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启强

作品数:19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病毒
  • 5篇肝炎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肝病
  • 2篇调节性
  • 2篇调节性T淋巴...
  • 2篇血清
  • 2篇乙肝
  • 2篇乙肝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生殖
  • 2篇生殖道
  • 2篇凝血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酶联

机构

  • 17篇遵义医学院第...
  • 2篇遵义医学院

作者

  • 19篇黄启强
  • 10篇黄丽庆
  • 6篇周青
  • 5篇赵春平
  • 4篇周晓兰
  • 3篇顾艳
  • 3篇胡淑燕
  • 3篇林思强
  • 2篇谢金玲
  • 2篇谭惠璇
  • 2篇吴小燕
  • 2篇肖寒
  • 2篇张津
  • 1篇王才友
  • 1篇吴晓媚
  • 1篇周青
  • 1篇崔美兰
  • 1篇王章奇
  • 1篇张国波
  • 1篇梁建波

传媒

  • 4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清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的高低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300例乙型肝炎患者及100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乙肝组(轻、中、重组)和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水平并进行比较。治疗后按病情发展程度分为改善组和恶化组,采用相同方法对其免疫球蛋白、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乙肝组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度乙肝组的IgM、IgG、IgA分别为(2.15±0.25)、(11.88±1.34)、(3.31±0.24)g/L;中度乙肝组的IgM、IgG、IgA分别为(2.75±0.55)、(13.45±3.25)、(3.75±0.77)g/L;重度乙肝组的IgM、IgG、IgA分别为(3.25±0.33)、(15.03±4.11)、(4.86±0.56)g/L。数据显示,随着乙肝病情的加重,轻、中、重度组的IgG、IgA、IgM水平持续上升,且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恶化组的PTA值(24.89±18.09)%低于改善组的(45.63±11.2)%,恶化组的TBIL(390.32±200.32)μmol/L,IgM(2.69±0.45)g/L,IgG(15.64±2.38)g/L,IgA(3.04±0.56)g/L均明显高于改善组的TBIL(180.32±170.43)μmol/L,IgM(2.54±0.43)g/L,IgG(14.83±2.64)g/L,IgA(2.82±0.54)g/L。结论: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能反映乙肝患者病情的程度,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TBIL水平会随病情的恶化而增加,所以说,TBIL在一定程度上是肝细胞损害程度的指标。PTA作为临床反映肝功能损害轻、中、重度肝炎的实验室主要参考指标,PTA水平越低,肝细胞损害越重,病情预后越差。
黄丽庆黄启强谭惠璇
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传统二对半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传统二对半、HBV-DNA的相关性,分析PreS1-Ag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165例乙肝患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及HBV-DNA检测,探讨PreS1抗原和乙肝两对半定量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大三阳中,前S1抗原阳性43例(82.69),HBVDNA阳性47例(90.38);小三阳中,前S1抗原阳性14例(30.00),HBV-DNA阳性16例(45.71)。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V-DNA有较高的符合率,且能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情况,是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有益的补充,也是作为判断乙肝病毒早期感染、复制的敏感性指标,而且用ELISA方法检测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廉,适合在临床实验室中大力推广应用。
黄丽庆黄启强杨珊玉
关键词:乙肝病毒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DNA
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诊断丙肝的临床价值评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丙肝诊断中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 Ag)的诊断价值。方法:将疑似丙肝或丙肝患者3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筛查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血清样本实施HCV-c Ag检测与丙肝病毒核心抗体(HCV-Ab)检测,并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RNA)证实阳性者。结果:对照组HCV-Ab检测均为阴性,而HCV-c Ag检测显示阳性2例,经RT-RNA证实1例为阳性;研究组HCV-c Ag检出阳性20例,RT-RNA证实阳性24例,诊断符合率为83.33%。结论:HCV-c Ag检测诊断丙肝诊断符合率较高,对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借鉴。
黄启强张子茵谢炳龙张津林思强
关键词:丙肝丙肝病毒抗原抗体
HCV早期感染者病毒载量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早期感染者(抗原阳性、抗体阴性)的HCV病毒载量与CD4+CD25+叉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的相关性,分析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 RT-PCR)技术检测22例HCV核心抗原阳性、抗体阴性(即HCV Ag阳性、抗-HCV阴性)的早期感染病例、26例核心抗原阳性、抗体阳性(即HCV Ag阳性、抗-HCV阳性)的慢性HCV感染病例,24例核心抗原阴性、抗体阳性(即HCV Ag阴性、抗-HCV阳性)的既往HCV感染病例及22例健康对照组HCV RNA病毒载量;并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外周血有核细胞中的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HCV Ag阳性、抗-HCV阴性组,HCV Ag阳性、抗-HCV阳性组,HCV Ag阴性、抗-HCV阳性组及健康对照组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逐级下降,其中抗原阳性、抗体阴性组[(4.86±2.14)%]高于其他组[分别为(3.74±1.67)%、(2.74±1.27)%、(2.5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23、4.125、4.402,P<0.05);HCV Ag阳性、抗-HCV阴性组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与HCV RNA病毒载量的对数(copy/mL,Ig)呈正相关(r=0.535,P<0.05)。结论 HCV早期感染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与高病毒调定点相关,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可能是加速HCV早期感染的影响因素之一。
黄启强黄丽庆周青肖寒黄伙荣胡淑燕
关键词:HCV调节性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
白细胞介素18浓度水平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探讨
2012年
目的分析测定白细胞介素18(IL-18)与2型糖尿病(T2DM)关系,探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96例T2DM患者及312例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人群的血清IL-18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96例T2DM组血清IL-18平均浓度[(298.48±140.38)ng/L]高于312例健康对照组IL-18平均浓度[(236.98±96.01)ng/L],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8浓度水平可能会影响T2DM易感;T2DM可能与IL-18中某位点上的基因有一定的关系,研究IL-18中某等位基因对T2DM的易感有重要意义。
