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辉兰

作品数:27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手术
  • 10篇麻醉
  • 7篇麻醉学
  • 6篇心脏
  • 4篇动脉
  • 4篇再灌注
  • 4篇体外循环
  • 4篇葡胺
  • 4篇缺血
  • 4篇缺血再灌注
  • 4篇外循环
  • 4篇腺苷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心肌
  • 3篇心脏瓣膜
  • 3篇心脏瓣膜置换
  • 3篇血浆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磷酸

机构

  • 24篇兰州军区兰州...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27篇马辉兰
  • 20篇耿智隆
  • 10篇刘东
  • 7篇汪惠文
  • 3篇李涛
  • 3篇唐毅
  • 2篇殷裕雄
  • 2篇顾树南
  • 2篇张翠环
  • 2篇徐鹏
  • 2篇高福兴
  • 2篇时圣武
  • 2篇曹虹
  • 2篇叶光阳
  • 2篇吴芳
  • 2篇王英峰
  • 2篇王公校
  • 2篇李兴福
  • 1篇辛晓玲
  • 1篇张谦

传媒

  • 14篇西北国防医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人民军医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8
  • 1篇1996
  • 2篇1993
  • 2篇199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磷酸腺苷葡胺对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环磷酸腺苷葡胺对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90例行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病人,随即分为A、B、C三组,A组:麻醉诱导前20 min M-cAMP2 mg/kg静滴;B组:麻醉诱导前10 min M-cAMP静注20 mg,随后2 mg/k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持续缓慢静滴至术毕;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注等量的生理盐液,然后100 ml生理盐液持续静滴。观察麻醉诱导前、术后8 h、术后24 h血浆CK-MB、IL-6、TNF-α、SOD、MAD的变化。结果A、B、C三组与T1相比CK-MB、TNF-α、IL-6、MDA血浆浓度均有显著增高(P<0.05),血浆SOD浓度显著降低,A、B组与C组相比变化幅度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cAMP在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时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马辉兰耿智隆李涛马龙王公校唐毅
关键词:环磷酸腺苷葡胺冠心病非心脏手术
硝苯吡啶、生脉饮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发室性心律失常”一例报告
1993年
硝苯吡啶、生脉饮联用治疗一例“冠心病并窦性心动过缓伴单源多发室性早搏”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
马辉兰
关键词:心律失常硝苯吡啶生脉饮
小儿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期间血浆肾上腺髓质素的变化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期间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M )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中低温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患儿 10例 ,分别于全麻诱导后 10min、阻断主动脉前即刻、阻断主动脉后5min、开放主动脉后 5min、术后 3h采集动脉血 ,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AM浓度。结果 CPB开始患儿血浆AM即逐渐增高 ,开放主动脉后血浆AM浓度显著增高 (P <0 .0 5 ) ,术后 3h进一步升高(P <0 .0 1) ,且净增值 (△AM)与CPB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r =0 .89,P <0 .0 1)。结论 小儿心脏手术期间血浆AM浓度增高 ,可能与拮抗心脏手术期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或调节围术期的体液、电解质平衡稳态有关。
耿智隆刘东马辉兰王英峰王鹏汪惠文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肾上腺髓质素小儿
环磷酸腺苷葡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2008年
目的:研究环磷酸腺苷葡胺(M-cAMP)对体外循环下换瓣手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换瓣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M-cAMP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入预充液中经转机进入体内;测定切皮前(T0)、主动脉开放后5min(T1)、术毕(T2)、术后6h(T3)和术后18h(T4)血浆CK-MB、TNF-α、SOD、MDA含量。结果:两组血浆中SOD均明显下降,以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血浆CK-MB、TNF-α、MDA含量较术前上升,以对照组为明显(P<0.05)。结论:M-cAMP可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SOD活性,减少心肌细胞MDA产生,有效保护心肌功能。
马辉兰耿智隆刘东殷裕雄汪惠文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环磷酸腺苷葡胺体外循环
