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登文

作品数:10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麻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类风湿
  • 7篇关节炎
  • 7篇风湿
  • 4篇类风湿关节炎
  • 4篇风湿关节炎
  • 3篇系统性红斑
  • 3篇系统性红斑狼...
  • 3篇狼疮
  • 3篇红斑
  • 3篇红斑狼疮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细胞
  • 2篇小剂量
  • 2篇免疫
  • 2篇类风湿性
  • 2篇类风湿性关节...
  • 2篇基因

机构

  • 4篇麻城市人民医...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高登文
  • 5篇钱龙
  • 4篇李向培
  • 4篇厉小梅
  • 4篇汪国生
  • 2篇陈杰
  • 2篇秦明明
  • 1篇俞绍辉
  • 1篇郭靖
  • 1篇赵东

传媒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146a、IRAK1基因多态性和MiR-146a的表达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目的有研究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46a表达增加,靶向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功能障碍可能是RA患者TNF-α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r...
高登文
关键词:类风湿MICRORNA单核苷酸
文献传递
Pre—miR-146a基因rs2910164位点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及miR-146a表达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pre—miR-146a基因rs2910164位点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及miR-146a表达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连接酶检测反应检测123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220例健康对照者pre—miR-146ars2910164位点基因多态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8例RA患者、10例骨关节炎(OA)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并选取10例RA疾病活动患者行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正规治疗3个月后miR.146a表达水平的测定。收集并计算RA患者临床参数:发病年龄、性别、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RA疾病活动(DAS28≥3.2)、骨破坏(x〉I期)。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方差分析、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RA组pre—miR-146ars2910164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A患者pre—miR-146ars2910164位点基因型与发病年龄、性别、RF和抗-CCP抗体阳性率、RA疾病活动、骨破坏阳性率及miR-146a表达量均无相关性(P均〉0.05)。RA患者组miR-146a的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和OA组(P均〈0.01),后两组miR-146a的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RA疾病活动组miR-146a表达高于非活动组和对照组(P均〈0.01),后两组miR-146a的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RA疾病活动患者治疗后miR-146a表达下降(P〈0.05),DAS28评分降低(P〈0.01)。RA患者组miR-146a的表达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即血沉)、C反应蛋白(CRP)及DAS28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均〈0.01),与RF、抗-CCP抗体滴度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我国汉族人群中,pre—miR-146ars2910164位点多态性与RA的易感性、临床参数及miR-146a的表达无相关性,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146a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与RA病情活动有关,miR-146a�
钱龙高登文汪国生李向培厉小梅陈杰秦明明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MICRORNAMIR-146A多态性
环磷酰胺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MCP-4和IL-4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采用环磷酰胺与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对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效果。方法 7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运用环磷酰胺与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IL-4和MCP-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8%,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IL-4和MCP-4、24 h尿蛋白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人免疫球蛋白与环磷酰胺联合治疗,可以使血清MCP-4和IL-4水平降低,使Th1和Th2细胞免疫平衡恢复,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高登文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人免疫球蛋白环磷酰胺白细胞介素-4
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来氟米特、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来氟米特、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10 mg/周)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甲氨蝶呤(10 mg/周)联合小剂量来氟米特(10 mg/d)、雷公藤多甙片(60 mg/d)进行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并对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更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来氟米特、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仅有显著的疗效,而且安全性较高。
高登文
关键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雷公藤多甙片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9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RA患者70例为观察组和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清CysC、血清肌酐(SCr)。采用MDRD方程7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将观察组患者血清CysC与SCr、CCr、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疾病活动关节评分(DAS28)分别进行相关分析。观察组中,30例RA病情活动患者(DAS28≥3.2),给予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3个月,再次检测CysC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ys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r、C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ysC水平与SCr、CRP、ESR、DAS28成正相关(r=0.297,P=0.014;r=0.321,P=0.008;r=0.566,P=0.000;r=0.383,P=0.000),与CCr成负相关(r=-0.347,P=0.00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活动性RA患者CysC、CRP、ESR、DAS28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A患者CysC可能不仅是一个反映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而且也是一个反映RA病情活动的标志物。
