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意义被引量:4
- 2021年
-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新发展,也是指导依法治国实践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理论上分析,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论述直接来源于三个“坚持”,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论述主要包括“法治的生命线”论、“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论、“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论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应按照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法治实践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立法、执法、司法各环节更加注重贯彻平等原则,完善执法、司法监督制约机制,更好地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三统一。
- 高长见
- 关键词:公平正义
- 劳动教养制度的法理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劳动教养就是劳动、教育和培养,简称劳教。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从法律上讲,劳动教养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刑罚,而是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的一种行政处罚。自2012年10月,中央释放劳教制度改革的信号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由此引发了有关劳教制度的新一轮讨论。新年伊始,本刊特别针对这场讨论中的相关问题组织文章,澄清讨论中相对混乱和模糊的概念,希望对推进我国相关的司法体制改革有所裨益。
- 高长见
- 关键词:劳动教养制度法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劳教制度司法体制改革行政法规
- 被害人诉讼地位的合理界定被引量:3
- 2009年
- 加强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是国际上刑事司法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我国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把被害人规定为诉讼当事人,从刑事诉讼基本原理的角度分析,这种把被害人的诉讼地位提到当事人高度的做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在司法实践中也名不副实。被害人的刑事诉讼中的科学定位应当是特殊的诉讼参与人,根据特殊的诉讼参与人的定位,被害人应当享有一定范围的程序启动权和广泛的程序参与权。
- 高长见
- 关键词:被害人当事人
- 轻罪制度研究
- 轻罪、重罪的区分是很多国家刑法典对犯罪的法定分类,我国则没有法定分类意义上的轻罪概念和轻罪制度。我国刑法典规定的犯罪,大约相当于国外刑法典规定的“重罪”部分,而国外“轻罪”的那部分犯罪,在我国主要是由劳动教养和行政性的治...
- 高长见
- 关键词:轻罪重罪劳动教养行政违法行为法益
- 2012年中国法治状况与2013年形势预测
- 2013年
-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十八大”)胜利召开。大会总结了过去十年中国取得的新成就,指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报告认为,过去十年,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基层民主活力增强,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贯彻,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①。报告还对中国今后的法治发展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 李林田禾丁一王小梅王翰灵邓丽吕艳滨向燕刘洪岩李庆明杨延超余少祥陈洁赵建文徐卉高长见席月民董文勇廖凡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状况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论刑事没收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基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31条的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在对腐败犯罪所得没收程序中,规定举证责任倒置规则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31条的明确要求。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280条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不应当确立举证责任倒置规则。针对贪污罪、受贿罪,立法有必要确立没收犯罪所得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这并不违反无罪推定原则,而是基于公平性和公共政策、举证便利性因素的合理选择。
- 高长见
- 关键词:没收举证责任倒置无罪推定
- 证人保护与被告人权利保障被引量:6
- 2012年
-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规定了更加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但证人保护与被告人知悉权、对质权可能发生冲突,各国为此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予以平衡,包括限制披露证人身份信息和采用视频技术或设置屏障的方式出庭作证等。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有必要在平衡证人保护与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基础上完善证人保护制度。
- 高长见
- 关键词:证人保护知悉权
-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的理论定位及实践要求被引量:17
- 2022年
-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论述是对中国人权道路、人权实践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是逻辑严谨的完整理论体系。在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论述的第四个坚持中,“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的理论论断明确了人权保障的目标与方向,也包含了评价一国人权状况的最重要标准。在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论述的体系下认识该论断的理论定位,它代表了一种综合性、实质性的人权观,是中国共产党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在人权领域的具体化,也是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体系和当代中国人权观中的“关键词”。为了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目标,必须在人权保障实践中坚持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并加强人权的法治保障。
- 高长见
- 关键词:人权
- 独立行政拘留程序之提倡——论行政拘留程序改革的“中间方案”被引量:9
- 2023年
- 行政拘留是我国违法行为制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程序保障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并衍生出一定意义上的与刑罚轻重失衡问题,不利于加强执法司法权力制约监督,也不利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顺畅衔接。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修改中,行政拘留程序的建构原则应当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决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其具体程序保障机制也应当参考国际人权法的相关要求。行政拘留程序改革不应是简单的刑罚化,也不应仅增加听证程序,而应当选择“中间方案”,建立行政处罚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之间的独立行政拘留程序,核心是提供可选择、可放弃的事前司法审查机制,其实质是把行政诉讼救济机制前移至处罚决定执行之前。
- 高长见
- 关键词:行政拘留司法审查
- 四个方面强化被害人诉讼参与权被引量:1
- 2009年
- 我国加强被害人权利保障,应当借鉴其他国家成熟、科学的做法,为了更好地保护被害人的利益,应当考虑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赋予被害人下列权利:
- 高长见高兵
- 关键词:被害人诉讼参与权权利保障刑事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