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慧

作品数:13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介入
  • 3篇老年
  • 3篇病患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慢性
  • 2篇介入治疗
  • 1篇蛋白
  • 1篇导管介入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QRS...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肌标志物
  • 1篇心肌病

机构

  • 13篇兰州军区兰州...
  • 2篇解放军第一医...

作者

  • 13篇黄慧
  • 7篇张健
  • 6篇吴冰
  • 4篇刘丽华
  • 4篇王艳春
  • 4篇乔树洲
  • 4篇张明旭
  • 4篇王梅
  • 3篇任艳红
  • 2篇安建平
  • 2篇乔树州
  • 2篇王庆平
  • 2篇鲁轩浩
  • 1篇白志冬
  • 1篇澹台林芳
  • 1篇苏金虎

传媒

  • 4篇中华保健医学...
  • 3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广西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肾血管高血压的特殊临床表现及治疗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阐明儿童高血压的特殊临床表现及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合理治疗。方法:26例患儿,确诊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其中肾动脉纤维肌发育不良12例,多发性大动脉炎14例。肾动脉支架植入22例,肾动脉球囊成形术2例,患肾切除1例。术后随访3年。结果:介入治疗后血压持续正常21例,继续服用ACEI血压正常5例,支架术后再狭窄2例。肾功能、心功能、血浆肾素水平恢复正常。结论:①运动后发生晕厥、腹痛伴恶心呕吐、原因不明心功能不全的患儿应警惕高血压或高血压危象;②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最佳治疗应选择肾动脉介入治疗;③儿童肾动脉支架植入不影响肾脏发育;④肾动脉直径<4mm应先行肾动脉球囊成形术。
张明旭鲁轩浩刘丽华黄慧乔树州
关键词:肾血管性高血压儿童介入治疗
≥65岁老年心力衰竭59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分析≥65岁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为诊治老年人心力衰竭提供依据.方法:将心力衰竭患者112例按年龄分为≥65岁组和<65岁组,分别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心力衰竭有其特点,≥65岁的老年患者多为冠心病(50.8%),其次为肺心病(20.3%);临床症状不典型,程度以心功能III和Ⅳ级为多,高龄死亡率较高(87.5%).结论:≥65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病因为冠心病,年龄越大,临床症状越不典型,心力衰竭程度越重,预后不良;治疗上要区别对待.
王梅安建平黄慧乔树洲任艳红刘丽华
关键词:老年人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疗效观察及其并发症处理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疗效,探讨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08年12月,符合ASD介入治疗入选标准,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患者23例。结果 23例ASD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7.0%(20/23),其中19例1次封堵成功;出现并发症4例,包括股静脉穿刺处局部血肿1例、血管假性动脉瘤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心房扑动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平均住院5.6±3.5d;术后患者均接受了1~6个月随访,未见分流。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成功率高,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平均住院日缩短,并发症少,经及时处理效果好。
王梅张明旭刘丽华黄慧乔树洲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症
高海拔地区高龄创伤与肺炎的某些特征观察
2012年
肺脏是最易蒙受创伤感染等打击因素的靶器官,所诱导的急性肺损伤、肺炎也是启动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的首发器官之一。处于高海拔地区的高龄创伤患者,更增加了某些不确定因素,我们就高龄肺炎某些特征作一初步探讨,报告如下。1资料方法回顾性调研本科近3年收治年龄80岁以上高龄创伤/肺炎患者,统一摄取病史中有明确并发肺炎或同存肺炎记录及其相关下列指标者,即:年龄,生命指标,血象指标,生化指标,血气指标,相关创伤理学检测指标等,
王艳春吴冰澹台林芳张健黄慧
关键词:肺炎高海拔地区高龄患者创伤
糖尿病患者血β2微球蛋白水平测定的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评价血β2微球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4年10月来我科体检的患者,依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并匹配每组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 GFR)和血β2微球蛋白水平,行Spearman秩相关与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与血β2微球蛋白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69例患者,男性45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9.4±6.3)岁,其中糖尿病组42例,非糖尿病组27例,两组间年龄、性别、血脂、肌酐、e GFR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β2微球蛋白较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β2微球蛋白与血糖、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e GFR相关性较好(r=0.395、0.278、0.254、-0.354,P〈0.05),以血β2微球蛋白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血糖为引起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β=0.469,P=0.000)。结论糖尿病患者血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血糖是引起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β2微球蛋白水平可作为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
