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津

作品数:21 被引量:157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细胞
  • 7篇创伤
  • 6篇血栓
  • 6篇静脉血
  • 6篇静脉血栓
  • 5篇蛋白
  • 5篇血栓形成
  • 5篇静脉
  • 5篇静脉血栓形成
  • 4篇深静脉
  • 4篇深静脉血栓
  • 4篇聚体
  • 4篇二聚体
  • 4篇D-二聚体
  • 4篇创伤后
  • 3篇深静脉血栓形...
  • 3篇骨折
  • 3篇分析仪
  • 3篇成骨
  • 2篇血红蛋白

机构

  • 21篇天津医院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武清区...

作者

  • 21篇黄津
  • 18篇王毅
  • 11篇张凯
  • 11篇白雪
  • 4篇陆金红
  • 2篇邢国胜
  • 2篇杨军
  • 2篇李恒
  • 2篇杨宏伟
  • 2篇于顺禄
  • 2篇方琳
  • 2篇杨雅琼
  • 2篇常小丽
  • 1篇尚玮
  • 1篇袁宇
  • 1篇高惠云
  • 1篇李光
  • 1篇李德达
  • 1篇王学民
  • 1篇肖湘

传媒

  • 2篇微循环学杂志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医学检验与临...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5
2015年
目的 统计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患病率, 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DVT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3年、年龄〉 60岁、低能量损伤的髋部骨折住院治疗患者。根据病历记录, 所有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入院后24 h内检查双下肢DVT的症状和体征, 检测D-二聚体浓度, 行双侧下肢静脉系统多谱勒超声检查, 并接受术前预防性抗凝治疗。确诊腘静脉及其近端血栓或漂浮血栓的患者需接受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l filters, IVCF)植入术。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术前24 h D-二聚体浓度、DVT发生时间和部位、术前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评分及合并内科疾病(内科基础病、心率失常、贫血、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统计学分析观察指标与DVT关系。结果 按纳入及排除标准, 946例髋部骨折住院患者中702例患者(股骨颈骨折30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400例)纳入研究。术前均未出现下肢DVT的症状和体征。伤后多谱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36例(11.9%)股骨颈骨折患者发生DVT, 男13例, 女23例;平均年龄72.7岁(62~90岁);与髋部骨折同侧下肢血栓31例, 双侧下肢血栓5例。74例(18.5%)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发生DVT, 男38例, 女36例, 平均年龄76岁(60~95岁);与髋部骨折同侧下肢血栓68例, 双侧下肢血栓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后第1天下肢DVT患病率最高, 股骨颈骨折患者为41.7%(15/36)和股骨转子间骨折为51.40%(38/74);超过伤后5天, 下肢DVT发生部位更靠近端且多条静脉并发。血栓以肌间静脉及腘静脉多发。结论 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下肢DVT应从急症诊治开始, 避免危险因素, 早期手术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肖湘冯凯强袁宇黄津王毅
关键词:髋骨折骨质疏松静脉血栓形成
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以hsa-miR-491-3p为靶标的反义寡核苷酸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miRNAs(miRNAs)是一类小分子RNA,参与转录后调控.前期研究结果显示hsa-miR-491-3p在肺癌和肾癌组织中高表达,目前鲜见其功能研究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以hsa-miR-491-3p为靶标的反义寡...
官士珍黄津张凯王毅
关键词:肿瘤细胞反义寡核苷酸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单个核细胞IL-23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PBMC)IL-23的表达,探讨其在R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治疗开辟新途径。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RA、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23和TNFα-蛋白水平,采用RT-PCR法测定各组PBMC中IL-23p19mRNA的表达,并作血清IL-23含量、PBMC IL-23p19mRNA的表达与血清TNFα-水平的相关分析。结果:RA组血清IL-23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其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122,P=0.127);而各组血清TNFα-的水平均具有统计学差异,RA和OA组均高于对照组(P=0.000,P=0.042),RA组也高于OA组(P=0.013);RA组IL-23p19mRNA的表达高于OA和正常对照组(P=0.000,P=0.000),而OA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8);血清中IL-23和TNFα-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r=0.212,P=0.262),而PBMC中IL-23p19mRNA的表达与血清TNFα-呈正相关关系(r=0.392,P=0.032)。结论:IL-23在RA患者PBMC中高表达,在RA的炎性发展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张凯黄津赵文君邢国胜陆金红王毅魏学磊于顺禄陆芸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IL-23肿瘤坏死因子Α