高登文俞绍辉赵东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胱抑素C肾损害疾病活动度
微小RNA在免疫系统和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其在不同类型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炎症因子的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炎症性疾病的发病过程,现就miRNA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和参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过程作一综述。1miRNA的生物合成、作用机制miRNA主要由基因间隔区的核酸序列编码,
高登文钱龙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微小RNA免疫系统发病过程适应性免疫炎症性疾病
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IRAK1)rs3027898和rs1059703多态性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A)易感性及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RA患者123例和体检的22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方法检测IRAK1 rs3027898和rs1059703基因多态性,收集并计算RA患者临床参数:发病年龄、性别、RF抗体、抗CCP抗体、RA疾病活动(DAS28≥3.2)、骨破坏和用药情况。结果 RA组IRAK1 rs3027898和rs1059703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IRAK1 rs3027898和rs1059703基因型与发病年龄、性别、RF抗体和抗CCP抗体阳性率、骨破坏阳性率均无相关性(P>0.05)。RA患者IRAK1 rs3027898基因型与RA疾病活动无相关性(P>0.05),RA患者IRAK1 rs1059703基因型与RA疾病活动存在相关性(P<0.05),携带CT+TT基因型RA患者疾病活动的风险是携带CC基因型RA患者4.243倍(P=0.023,OR=4.243,95%CI为1.223~14.715)。结论我国汉族人群中,IRAK1 rs3027898和rs1059703多态性与RA的易感性无关,但IRAK1 rs1059703多态性可能是RA患者疾病活动的一个遗传危险因素。
高登文钱龙李向培厉小梅汪国生陈杰秦明明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多态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interval dispersion,QTd)的变化与心脏损害及病程、疾病活动、抗心磷脂抗体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73例SLE患者和7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回顾性地分析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每份心电图12导联的QT间期计算QTd。结果 (1)SLE患者QTd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P<0.01),其中有明显心脏损害SLE患者QTd较无明显心脏损害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P<0.01;P<0.01),无明显心脏损害SLE患者QTd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P<0.01);(2)SLE患者晚期组QTd较早期组和初发组明显延长(P<0.01;P<0.01);(3)SLE重度活动组QTd较轻度活动组和稳定组明显延长(P<0.05;P<0.05);(4)SLE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组QTd较抗心磷脂抗体阴性组明显延长(P<0.05);(5)SLE患者QTd与病程、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分别:r=0.176,P<0.05;r=0.178,P<0.05;r=0.172,P<0.05;r=0.393,P<0.01;r=0.355,P<0.01)。结论 SLE患者QTd明显延长并与多种心脏损害的危险因素相关。QTd可能是SLE患者心脏损害的一个有用的评价指标。
高登文钱龙李向培厉小梅汪国生
关键词:红斑狼疮QT离散度心电图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ADI4 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ADI4)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RA患者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PADI4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RA组(60例)、正常对照组(40例)PBMCs中PADI4 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及病程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RA组PADI4 mRNA相对表达[34.6(16.7,70.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6(11.1,51.8)](P<0.05)。RA组中PADl4 mRNA表达与抗CCP抗体、DAS28评分水平、ESR、RF呈正相关(r=0.527,P<0.001;r=0.416,P=0.001;r=0.371,P=0.004;r=0.287,P=0.030),与CRP、病程无相关性(r=0.015,P=0.919;r=0.064,P=0.625)。结论 RA病人外周血PBMCs PADI4 mRNA表达显著增高,并与抗CCP抗体水平、DAS28评分、ESR、RF呈正相关,可能是RA病情活动的一个有用的指标,PADI4可能在RA的发病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郭靖钱龙李向培厉小梅汪国生高登文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甲氨蝶呤在无明显脏器受累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出现关节炎、皮疹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0例口服小剂量醋酸泼尼松联合小剂量硫酸羟氯喹治疗无明显脏器受累、病情轻中度活动期SLE患者,治疗≥3个月出现关节炎和(或)皮疹,将治疗方案调整为加用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3个月后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案调整前后患者的皮疹发生率、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补体C3、补体C4、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表(SLEDAI)评分、激素平均用量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的皮疹发生率、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SLEDAI评分、激素平均用量均较调整治疗方案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的CRP、ESR、C3、C4与调整治疗方案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案调整后30例患者中,3例出现头晕、恶心,可以耐受,2例出现转氨酶轻度增高(<正常上限2倍),1例出现白细胞计数轻度降低(>3.0×10~9/L),经过对症处理后完全缓解,治疗方案调整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激素、硫酸羟氯喹治疗无明显脏器受累的SLE患者出现的关节炎、皮疹,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高登文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皮疹甲氨蝶呤小剂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