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关节
  • 3篇手术
  • 3篇疗效
  • 3篇疗效分析
  • 3篇创伤
  • 2篇严重创伤
  • 2篇中国专家共识
  • 2篇伤患者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内固定
  • 2篇脊柱
  • 2篇创伤患者
  • 1篇断腕
  • 1篇对掌功能
  • 1篇血管皮瓣
  • 1篇严重创伤患者
  • 1篇严重度评分
  • 1篇营养血管
  • 1篇营养血管皮瓣
  • 1篇用药

机构

  • 10篇西藏自治区人...
  • 2篇福建省立医院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湖南省人民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深圳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华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0篇马小刚
  • 5篇秦桂兰
  • 2篇杨军
  • 2篇杨新文
  • 2篇潘春球
  • 1篇刘文龙
  • 1篇张进军
  • 1篇邵标
  • 1篇黄婕
  • 1篇刘小信
  • 1篇吴巨峰
  • 1篇张晰
  • 1篇李宁
  • 1篇杨越涛
  • 1篇梁华钦
  • 1篇梁晓华
  • 1篇邢颜超
  • 1篇郝一文
  • 1篇郭庚
  • 1篇金平

传媒

  • 4篇西藏医药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西藏科技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肩肘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4
  • 3篇199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不同闭合复位方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闭合复位方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门急诊治疗的肩关节前脱位患者64例,按闭合复位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采取患肢外展上举外旋的方法复位,对照组采取Hippocratis法复位,比较两组一次性闭合复位成功率、复位所用时间、复位时患者的疼痛感觉(VAS评分)、UCLA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复位成功率93.75%(30/32),对照组81.25%(26/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位所需时间(58.03±28.47)秒,对照组(198.28±45.25)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观察组(4.76±1.69)分,对照组(6.56±1.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LA肩关节功能恢复:观察组优良为84.37%,对照组71.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患肢外展上举外旋方法复位肩关节前脱位,复位成功率较高,患者主观疼痛感觉较轻,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易张辉马小刚
关键词:肩关节前脱位闭合复位复位时间
骨关节结核439例分析
1999年
周林刘文龙马小刚
关键词:骨关节结核脊柱结核联合用药手术治疗民族文化
严重创伤患者紧急救治血液保障模式与输血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2024年
严重创伤患者对救治时效性要求极高,输血在此类患者的紧急救治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表明,早期输注低效价O型全血或平衡比例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等成分血的止血复苏策略将使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获益。然而,当前国内血液保障模式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对严重创伤患者紧急救治输血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需求。针对我国严重创伤紧急救治血液保障模式与输血策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青年学组组织国内输血医学和创伤救治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Delphi法专家咨询投票,共同制订《严重创伤患者紧急救治血液保障模式与输血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从血液保障模式和输血策略两个方面共提出10条推荐意见,为严重创伤紧急救治阶段的输血复苏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卢尧李阳张雷英唐昊敬慧丹王耀丽贾向志巴立卞茂红蔡丹蔡辉蔡晓红查占山陈秉宇陈大庆陈凤陈国安陈海鸣陈静陈敏陈青陈舒陈玺程金凤褚晓凌崔红旺崔欣达珍戴莹邓素容董伟群范为民冯珂付丹晖付涌水傅奇傅雪梅甘佳甘新宇高伟巩怀证桂嵘郭庚韩宁郝一文何武兵洪强侯瑞琴侯卫胡婕胡培阳胡熙胡晓玉黄光斌黄婕黄象艳黄远帅浑守永蒋学兵金平赖冬乐爱平黎红梅李碧娟李翠莹李代红李海宏李贺李辉李剑平李宁
关键词:急救输血
高原地区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2021年
目的探讨在高原地区应用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采用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局部转移修复下软组织缺损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17~65岁。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3例,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5例,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3.5 cm~15.0 cm×12.0 cm,皮瓣面积6.0 cm×4.5 cm~16.0 cm×13.0 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17例,植皮修复31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48例皮瓣完全成活33例;9例术后出现皮瓣边缘坏死,通过高压氧舱及换药后成活;6例完全坏死,通过负压吸引及植皮治疗得到二期愈合。随访6~12个月,平均9.6个月,皮瓣外形质地良好,患者关节活动、站立、行走等功能评价满意率达75.45%。结论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可靠,供区损伤小,是高原地区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选择。
秦桂兰尼玛德吉马小刚王元胜柴益民
