024年
目的:总结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并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从2010年1月-202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并至少进行1次疗效评估的129例HL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理类型、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血常规、β_(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白蛋白水平等,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结果:经典HL中结节硬化型所占比例最高为51.6%,其次为混合细胞型(36.5%)、富于淋巴细胞型(3.2%)和淋巴细胞消减型(0.7%),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的HL占4.8%。HL患者3年的总体生存率为89.8%,5年为85.0%;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为73.4%,5年为63.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是HL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负性影响因素,而血红蛋白水平是独立正性影响因素。纵隔包块大小为9.2 cm时对判断HL患者的生存状态最有意义。早期无大包块HL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7.4%和76.0%,而晚期HL患者分别为83.4%和55.9%(均P<0.05)。治疗2-4个疗程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其中选择化疗联合放疗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95.0%,而单用化疗的患者为89.6%。结论:HL患者总体预后较好,尤其是早期非大包块HL患者。IPI评分及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H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纵隔包块大于9.2 cm可作为判断中国人HL患者预后的临界值。
汪羚利田磊董菲杨萍万伟李其辉马兰高锦洁王继军赵伟景红梅
关键词:霍奇金淋巴瘤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对淋巴瘤分期及监测残留病变的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了解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对淋巴瘤患者协助分期、指导治疗、治疗结束时检测残留病变及监测复发的作用。方法:利用F-FDG为显像剂的带CT的双探头符合线路ECT进行显像,回顾性分析18了我科2002-2006年54例患者72例次ECT检查的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初次治疗前查ECT34例,阳性23例,剔除阴性病例中4例结外单器官病变、手术切除病灶的患者,ECT检查总阳性率达76.7%。阳性病例中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惰性NHL的ECT阳性率未见显著不同,而临床分期显著影响ECT结果,Ⅰ、Ⅱ期10例,阳性率55.6%,Ⅲ、Ⅳ期13例,阳性率81.3%。22例患者于化疗中、16例患者于化疗结束前行ECT检查,阴性患者多数可获得长期完全缓解,阳性病例或需延长治疗周期,或出现复发。结论:ECT检查对初治NHL患者的临床分期、决定治疗方案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特别对手术已切除原发病灶的患者,ECT检查可以帮助决定化疗周期。初治前ECT检查的阳性率与分期密切相关;化疗中及化疗结束前ECT检查可协助评价病人对治疗的反应性,检测微小残存病变,并对复发有提示作用。
马兰张燕燕王晶赵伟景红梅王继军李欣欣克晓燕
关键词:淋巴瘤肿瘤分期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