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巍

作品数:407 被引量:3,493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1篇期刊文章
  • 100篇专利
  • 42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126篇建筑科学
  • 119篇天文地球
  • 57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文化科学
  • 6篇矿业工程
  • 6篇理学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农业科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209篇冻土
  • 79篇多年冻土
  • 70篇青藏
  • 64篇铁路
  • 58篇路基
  • 55篇青藏铁路
  • 45篇冻土区
  • 39篇冻融
  • 38篇多年冻土区
  • 30篇荷载
  • 28篇土力学
  • 21篇冻融循环
  • 21篇土路
  • 21篇土路基
  • 21篇保温
  • 17篇土体
  • 17篇温度
  • 16篇蠕变
  • 14篇地震
  • 13篇土壤

机构

  • 388篇中国科学院
  • 24篇中国地震局兰...
  • 2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0篇兰州理工大学
  • 19篇兰州大学
  • 13篇学研究院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 8篇中国地震局
  • 7篇四川农业大学
  • 7篇沈阳农业大学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6篇中交第一公路...
  • 5篇北京理工大学
  • 5篇兰州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西...
  • 3篇西安理工大学
  • 3篇西安科技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405篇马巍
  • 59篇赵淑萍
  • 43篇李国玉
  • 41篇王大雁
  • 40篇穆彦虎
  • 38篇吴青柏
  • 30篇常小晓
  • 30篇温智
  • 29篇盛煜
  • 28篇程国栋
  • 24篇吴志坚
  • 24篇牛富俊
  • 20篇孙志忠
  • 20篇吴紫汪
  • 19篇蒲毅彬
  • 19篇冯文杰
  • 18篇焦贵德
  • 17篇张泽
  • 17篇陈世杰
  • 17篇邓友生