赵春平黄启强周青谢金玲吴小燕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2型糖尿病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临床上的应用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临床应用中的对比效果,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使用日立7600-020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西门子Di-mensionRxLMax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与餐后2h静脉全血血糖。结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的空腹血糖值为(6.25±1.85)mmol/L,餐后2h血糖值为(11.52±3.30)mmol/L;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的值分别为(6.32±1.56)mmol/L与(11.60±1.96)mmol/L,两种方法检测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均较大,对比差异不大,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使用。
周青黄启强黄丽庆
关键词:血糖自动生化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糖尿病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HCV抗原阳性抗体阴性的早期感染者体内的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相关性,观察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方法20例HCV抗原阳性抗体阴性的早期感染的病例,22例抗原阴性与抗体阳性HCV感染病例及25例抗原阳性与抗体阳性慢性HCV感染病例和21例健康人作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比较各组外周血中的有核细胞中的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并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析与其的相关性。结果HCV感染病例的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率(百分率)较健康对照组高(t值分别为2.231,3.764;P均〈0.05);抗原阳性抗体阴性组与抗原阳性抗体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0,P=0.035);抗原阴性抗体阳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7,P=0.665);抗原阳性抗体阴性组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率与肝脏炎症指标的ALT和AST有相关性(rALT=0.571,rAST=0.521,P〈0.05)。结论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有重要相关性,可能是早期感染HCV并加速其慢性化的其中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黄启强黄丽庆周青肖寒黄伙荣胡淑燕
关键词:丙型肝炎调节性T淋巴细胞
某地区常见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2014年
目的了解斗门地区临床分离常见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加强控制医院内感染工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2010年1月至12月从斗门遵医五院各综合临床患者送检的深部痰,血液,尿液和伤口分泌物等部位送检标本分离出的病源菌801株,鉴定菌种后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实验,采用NCCLS2010版判断结果。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81%(646/801);革兰阳性球菌占16%(125/80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测,检出率分别为46%和56%,上述产ESBLs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s株显著升高,但仍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表现高水平的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5%,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11%,肠杆菌科细菌对2种碳青霉稀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仍然较低,各种菌的耐药率都在8%以下,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高于40%;阴沟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上升的趋势,特别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显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综合性医院感染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细菌耐药性仍呈上升趋势,对临床治疗带来严重威胁,应积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合理应用抗生素。
黄丽庆黄启强周青谭惠璇赵春平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药敏实验
珠海地区汉族人群IL-18基因启动子SNP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珠海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T2DM患者(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与-607C/A2个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组人群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C/A位点3种基因型分别为CC型、AA型和A/C型,但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L-18基因启动子-137G/C 3种基因型分别为GG型、CC型和G/C型,其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137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2=5.439,P=0.020)。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显示G等位基因的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2.38倍(OR=2.38,95%CI为1.149~4.938)。结论 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可能与珠海地区汉族人群T2DM易感性有关,其中G等位基因可能是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周晓兰黄启强王才友顾艳黄丽庆
关键词:2型糖尿病白细胞介素18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斗门区妇女生殖道感染临床特点与干预策略分析
2016年
目的对斗门区妇女生殖道感染临床特点与干预策略进行探讨。方法统计1000例斗门区体检普查妇女的临床资料,分析妇女发生生殖道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有57.7%的妇女患有生殖道感染疾病,宫颈炎和阴道炎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5.2%和16.3%;爱人为自由职业者和农民的生殖道感染率分别为72.5%和71.4%,与爱人为工人和知识分子妇女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殖系统感染疾病的发生与妇女的态度、相关知识的知晓、健康行为均存在一定的关系,且没有接受过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教育的妇女的生殖道感染率(71.9%)明显高于接受过相关知识教育的妇女(4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斗门区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情况较高,应引起充分重视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
赵春平崔美兰伍昆山黄启强
关键词:妇女生殖道感染干预策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