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仰甦

作品数:30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点攻关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乙型
  • 16篇乙型肝炎
  • 16篇肝炎
  • 11篇慢性
  • 8篇慢性乙型
  • 8篇慢性乙型肝炎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骨髓间充质
  • 7篇骨髓间充质干...
  • 7篇干细胞
  • 7篇病毒
  • 7篇充质干细胞
  • 5篇乙型肝炎病毒
  • 5篇乙型肝炎患者
  • 5篇自体
  • 5篇自体移植
  • 5篇自体移植治疗
  • 5篇肝炎患者
  • 4篇衰竭
  • 4篇免疫

机构

  • 23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安徽省淮南第...

作者

  • 29篇黄仰甦
  • 21篇彭晓谋
  • 18篇顾琳
  • 18篇高志良
  • 8篇陈雪娟
  • 8篇彭亮
  • 8篇李建国
  • 7篇崇雨田
  • 7篇林炳亮
  • 6篇姚集鲁
  • 5篇张宇锋
  • 5篇柯伟民
  • 5篇谢仕斌
  • 5篇陈幼明
  • 4篇谢冬英
  • 4篇谢东英
  • 3篇李建国
  • 2篇朱建芸
  • 2篇张宇峰
  • 2篇谢婵

传媒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2004年肝...
  • 1篇2007年全...
  • 1篇广东省肝脏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全...

