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沈发

作品数:188 被引量:1,798H指数:25
供职机构: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4篇期刊文章
  • 46篇专利
  • 11篇科技成果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农业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6篇生物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水利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5篇污染
  • 30篇土壤
  • 27篇生态
  • 18篇生态系统
  • 17篇缓冲带
  • 14篇面源
  • 13篇面源污染
  • 12篇指标体系
  • 12篇重金
  • 12篇重金属
  • 10篇污染土
  • 10篇污染土壤
  • 10篇径流
  • 9篇农业面源
  • 9篇重金属污染
  • 9篇金属污染
  • 8篇地下水
  • 8篇水环境
  • 8篇农田
  • 8篇污染物

机构

  • 186篇上海市环境保...
  • 34篇东华大学
  • 15篇华东师范大学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师范大学
  • 5篇上海格林曼环...
  • 4篇上海申榕环保...
  • 3篇河海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学研究院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橙志(上海)...
  • 2篇上海市政工程...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上海市园林学...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作者

  • 188篇黄沈发
  • 94篇王敏
  • 56篇吴建强
  • 51篇唐浩
  • 48篇吴健
  • 33篇熊丽君
  • 26篇鄢忠纯
  • 26篇谭娟
  • 25篇沙晨燕
  • 24篇黄宇驰
  • 23篇王卿
  • 19篇杨洁
  • 16篇阮俊杰
  • 11篇白杨
  • 10篇杨泽生
  • 10篇苏敬华
  • 10篇沈根祥
  • 9篇郭琳
  • 8篇王虹扬
  • 8篇李青青