小切口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小切口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 5例小切口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麻醉。结果 :全组早期死亡 3例 ,死亡率 1.2 8%。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42例患者心内畸形矫正后应用正性肌力药。 96.17%( 2 2 6/2 3 5 )患者术后 4h内拔除气管导管。术后无空气栓塞、神经系统并发症或麻醉死亡病例。结论 :小剂量芬太尼、异氟醚复合麻醉是小切口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术中应注意彻底排气。
刘东耿智隆马辉兰张辛李幸福时圣武
关键词:麻醉心脏手术体外循环
上颈段脊髓肿瘤围手术期处理
1998年
上颈段脊髓肿瘤,对脊髓神经功能影响严重,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膈神经功能,导致轻重不等的呼吸障碍,严格的呼吸管理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之一,对把握手术时机减少死亡率至关重要。本文总结15例上颈段脊髓肿瘤手术的麻醉。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8例,女7例;...
马辉兰叶光阳耿智隆王英峰
关键词:脊髓肿瘤颈部围手术期
后腹腔镜手术对胃粘膜pH值及胃粘膜-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的影响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CO2)气腹对全麻患者胃粘膜pH(i-pH)和胃粘膜-动脉CO2分压差(Pg-aCO2)的影响。方法选择后腹腔镜下行肾及肾上腺手术患者20例,监测气腹前、气腹后30、60 min以及放气后30 min患者i-pH和Pg-aCO2的变化。结果气腹后动脉血CO2分压(PaCO2)较气腹前明显增加,pH值明显下降(P<0.05)。气腹后306、0 min i-pH较气腹前显著降低,而Pg-aCO2显著增加(P<0.01)。放气30 min i-pH虽较气腹期间有所回升,但与气腹前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CO2气腹可引起高碳酸血症和胃粘膜血流灌注降低。
刘东耿智隆马辉兰汪惠文张翠环
关键词:后腹腔镜气腹胃粘膜PH胃粘膜PH值后腹腔镜手术腹腔镜CO2气腹高碳酸血症
后腹腔镜CO_2气腹对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影响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CO2 气腹对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择后腹腔镜下行肾及肾上腺手术患者 2 0例 ,监测气腹前、气腹后 30、6 0min和放气后 30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 :气腹后 30、6 0min患者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小动脉楔压 (PAWP)和中心静脉压(CVP)均较气腹前显著增加。气腹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心排指数 (C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 (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 (PVRI)和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数 (LVSWI)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气腹后PaCO2 较气腹前明显增加 ,pH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后腹腔镜CO2 气腹对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有一定影响 ,术中需加强监测和管理。
刘东耿智隆马辉兰汪惠文张翠环
关键词:后腹腔镜手术血流动力学CO2气腹全麻动脉血气
严重创伤患者术中大量输血的麻醉管理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创伤患者大量输血的麻醉管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2007年收治的33例术中输注RBC≥20U的患者的麻醉管理策略。结果:33例术前ISS评分(34.4±16.1),SOFA评分(13.0±3.1),SI(2.29±0.55),术中采取"目标靶向治疗"策略,采用输血加温、加压装置平均输注RBC(37±15)U,血浆(18±6)U,术毕Hct(24±5)%,体温(34.5±1.2)℃,PLT(42±28)×1012/L。术中5例死亡,余28例带管回ICU(术后11例死亡,17例存活)。结论:积极大量的液体复苏以及体温、凝血功能的维护是创伤患者救治的关键。
耿智隆徐鹏马辉兰李涛
关键词:麻醉学创伤大量输血
罗哌卡因用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闭孔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0.4%罗哌卡因用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闭孔神经阻滞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的可行性。方法:膀胱侧壁肿瘤择期行TURBT的男性患者6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辅以神经刺激仪引导闭孔神经阻滞。闭孔神经阻滞局麻药10 ml:实验组采用0.4%罗哌卡因,对照组采用1%利多卡因。观察并记录闭孔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闭孔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0.4%罗哌卡因用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闭孔神经阻滞安全、有效。
唐毅耿智隆马辉兰时圣武
关键词:麻醉学罗哌卡因闭孔神经神经阻滞神经刺激仪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