关键词:下肢高压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与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2023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 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冲击。2020年2月12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在线发布, 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早期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和医护人员防护提供了有力指导。根据疫情发展,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因此, 2020版专家共识不再适用于疫情防控新阶段的严重创伤紧急救治。为确保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伤医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牵头, 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本共识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方案为政策依据,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Delphi法专家咨询投票, 从相关定义、感染防护、紧急手术和术后管理4个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 为疫情防控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提供参考。
李阳王于昌彭海文董希杰刘国栋王伟闫红杨帆刘丁敬慧丹解雨汤曼力陈娴高伟郭庆山唐朝晖唐昊何炳灵毛庆祥王震白祥军陈大庆陈海鸣刀敏都定元冯皓宇冯珂高翔何武兵胡培阳胡熙黄刚黄光斌姜伟金红旭孔来法李贺李连欣李湘民李新志李怡飞李子龙刘慧敏刘长剑马小刚潘春球潘晓华彭磊屈纪富任前贵桑锡光邵标沈印孙明伟汪方汪娟王军王文楼王志华吴旭肖仁举谢扬徐峰杨新文杨越涛姚永坤尹昌林郁毅刚张可张兴文章桂喜赵刚赵小纲
关键词:冠状病毒属损伤严重度评分
高原地区不完全性断腕6例报告
1999年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不完全性断腕6例临床资料,探讨手术再植成功要点。方法:1、彻底的清创;2、骨的固定;3、吻合血管;4、Kessler法吻合肌腱。结果:6例不完全性断腕均成活,手术后经6-12个月的随访,腕关节背伸、掌屈活动自如,拇指对掌、对指活动自如,经两点辨别法测定,手部正中、尺、桡神经分布区感觉迟钝。
马小刚秦桂兰杨军
关键词:断腕桡神经吻合血管
掌板前移矫正爪形畸形
1999年
目的:麻风病人晚期并发症引起周围神经的损害,出现低位正中、尺神经损伤的表现如爪形畸形、拇指对掌功能丧失、手部感觉迟钝,通过掌板前移矫正"爪形"畸形,肌腱转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方法:距掌指关节近侧1.5cm处设计一逆行舌形瓣,将掌板连同骨膜一起从掌骨近侧向远创抓起,并在掌骨凿0.5×0.3cm骨槽,将掌指关节屈曲35-45°,掌板向近端牵拉并缝合固定,用环指浅屈肌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结果:术后三年随访,患者恢复抓、捏、握持的功能,生活自理,效果理想.
秦桂兰马小刚杨军
关键词:掌板对掌功能掌指关节周围神经尺神经损伤晚期并发症
高原地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2014年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移位骨折行锁定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方法标准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应用锁定钢板行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64例患者进行了统计,患者平均年龄53岁,男27例,女37例,根据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27例,三部分骨折35例,四部分骨折2例。术后6周、6个月、1年进行随访,评价内容包括摄片检查骨折的对线、移位,内固定的位置、肩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61例(95%),1年时随访57例(89%)在肩关节活动、疼痛和患者满意度方面的改善较明显。Constant评分标准平均为71.4分,VAS评分标准平均为1.5分。结论应用锁定钢板对肱骨近端骨折进行内固定,能获得优良的愈合,但对于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指征需要商榷。
马小刚秦桂兰刘勇
关键词:锁定钢板肱骨近端骨折
西藏地区复杂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肩胛骨骨折的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18年9月至2021年11月,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41例复杂粉碎性肩胛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伴涉及锁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14例,肩胛骨颈部、关节盂粉碎性骨折15例,肩胛骨体部粉碎骨折伴局部塌陷12例。合并损伤有多发性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28例,合并颈椎骨折7例,合并脑挫伤6例。对符合手术指征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和上肢功能评定表(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结果4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6~31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例患者肩胛体部部分骨不愈合。患侧肩部、臂部肌肉无萎缩。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DASH评分平均为7.8分(4~21分)。结论西藏地区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合并严重复合伤手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马小刚秦桂兰缪嘉吉
关键词:手术内固定术后康复
高原地区脊柱创伤患者应用脊柱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脊柱创伤患者应用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术后Cobb角和椎前高压缩比、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Cobb角和椎前高压缩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原地区脊柱创伤患者而言,采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马小刚
关键词:脊柱创伤脊柱内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