黄慧王庆平苏金虎张健
关键词:糖尿病微球蛋白肾功能不全慢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衰弱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分析及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解放军兰州总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和干部病房住院的COPD患者378例,男性231例,女性147例,以国际通用衰弱筛查标准评估患者衰弱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COPD患者合并衰弱后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结果纳入分析的378例COPD患者中,合并衰弱患者共169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72例;衰弱患病率为44.7%,其中衰弱男性占所有男性的患病率为42%,衰弱女性占所有女性的患病率为49%。COPD患者发生衰弱的可能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每增加1岁)(OR 1.02,95%CI:1.01~1.05);合并其他慢性疾病(OR 2.13,95%CI:1.41~4.05),糖尿病病史(OR3.18,95%CI:1.32~8.27),自述爬楼气短(OR 1.94,95%CI:1.51~3.85)。COPD患者合并衰弱时,出现吃饭(OR 1.64,95%CI:1.21~2.44)、穿衣(OR 1.89,95%CI:1.32~2.92)、做饭(OR 2.21,95%CI:1.47~3.23)和做家务(OR 2.33,95%CI:1.51~3.47)等日常生活活动困难的风险增加。结论 COPD患者中衰弱发生率较高,诸多因素可影响COPD患者衰弱的发生,COPD患者合并衰弱时发生日常生活活动困难的风险明显升高。
田刚辛昊洋郭从涛吴冰王艳春张健黄慧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衰弱日常生活活动
胺碘酮加阿替洛尔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胺碘酮加阿替洛尔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症状明显、发作频繁的房颤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单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65例,在胺碘酮治疗基础上加阿替洛尔治疗。随访6个月,分析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了解房颤发作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治疗后4周、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均能有效地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房颤患者单用胺碘酮治疗和胺碘酮加阿替洛尔治疗均能有效复律,但胺碘酮加阿替洛尔对预防房颤复发和减少不良反应作用更佳。
安建平乔树洲任艳红王梅黄慧
关键词:心房颤动胺碘酮阿替洛尔
以咯血为突出表现的COPD并侵袭性肺曲霉病误诊一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以期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以咯血为突出表现的COPD并IPA误诊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以咯血为突出表现,经相关医技检查拟诊为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症,予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且病情加重,3次痰培养提示曲霉菌感染,真菌葡聚糖及内毒素检查阴性,行抗真菌治疗后,临床治愈。确诊为COPD并IPA。结论 COPD并IPA临床诊断较困难,综合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及多次行影像学、微生物学、血清学检查是提高该病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手段。
黄慧张健杨庭义吴冰
关键词:咯血误诊支气管扩张症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莫沙必利,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Wexner便秘症状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Wexner便秘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 <0. 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显著。
田刚吴冰王艳春张健黄慧
关键词:老年功能性便秘莫沙必利
白藜芦醇通过沉默调节蛋白1-Beclin1信号通路对衰老心肌自噬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衰老心肌自噬功能的影响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C57BL/6小鼠分为4月龄组、22月龄组,白藜芦醇组(22月龄加白藜芦醇处理),每组6只。分别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心肌LC3B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各组心肌Beclin1蛋白乙酰化程度;荧光定量检测各组心肌内沉默调节蛋白1(SIRT1)活性。培养H9C2心肌细胞小片段干扰RNA(siRNA)干涉Beclin1基因后,转染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LC3(GFPLC3)腺病毒,观察心肌细胞中GFP-LC3的数量。结果 4月龄组、22月龄组、白藜芦醇组心肌细胞SIRT1相对活性分别为(100.00±6.21)%、(74.60±7.85)%、(112.30±8.43)%;LC3Ⅱ/LC3Ⅰ蛋白表达分别为1.000±0.046、0.524±0.038、0.837±0.044。与4月龄组比较,22月龄组上述指标降低;与22月龄组比较,白藜芦醇组上述指标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4月龄组比较,22月龄组心肌Beclin1乙酰化程度增加,但白藜芦醇能够逆转这种改变。siRNA干涉Beclin1表达后,H9C2心肌细胞内GFP-LC3颗粒增加(P<0.05),加白藜芦醇后GFP-LC3颗粒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SIRT1-Beclin1信号通路提高衰老心肌自噬。
吴冰王艳春张健黄慧
关键词:自噬细胞衰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