年份

  • 2篇2011
  • 6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对临床病情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出现YMDD变异后对临床病情及病毒量的影响 ,以及YMDD变异与前C区变异的相关性。方法 对 13 5例曾用过拉米夫定治疗后复发的住院病例 ,按检查结果分为两组 ,YMDD变异组 61例 ,未变异组 74例 ,对两组病情诊断、病毒载量、肝功能指标 ,YMDD变异与HBeAg、前C区变异的关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YMDD变异与未变异在慢性肝炎 (轻度 )分别为 9.8% ( 6/ 61)与 8.1% ( 6/ 74)、慢性肝炎 (中度 )分别为 44 .3 % ( 2 7/ 61)与 48.6% ( 3 6/ 74)、慢性肝炎 (重度 )分别为 2 6.2 % ( 16/ 61)与 2 9.7% ( 2 2 / 74)、慢性重型肝炎分别为 9.8% ( 6/ 61)与 14 .9%( 11/ 74)、肝硬化分别为 4.9% ( 3 / 61)与 10 .8% ( 8/ 74) ,各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病毒载量 <1×10 4copies/ml者分别为 1.6% ( 1/ 16)与 2 0 .3 % ( 15 / 74,P <0 .0 1)、1× 10 4~ 10 6copies/ml者分别为 9.8% ( 6/ 61)与 2 9.7% ( 2 2 /74,P <0 .0 1)、≥ 1× 10 7copies/ml者分别为 88.5 % ( 5 4/ 61)与 5 0 .0 % ( 3 7/ 74,P <0 .0 1)。肝功能 6项指标中ALT、ALB、A/G、TBIL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AST、PTA对比差异显著 (P <0 .0 5 )。YMDD变异组中HBeAg阳性率 68.9% ( 4 2 / 61) 。
江水清朱建芸崇雨田陈雪娟黄仰甦
关键词:YMDD变异前C区变异病情诊断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ALT
串联重复信号放大系统检测HBV DNA与其他方法的比较研究
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一种危害极为严重的传染病.本课题组在构建新的串联重复序列信号增强系统(Tandem-repeated Signa...
顾琳彭晓谋张宇峰陈雪娟李建国黄仰甦高志良
关键词:乙型肝炎
文献传递
外源辅助T淋巴细胞表位影响HBVS基因DNA免疫的体液免疫应答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外源辅助T淋巴细胞 (HTL)表位对HBVS基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用 2种通用HTL表位 ,破伤风类毒素的氨基酸残基 (aa) 830 843片段 (TTE)和人工HTL表位(PADRE) ,以及 3种特异性HTL表位 ,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 6 5的aa1 2 0片段 (TBE)、风疹蛋白E2 4的aa5 4 6 5片段 (ME)和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 6 0的aa35 48片段 (CE) ,以单个表位或复合表位形式插入HBVS基因的翻译起始密码下游而构建成真核表达载体。 10 0 μg重组载体DNA免疫BALB/c小鼠 ,3周加强 1次 ,共 3次 ,第三次加强接种后 1月取血采用Abbott试剂盒检测抗 HBs。结果 HBVS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HB和 6种外源HTL表位HBVS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HB TBE、pHB PADRE、pHB TTE、pHB MTE2、pHB MTE3和pHB MTE5构建成功 ,DNA免疫的抗 HBs水平 (IU/L)分别为 10± 5 ,5± 5 ,49±7,2 9± 6 ,16± 8,2 3± 7和 2 8± 8。单个表位中 ,TTE和PADRE具有良好的免疫促进作用 ,而TBE无促进作用。复合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增强作用。结论 部分外源HTL表位对HBVS基因的体液免疫应答有促进作用 ,复合表位中的单个表位间的促进作用无协同或迭加效果。表位PADRE可能用于新型高效乙肝疫苗的研制 。
彭晓谋谢冬英顾琳黄仰甦高志良姚集鲁
关键词:HBVS基因DNA免疫体液免疫应答乙肝疫苗
串联重复核酸序列构建及其杂交信号放大作用被引量:1
2004年
采用交错延伸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将含重复单位的 DNA片段拼接成 4串联重复核酸序列 ,再用重复克隆方式获得含 2 5串联重复核酸序列的重组载体。通过杂交产物直接凝胶电泳和斑点杂交等方法分析其信号放大作用。经凝胶电泳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 ,2 4串联重复核酸序列构建成功 ,加上插入噬菌粒原有的 1个重复单位 ,使整个重组载体含 2 5个串联重复。凝胶电泳分析显示 ,串联重复核酸序列可与多个次级探针结合。斑点杂交分析显示 ,串联重复核酸序列可使信号放大 ,将检测的敏感性提高约 16倍。串联重复核酸序列具有较好的信号放大作用 ,克隆化后又有利于大量制备和降低成本 。
彭晓谋黄仰甦顾琳陈雪娟高志良
关键词:脱氧核糖核酸基因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水平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水平的关系。方法:取76例慢乙型肝炎患者肝穿刺前血清,用Axsym系统检测HBsAg、HBeAg并用5700系统检测HBV DNA水平,患者肝组织做常...
顾琳彭晓谋张宇锋黄仰甦
文献传递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Th17细胞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flowcytomix技术检测血清中IL-17的水平,荧光PCR检测HBV-DNA载量,ELISA检测HBeAg的状态,分析Th17细胞及IL-17的表达与HBV病毒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慢乙肝组相比,HBV-ACLF患者Th17细胞及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Th17细胞与IL-17水平成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病毒复制水平及HBeAg状态的HBV-ACLF患者Th17细胞及IL-1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预后好转患者相比,预后不佳HBV-ACLF患者Th17细胞及IL-17水平明显增高(P<0.05),且IL-17的水平与终末期肝病评分成正相关。结论 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HBV-ACLF的发病机制,且IL-17的表达越高可能提示患者的预后不佳。
张耿林谢冬英林炳亮彭亮谢婵张绍全张宇锋赖箐朱建芸张英黄仰甦胡朝霞高志良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IL-17TH17细胞
干扰素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肝细胞损害敏感期的始动因素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肝细胞损害敏感期的始动因素。方法 对44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均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干扰素治疗,定期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外周血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eAg、抗-HBc和HBVDNA 含量,治疗前进行肝活体组织检查。结果 干扰素治疗后第6个月的HBeAg阴转率为75.0%,随访1年后为68.2%。肝细胞损害敏感期出现率为47.7%,其平均出现时间(3.14±1.49)周,平均持续时间(8.24±3.52)周,ALT平均升幅为基础ALT的(1.73±1.13)倍。肝细胞损害敏感期出现有利于提高干扰素治疗显效(Fisher精确概率,P—0.028)。治疗前外周血中HBeAg水平较高、肝内炎症活动度适中及HBcAg表达活跃有利于肝细胞损害敏感期的出现。从发生时间分析,外周血中的HBeAg和抗-HBc水平下降与肝细胞损害敏感期的起始相吻合。结论 肝细胞损害敏感期的始动因素可能为:干扰素治疗抑制了病毒蛋白的合成,导致外周血中HBeAg和抗-HBc水平快速下降,降低了对识别HBcAg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免疫封闭作用,从而激活了CTL细胞介导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毒性作用。
彭晓谋雷春亮黄仰甦顾琳姚集鲁
关键词: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损害敏感期始动因素抗病毒治疗
体外培养乙型肝炎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安全性及其质量控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患者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s)长期体外培养的安全性,为MSCs临床应用的质量控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全骨髓接种法,用无血清培养基联合成纤维生长因子体外培养乙型肝炎患者的MSCs,观察细胞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对细胞悬液行细菌、病毒、内毒素及血清残留检测;T淋巴细胞抑制试验观察MSCs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软琼脂实验观察MSCs的致瘤性;染色体核型分析MSCs遗传稳定性。组间吸光度值比较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细胞悬液和细胞粉碎液中牛血清白蛋白含量比较用t检验。结果乙型肝炎患者的MSCs经过体外培养传代至第10代,染色体核型及表面分子表达稳定,未见细菌、病毒污染,T淋巴细胞抑制率为45%,无致瘤性。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的MSCs在无血清培养基中亦具有较高的增殖潜能,体外传代可以大量扩增,满足移植细胞数量需求,长期传代核型及细胞表型稳定,无致瘤性,且可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
张阳彭亮谢婵林炳亮黄仰甦谢俊强高志良罗光汉
关键词:肝炎乙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安全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自体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共施行28例:采集、分离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回输患者体内,观察患者术后症状和肝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大多数患者自觉症状得到改善...
高志良彭亮崇雨田彭晓谋谢仕斌林炳亮谢东英陈幼明李建国顾琳黄仰甦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终末期肝病
文献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发生致死性肝衰竭的病因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部分发生肝功能异常,甚至致死性肝衰竭.如果弄清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出现致死性肝衰竭的相关病因,就可设法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的死亡率.最近报道,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病活动或肝衰竭与重叠其他嗜肝病毒感染有关[1-7],也可见于HBeAg至抗-HBe的血清转换期[8-12].为此,我们探讨了14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发生致死性肝衰竭时其他嗜肝病毒重叠感染和HBeAg和抗-HBe血清学状态的情况,试图找出部分相关病因.
柯伟民黄仰甦李建国姚集鲁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病因学肝炎E抗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