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宗豪

作品数:195 被引量:778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篇经济管理
  • 54篇社会学
  • 38篇政治法律
  • 33篇文化科学
  • 24篇哲学宗教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8篇城市
  • 30篇社会
  • 25篇文化
  • 17篇主义
  • 14篇都市
  • 13篇城市化
  • 12篇文明
  • 10篇哲学
  • 10篇人文
  • 10篇国际大都市
  • 10篇大都市
  • 9篇文明城市
  • 8篇知识
  • 8篇社会主义
  • 7篇人文精神
  • 7篇资本
  • 7篇民族
  • 6篇社会现代化
  • 5篇信息化
  • 5篇意蕴

机构

  • 144篇华东理工大学
  • 25篇上海华夏社会...
  • 1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1篇华夏社会发展...
  • 10篇华东化工学院
  • 4篇同济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 1篇华夏研究院
  • 1篇海南省发展战...

作者

  • 184篇鲍宗豪
  • 14篇李振
  • 4篇赵晓红
  • 4篇王晗
  • 3篇胡涵锦
  • 3篇汪斌锋
  • 3篇何云峰
  • 3篇崔翔
  • 2篇娄金洋
  • 2篇金家厚
  • 2篇陈新光
  • 2篇韩强
  • 2篇高德奎
  • 1篇奚建武
  • 1篇华天雄
  • 1篇夏瑜芳
  • 1篇李占峰
  • 1篇朱敏彦
  • 1篇向昆
  • 1篇姚俭建

传媒

  • 19篇开放导报
  • 12篇社会科学
  • 12篇毛泽东邓小平...
  • 8篇探索与争鸣
  • 8篇红旗文稿
  • 6篇党政论坛
  • 6篇河北学刊
  • 6篇天津社会科学
  • 5篇江汉论坛
  • 5篇学习与实践
  • 5篇华东理工大学...
  • 4篇上海社会科学...
  • 4篇哲学研究
  • 4篇学术月刊
  • 4篇中国名城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政策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 3篇上海改革
  • 2篇中国青年政治...

年份

  • 4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1
  • 7篇2010
  • 11篇2009
  • 6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13篇2004
  • 17篇2003
  • 5篇2002
  • 10篇2001
  • 9篇2000
1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中西方不同时期的城市文明成果,凸现的是人的知识、能力、智慧和创造,是人的进化和文明在城市文明上的反映。如果说“城市文明”的概念强调和展示的是“城市文明”演进的自然逻辑(其中蕴含着人在不同时期对城市文明的贡献),那么“文明城市”概念突出的则是人对城市文明的自觉意识、自觉活动、自觉创造,当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展的文明城市建设,体现了当代中国人对城市文明的自觉追求。
鲍宗豪
关键词:城市文明历史价值
毛泽东邓小平的历史主体论被引量:1
1994年
一、毛泽东历史主体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并不曾直接就哲学上的历史主体问题做过集中的、系统的阐述,但是在他的思想理论和实践中,却处处闪耀出对历史主体问题科学思想的光彩。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并决定历史发展的主导力量是谁?是少数圣贤、英雄,还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便是历史主体论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毛泽东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鲍宗豪李进
关键词:青年毛泽东历史主体主体论毛泽东邓小平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当代中国“文明论”研究的新视域被引量:5
2011年
近现代以来,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探索文明的起源、文明的形态、文明的批判、文明的轴心期以及文明的冲突,在为人们勾勒东西方文明图景、揭示人类文明演进特点与规律的同时,也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构建起"文明论"的体系。相比较而言,马克思主义的"文明实践"理论内蕴"文明实践"的转型、"文明实践"的地缘特点、"文明实践"的自觉意识三大价值需求,不仅揭示了文明的本质,而且奠定了"文明论"研究对象价值选择的基础。它启示我们,对当代中国"文明论"研究对象的选择,"文明城市"应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文明城市"的基本特点有三:形态文明,功能文明,素质文明。形态文明是文明城市的形象,功能文明、素质文明则是文明城市的内在本质特征。"文明城市"作为当代中国千百万民众正在自觉实践、自觉追求的"城市范式",是以科学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的引导当代中国走向可持续城市化的新模式,是对未来中国城市美好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战略抉择。
鲍宗豪
关键词:文明论文明城市
在深化改革中建构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机制被引量:1
2014年
中国政府职能多年来未能得到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形成以需求和利益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动力机制,难以走出"投资型"政府、"增长型"政府、"管控型"政府的怪圈。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应以"好政府—强社会"为前提,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并以此构建包含推进力系统、平衡力系统、承载力系统和保障力系统的"四位一体"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机制。
鲍宗豪崔翔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动力机制
中国婚俗的文化意蕴被引量:17
1992年
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它以有规律性的活动约束人们的婚姻行为与婚姻意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限于篇幅,不拟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而只是力图揭示中国婚俗中所蕴含的传统伦理思想、民族文化心理及其艺术价值,以从一个为人所忽视的领域反观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鲍宗豪
关键词:传统伦理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被统治阶级婚俗乱伦禁忌文化意蕴
从法学到哲学:学生时期马克思的一次转向被引量:1
2019年
马克思真正从法学到哲学的"转向"可分为两个阶段,学生时期的"柏林大学法哲学建构"和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完成。波恩大学时期的马克思专攻法律,柏林大学时期的马克思学习法律,阅读并讨论哲学,曾试图以康德、费希特的法哲学为指导构建属于自己的全新的法哲学体系,或可称之为"柏林大学法哲学建构"。通过这次转向,马克思哲学中"批判""扬弃"的品格以及马克思作为思想家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独立之思想"得到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和锤炼,完成了初步的"思想跨越",从此开启了马克思哲学理论探索的新篇章。
岳伟鲍宗豪
关键词:法哲学
现实社会的数字化局限
2004年
营造平等、公正、诚信的数字化环境和秩序,是数字化自由的应有之义,但从现有的数字化实践来看,它有可能沦为技术上的强者独享特权的借口。掌握和控制数字化的群体(Knows)和不占有信息的属体(Knows-nots)已经成为现实社会的两大阶层。现在通行的数字化“自由秩序”只是单向度执行某种约定,或只是单向度地照顾技术上的弱者。
鲍宗豪李振
关键词:自由维度
现代知识增长特征刍议
1988年
现代知识增长的特征是什么?这既是现代认识论又是科学方法论,科学哲学研究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国内多数同志认为,现代知识增长的特征(或者说趋势)就在于综合,也有同志认为是分化与综合。实际上,这种看法只是强调和描述了现代知识增长的某一特征、某一侧面,而没能全面、科学地说明现代知识增长的整体特征。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探讨,以进一步总结现代知识增长的规律。
鲍宗豪
关键词:知识增长认识论科学方法论科学哲学研究
全文增补中
科学借鉴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促进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被引量:52
1999年
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和高职实施主体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本文就如何科学借鉴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促进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些探讨,以就教于教育界的同仁。一、国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1美国:多元办学主...
鲍宗豪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现代性视域下的中国社会秩序重建被引量:16
2014年
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剧烈转型的过程之中,基于现代性的视域和立场可以看出:中国面临着市场法则盛行、马太效应凸显,工具理性僭越、人的异化,个人主义膨胀、道德危机蔓延,社会风险飙升、社会冲突加剧等秩序困境。中国能否成功实现现代转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秩序是否能够合理重建。因此,中国要以公平正义为基石,以制度、信任、共识为三重维度,在此基础上重建新的社会秩序。
鲍宗豪赵晓红
关键词:社会秩序公平正义信任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