传媒

  • 18篇环境科学与技...
  • 14篇环境污染与防...
  • 12篇上海环境科学
  • 7篇环境科学
  • 6篇中国人口·资...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4篇人民长江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环境工程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生态科学
  • 3篇水资源保护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农村生态环境
  • 2篇湖泊科学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0篇2023
  • 13篇2022
  • 6篇2021
  • 13篇2020
  • 10篇2019
  • 13篇2018
  • 9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14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10篇2007
  • 14篇2006
  • 12篇2005
  • 3篇2004
1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污染土壤及底泥固化稳定化处置混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染土壤及底泥固化稳定化处置混合装置,包括具有泥浆进料口(1)和混合产品出料口(5)的混合筒体(4)、设置于所述混合筒体(4)内的搅拌器、与所述搅拌器连接的驱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混合筒体(4)连通的固...
黄沈发吴建强叶春梅韩立明翟志鸿孙海彤许健荣
文献传递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评估体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51
2011年
传统的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人们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追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现代区域规划的新需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必然选择。全面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方法及其跟踪评估机制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但目前研究中提供给管理者的信息还很有限。目前国内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跟踪评估指标体系。综述了国内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特征,采用评价指标重要值的方法评估生态文明建设和评估指标选取的重要性程度,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框架、建设与跟踪评估指标体系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白杨黄宇驰王敏黄沈发沙晨燕阮俊杰
关键词: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一种氯代有机污染土壤修复药剂的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氯代有机污染土壤修复药剂的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制备方法为:将膨润土颗粒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低速离心,去除粒径大于2微米的颗粒;按20~50g/L加量将膨润土颗粒加入0.1M?FeCl<Sub>3</Sub...
喻恺黄沈发杨洁王旌吉敏朱杰郭琳
文献传递
基于质量校核的生态资源实物量核算——以上海市崇明岛地表水资源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生态资源为人类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科学核算生态资产可有效提升自然资源资产的管理决策。以崇明岛地表水资源为例,提出以质量来校核绝对数量的实物量核算方法,核算了崇明岛3轮“生态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节点年(2012、2015、2018年)主要典型河道水资源实物量状况和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12—2018年,在绝对数量变化幅度较小的情况下,经过质量校核后的地表水资源实物量呈明显增长趋势,2012年水资源相对面积为1000.56 hm^2,2018年增加至1429.94 hm^2,增幅达42.91%。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轮“生态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崇明岛地表水资源得到有效改善,崇明岛建设成效显著,经过质量校核的实物量核算可以显著提升生态资源价值核算的有效性和决策力。
王敏谭娟黄沈发
关键词:地表水资源
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研究及实践被引量:25
2018年
近年来,工矿企业遗留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城市建设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隐患凸显。本文分析了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面临的主要难题:场地环境条件复杂,场地污染精准识别难度大;技术方法不健全,场地污染风险评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治理修复难度高,污染场地安全利用技术支撑不足;风险管理基础薄弱,场地环境监控预警体系建设滞后。分析了场地环境精准调查、污染风险本土化评估、治理修复策略综合决策、场地污染风险控制、安全高效修复以及棕地风险分级管控等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的重点环节及具体做法,并介绍了上海桃浦工业区转型再开发过程中的场地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的实例,以期为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提供思路与技术路径。
黄沈发杨洁吴健喻恺
关键词:城市再开发风险评估风险管控
上海城市生态功能区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在研究城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空间分异的基础上,依据区划原则与方法,形成了上海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全市共划分3个生态亚区和8个生态功能区,分别对各功能区加以命名和功能定位;并从城市生态系...
王敏黄沈发王虹扬黄宇驰
关键词:生态功能区划可持续发展
文献传递
APCAs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综述被引量:10
2013年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广泛、危害严重,已经成为环境污染防治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近年来,植物修复技术因其经济、高效而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得到关注,但受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在回顾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EDTA、EDDS、NTA等多羧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螯合剂(aminopolycarboxylic chelating agents,APCAs)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进展,系统探讨了使用螯合剂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最后,作者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领域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研究建议。
唐浩王敏刘钊钊黄沈发邱江平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螯合诱导
污染负荷及植被生物量变化对缓冲带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模拟上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和降雨特征,进行缓冲带污染物净化效果和植被生物量监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质的净化效果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百慕大缓冲带SS截留率最高,达到74%;白花三叶草对TN、TP的净化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28%和25%;百慕大和白花三叶草生物量最大,栽种当年9月份,两者地上部分的生物量鲜重分别达到了6.14和6.49 kg/m2,百慕大生长速度最快,当年9月份生物量几乎达到5月份的6倍;植被生物量增长明显提高了缓冲带截留径流污染物的效果,缓冲带SS截留率与生物量成显著线性相关,而污染负荷变化对缓冲带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很小,明显弱于植被种类和生物量的变化。
吴建强黄沈发黄宇弛王虹扬
关键词:污染负荷生物量缓冲带
中国湿地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种研究被引量:38
2006年
湿地是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高度聚集的生态体系之一,被称为“物种基因库”。湿地良好的环境条件不仅有利于本地种的生存,也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据现有资料统计,目前中国湿地生态系统中有外来入侵植物10种,隶属7个科;外来入侵动物53种,涉及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甲壳类、软体动物、鱼类和昆虫类。论述了这些入侵种的主要入侵途径,包括作为饲料、观赏、净化水质等目的人为有意引种,以及由非人为因素引起的入侵;同时还讨论了这些外来入侵种给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即导致物种多样性丧失、降低社会经济价值、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和景观。
王虹扬黄沈发何春光樊宏娜盛连喜
关键词:湿地外来入侵种
3种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及其最佳宽度研究被引量:46
2009年
通过对照试验,研究了百慕大、白花三叶草和高羊茅3种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空白对照带对径流水SS几乎没有去除效果,百慕大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水SS的去除率最高,达84%,其次为白花三叶草和高羊茅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水SS的去除率分别为81%、73%;进水TN质量浓度在10mg/L以内时,3种草皮缓冲带出水TN质量浓度都低于2mg/L,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进水TP质量浓度为0.54~1.50mg/L时,3种草皮缓冲带出水TP质量浓度均为0.08~0.34mg/L,也均低于GB3838—2002Ⅴ类标准规定的限值;3种草皮缓冲带径流水SS去除率和沿程距离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径流水SS去除率为80%时,通过计算可知3种草皮缓冲带的最佳宽度为16.1~20.4m,其中百慕大草皮缓冲带最低,为16.1m。
黄沈发唐浩鄢忠纯熊丽君吴建强
关键词:草皮缓冲带面源污染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