传媒

  • 84篇冰川冻土
  • 32篇岩土力学
  • 26篇岩土工程学报
  • 26篇岩石力学与工...
  • 4篇铁道工程学报
  • 4篇铁道学报
  • 4篇中国公路学报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兰州大学学报...
  • 3篇地震研究
  • 3篇地震工程学报
  • 3篇中国土木工程...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科技导报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西北地震学报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中国科学(E...
  • 2篇工程力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8篇2020
  • 3篇2019
  • 11篇2018
  • 21篇2017
  • 25篇2016
  • 23篇2015
  • 29篇2014
  • 21篇2013
  • 24篇2012
  • 32篇2011
  • 21篇2010
  • 15篇2009
  • 11篇2008
  • 24篇2007
  • 22篇2006
  • 30篇2005
  • 18篇2004
4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速公路修筑对冻土工程走廊的热力影响及环境效应被引量:21
2017年
青藏工程走廊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战略通道,已建数条重大工程聚集于这一狭窄地质环境脆弱敏感带内。随着西藏自治区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包括青藏高速公路、铁路复线、高压输变电线路等重大线性工程已纳入到国家相关发展规划中,尤其青藏高速公路的建设迫在眉睫。廊内控制性环境地质问题是冻土,重大工程建设在受到冻土地质环境制约的同时,也将产生显著的环境效应,且随着走廊工程布局的日益密集,构筑物群相互热影响及对走廊冻土地质环境的扰动将日益突显。面对这一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下,开展"青藏高速公路修筑对冻土工程走廊的热力影响及环境效应"研究。从项目的研究意义、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4个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相关科研、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马巍穆彦虎谢胜波毛云程陈敦
冻融与静荷载双重作用下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水分场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在季节冻土区,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和水分含量受冻融循环和外部荷载的影响.通过模型试验,利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水分传感器对冻融与静荷载双重作用下黄土内部的孔隙水压力和水分含量进行监测,得到不同深度处孔隙水压力和水分含量的变化过程.结合静荷载的应力场,进一步分析孔隙水压力和水分含量的空间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冻融与静荷载双重作用的初期,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快速增大;之后,孔隙水压力开始随温度呈周期性变化.在一个冻融周期内,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和水分含量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而且孔隙水压力和水分都随温度的变化而表现出滞后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孔隙水压力在荷载下方和两侧形成三个集中区;水分则在荷载下方形成高含水量区,在荷载两侧形成低含水量区.通过对静荷载产生的应力场进行分析发现,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和水分场的空间分布与静荷载产生的应力场有密切关系.
肖东辉马巍赵淑萍张泽冯文杰张莲海
关键词:冻融循环静荷载模型试验孔隙水压力
冻融循环作用对青藏粘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33
2005年
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以青藏粘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室内制备的粘土试样在经历0~21次完整冻融循环过程后,进行不同围压下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经多次冻融作用后,高度、试样含水量、应力–应变行为、破坏强度、弹性模量、抗剪强度指标等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冻融过程是使土体从不稳定态向动态稳定态的发展过程,反复的冻融循环改变了土体的性状,使得土体向新的动态稳定平衡状态发展。
王大雁马巍常小晓孙志忠冯文杰张军伟
关键词:土力学冻融循环三轴试验
青藏铁路主要冻土路基工程热稳定性及主要冻融灾害被引量:50
2011年
在介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背景及其工程影响的基础上,通过主要冻土路基现场监测和沿线调查,对青藏铁路冻土路基2002年以来的地温发展过程、热学稳定性及次生冻融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铁路自2006年通车后冻土路基整体稳定,列车运行速度达100 km/h,达到设计要求,但不同结构路基的热学稳定性不同,采取"主动冷却"方法的路基稳定性显著优于传统普通填土路基。管道通风路基、遮阳棚路基及U型块石路基冷却下伏多年冻土的效果显著,块石基底路基左右侧对称性较差,而处于强烈退化冻土区和高温冻土区的普通路基热稳定性差,需结合路基所在区域局地气候因素予以调整或补强。以热融性、冻胀性及冻融性灾害为主的次生冻融灾害对路基稳定性存在潜在危害,主要表现为路基沉陷、掩埋、侧向热侵蚀等,其中目前最为严重的病害是以路桥过渡段沉降为代表的热融性灾害。
牛富俊马巍吴青柏
关键词: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结构主动冷却热稳定性
寒区地层变形、应力、温度监测装置
寒区地层变形、应力、温度监测装置,适用于高原、寒区等冻土地层和恶劣的工作环境条件下进行土木工程监测的综合测试。通过采用橡胶波纹管密封测试传感元件和系统,将变形测试传感器、应力测试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密封安装,并充以压气,再...
刘志强周国庆马巍吴青柏别小勇周金生王建州
文献传递
两种不同试验模式下人工冻结土强度与变形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2
2002年
两种试验模式下的冻土应力应变曲线均呈双曲线型 ,但其变形过程明显不同 ,FC模式 (传统冻土力学试验模式 )下的屈服强度明显小于K0 DCF模式 (深土冻土力学试验模式 )下的 .FC模式下 ,加载应力路径下的破坏变形明显大于K0 DCF模式下的 ,而减载应力路径下的破坏变形小于K0 DCF模式下的 .在试验围压范围内 ,两种试验模式下的莫尔包络线均满足莫尔 -库仑准则 ,且无论是加载还是减载应力状态 ,K0 DCF模式下的剪切强度总是大于FC模式下的 ,且随着σ的增大 ,K0 DCF模式下加载与减载下剪切强度的差值比FC模式下τ的差值小 .通过一定的对应关系可将两种模式下的强度与变形联系起来 .
马巍常小晓
关键词:屈服强度矿井建设
基于移动网格技术的热融湖动态演化过程数值模拟被引量:8
2015年
基于移动网格技术建立了热融湖动态演化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典型热融湖动态演化过程,分析了热融湖半径、深度的变化过程及其对湖底及周围多年冻土温度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移动边界热融湖模型中,热融湖半径以0.7 m·a-1的速度近线性地增大;随着下伏高含冰量冻土的融化,热融湖深度增加先慢后快,最后逐渐减小趋于稳定.热融湖深度和半径从5月末至翌年1月末增加显著,在2-5月间基本保持稳定.伴随着热融湖的扩展,地表边界逐渐演变为湖底边界,热融湖的热影响范围逐渐增大.在固定边界热融湖模型中,其热影响会逐渐趋于稳定,由于初始尺寸大,其湖底多年冻土退化速率大于移动边界模型,而远离湖边的多年冻土退化速率要小于移动边界模型.如果不考虑热融湖边界随时间的变化,可能会高估热融湖对湖底多年冻土的热影响,而低估其对附近多年冻土的热影响.
杨振温智马巍孙志忠牛富俊俞祁浩
关键词:移动网格数值模拟
一种用于监测冻土中孔隙水压力的试验探头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监测冻土中孔隙水压力的试验探头,该探头包括陶土头、硬质塑料管、压力传感器和转接头。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转接头相连,该转接头经快速接头与硬质塑料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硬质塑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陶土头粘合在一起;...
杨成松张莲海马巍王丹
文献传递
分级循环荷载作用下冻土动应变幅值的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通过低温动三轴试验,采用分级加载方式逐级施加动荷载,对不同加载频率、围压和负温条件下青藏冻结黏土和兰州黄土的动应变幅值变化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级荷载作用下,动应变幅值随振次的增加基本不变,可以采用平均值来反映各级加载下的动应变幅值;不同加载频率、围压和温度条件下,动应变幅值随动应力幅值的变化规律相同,即随着动应力幅值的增加,动应变幅值逐渐增大;动应变幅值随加载频率的增加而减小,但减小的速率逐渐降低,动应变幅值最终趋于一稳定值,对于青藏黏土和兰州黄土,该稳定值均随加载级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围压的增加,青藏黏土的动应变幅值变化不大,而兰州黄土的动应变幅值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动应变幅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动应力幅值对动应变幅值的影响最大,动荷载振动频率的影响次之,温度的影响第三,围压的影响最小。
罗飞赵淑萍马巍焦贵德孔祥兵
关键词:动三轴试验分级加载
青藏铁路块石气冷结构路堤下冻土温度场变化分析被引量:32
2006年
基于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温度监测断面, 选取了不同冻土分区中的8个块石路堤结构(块石路基、块石护坡、块石路基加块石护坡)断面, 对其下温度场的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2~3个冻融循环后, 块石结构路堤下冻土上限已抬升了1.4~5.3 m, 说明块石路堤结构已起到了积极调节下伏冻土温度的作用.结果也显示, 在上限抬升的同时, 其下部的冻土地温也在升高, 但是这种过程已逐渐被块石路堤结构的降温所抑制, 而这种抑制程度受控于不同的冻土区域.在不同的冻土分区中,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块石路堤结构, 其降温趋势是不同的. Ⅳ和Ⅲ冻土区块石路堤基底的负温积累比较明显, 而Ⅰ和Ⅱ区的较弱.
马巍吴青柏程国栋
关键词:青藏铁路多年冻土温度场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