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永录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酒泉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化疗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头颈
  • 3篇头颈部
  • 3篇肿瘤
  • 3篇腺癌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颈部
  • 2篇新辅助化疗
  • 2篇乳腺癌新辅助...
  • 2篇受体
  • 2篇头颈部鳞状细...
  • 2篇转移癌
  • 2篇晚期
  • 2篇细胞癌
  • 2篇细胞核
  • 2篇细胞核抗原

机构

  • 10篇酒泉市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甘肃省肿瘤医...

作者

  • 11篇马永录
  • 8篇李红生
  • 6篇张广林
  • 5篇刘越
  • 3篇毛宏亮
  • 2篇戴伟平
  • 1篇任耘
  • 1篇杨孙虎
  • 1篇王会芸
  • 1篇潘玉琴
  • 1篇张莉
  • 1篇田君才
  • 1篇焦丹
  • 1篇高力英
  • 1篇罗丽琼
  • 1篇蒋坤
  • 1篇罗丽琼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甘肃医药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九江学院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与ER、PR阳性表达的关系。方法将128例乳腺癌患者分为新辅助化疗组(54例)和对照组(74例),对2组患者ER、PR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新辅助化疗组术前肿块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并与术后ER、PR阳性表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辅助化疗组ER阳性表达31例(占57.41%),PR阳性表达26例(占48.15%),对照组ER阳性表达38例(占51.35%),PR阳性表达35例(47.30%)。2组间ER、PR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R、PR阳性表达强度越高,则新辅助化疗效果越好。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与ER、PR阳性表达率无相关性,而其疗效与ER、PR阳性表达强度呈正相关。
马永录李红生张广林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腺残端重建方式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通过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腺残端重建方式与术后胰瘘等并发症的关系,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理想的胰腺残端重建方式.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所有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残端重建方式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选取胰瘘、手术并发症、胆瘘、死亡率、再次手术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评价比较.按照既定的纳入排除标准,检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并提取所需数据,采用Revman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0篇RCT(包含1408例患者).胰胃吻合与胰空肠吻合、导管对黏膜的胰空肠吻合与传统的胰空肠吻合、捆绑式胰空肠吻合与传统的胰空肠吻合、胰管结扎不吻合与胰空肠吻合术比较的RCT被纳入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四种方式在胰瘘、手术并发症、胆瘘、病死率、再次手术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证据显示,没有一种最理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腺残端重建方式适合于各种不同的胰腺疾病和胰腺残端不同质地的患者.应综合考虑手术者经验及操作熟练程度、胰腺自身等情况个体化地选择合适的胰腺残端吻合方法,以将胰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李红生杨孙虎马永录张广林刘越毛宏亮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SND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N1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择区性颈清扫术SND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颈淋巴转移的头颈部鳞癌患者行40侧择区性颈清扫术,16侧行全颈清扫术的临床资料,评价择区性颈清扫术的疗效.结果:36例患者3...
张广林马永录李红生刘越毛宏亮
关键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手术治疗
文献传递
择区性颈清扫术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患者中临床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择区性颈清扫术在伴Nl、N2期淋巴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伴Nl、N2期淋巴转移的头颈部鳞癌患者总计行68侧择区性颈清扫术,20侧行全颈清扫术的临床资料,评价择区性颈清扫术的疗效。Kaplan-Meier法行累积生存率统计,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差异;有无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病例复发率的差异分析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6例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6.8%和54.3%。NI+N2a组3和5年生存率均为100%,N2b+N2c组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9.3%和32.2%,Log-rank检验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有无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分组的复发率分别为35.3%和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5);3年生存率分别为45.6%和81.7%,5年生存率分别为39.8%和6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28和0.0413)。结论:头颈部鳞癌N1期患者采用择区性颈清扫术可有满意的疗效,对N2期病变和伴有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病例需谨慎处理,必要时扩大清扫范围甚至变更术式为全颈清扫术或改良全颈清扫术以提高术后颈部肿瘤控制率。
张广林王会芸马永录刘越贺幸勇
关键词:颈淋巴结清扫术鳞状细胞癌肿瘤复发淋巴转移
多西他赛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
张广林马永录贺幸勇潘玉琴
放疗联合博宁治疗骨转移癌痛32例临床分析
2008年
马永录李红生张广林
关键词:骨转移癌疼痛
Bcl-2和P53在Ⅲ期(HR+)/(HER2-)乳腺癌转移淋巴结中表达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检测三期受体阳性乳腺癌中bcl-2和p53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回顾检测已手术切除标本的状态,分析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3例乳腺良与恶性肿瘤组织中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bcl-2蛋白阳性表达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和良性肿瘤率分别为81.4%、93.3%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乳腺癌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P<0.01).p53蛋白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和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5%、23.2%和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l-2和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在乳腺癌的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刘越焦丹马永录李红生蔡佳玲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哮喘的进展和临床评价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评价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治疗哮喘中的进展和临床应用。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 ,对有关抗白三烯药物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近年来 ,高选择性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进展十分迅速 ,其通过抑制白三烯合成和白三烯受体而对抗哮喘。结论 :该类药物为一类新型、安全和有效的抗炎和平喘药物 ,在防治成人和儿童的长期哮喘上展现了良好的治疗前景。
马永录蒋坤任耘
关键词:哮喘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白三烯药物平喘药物
全程三维适形加量放疗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 探讨全程三维适形加量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经病理证实的8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根据钡餐显示的肿瘤侵犯范围在模拟机下透视定位,3个野同中心外照射,总剂量DT63—70Gy,7周完成;观察组44例全程运用三维适形计划系统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使90%的等剂量面包含全部计划靶体积,前程适形照射DT44—50Gy,后程缩野总剂量加至DT66~75Gy,6周完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放疗后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6.4%、64.3%(X^2=4.5420,P〈0.05),两组近期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3.2%和76.2%(X^2=3.6014,P=0.0577),两组毒副反应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全程三维适形加量放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常规方法。
李红生马永录刘越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适形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临床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 CR)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新辅助化疗并行根治性手术的116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包括T分期、N分期、病理学分级、乳腺癌分子分型、治疗前Ki-67表达水平;所有患者均接受4—6周期TA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吡柔比星50 mg/m^2,3周)化疗,化疗结束后2—4周行根治性手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 CR和非p CR的临床因素。结果 116例乳腺癌患者中20例经新辅助化疗后达p CR,p CR率为17.2%,T分期、N分期、病理学分级、乳腺癌分子分型、治疗前Ki-67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p CR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乳腺癌分子分型、治疗前Ki-67表达水平是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p CR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早T分期、非Luminal型、高Ki-67表达水平等临床因素是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p CR的决定性因素。
李红生毛宏亮马永录张莉罗丽琼戴伟平高力英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