人附睾蛋白4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人附睾蛋白4(HE4)是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本文从HE4的结构、表达、功能在妇科肿瘤应用,包括其对卵巢癌早期诊断,监测,预后及复发,进行综述,同时对其在肺癌肾纤维化,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亦进行了综述。最后对目前检测HE4的两种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比较。
黄津杨宏伟王毅
关键词:卵巢癌肺癌肾纤维化
成骨不全家系患者相关基因突变筛查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筛查4例成骨不全(0I)家系先证者I型前胶原α链基因(COL1A1/COLIA2)基因突变,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家系成员及50例正常对照的血液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RMA)筛查先证者COL1A1/COL1A2基因突变,基因测序确定突变位点。结果HRMA显示先证者1分别在COL1A2基因12外显子、19外显子区域结果异常,标准熔解曲线与正常对照存在明显差异。测序结果,先证者1分别在COL1A2基因12外显子、19外显子及18内含子发生突变:c.578G〉T、c.948C〉T、c.937-3T〉C;其中c.948C〉T、c.937-3T〉C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c.578G〉T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先证者2、3、4,分别在COL1A2基因的38外显子、COL1A1基因的6外显子、23外显子区域的标准熔解曲线与正常对照存在明显差异。测序验证先证者2COL1A2基因突变:c.2305G〉T。先证者3、4均在COLlAl基因发生突变:C.517G〉T、c.1588G〉A。其中先证者3COL1A1基因c.517G〉T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先证者1、2.4基因突变,导致I型胶原蛋白3股螺旋区域甘氨酸(Gly)被替换,可引起较为严重的表型,先证者3的无义突变,可造成I型胶原合成量的改变,临床表型较轻。结论患者COL1A2基因c.578G〉T、COL1A1基因c.517G〉T均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患者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存在一定的联系。
黄津任秀智李克秋张天可鞠明艳常小丽官士珍白雪王毅李光
关键词:成骨不全基因诊断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基因型表型
D二聚体测定在静脉血栓栓塞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临床常见的血栓性疾病,其中最主要的是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因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高而倍受国内外医者之重视。D二聚体(D-dimer,D-D)是经凝血酶及因子X作用的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降解后产生的终末产物,是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的理想分子标志物之一。
李恒张凯黄津王毅
关键词:D-二聚体静脉血栓栓塞
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对创伤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4
2011年
感染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创伤后合并细菌感染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1]。细菌培养是诊断细菌感染的金标准,但其培养时间长,不利于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检测是临床上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指标。作者分析了这两个指标与细菌感染的关系,以寻找诊断细菌感染较为早期和敏感的检测指标。
黄津白雪张凯王毅
关键词:细菌感染细菌培养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
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在骨创伤致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0
2005年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imer)在骨创伤及手术造成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DV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骨创伤患者100例(骨创伤组)、DVT患者15例(DVT组)、正常人30例(对照组)及DVT患者用药前后进行分组,用PT导出法及散色比浊法测定Wog、D-Dimer含量。结果:骨创伤组、DVT组与对照组比较,Fbg、D-Dimer显著增高。不同骨创伤部位,尤其是下肢骨折、多发伤、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Fbg、D-Dimer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同一组DVT患者用药前后Fbg、D-Dimer也有显著差异。结论:Fbg、D-Dimer检测对骨创伤及手术造成的DVT具有排除诊断价值。
杨军王毅黄津罗涛姚智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骨创伤活性改变纤溶系统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对人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和成脂分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在人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成脂分化中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间充质干细胞,根据干预的不同方案分为5组:对照组、成骨诱导组、成脂诱导组、成骨
张凯黄津白雪陆金红王毅
IL-1β诱导软骨细胞培养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水平及药物对其影响被引量:16
2003年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原代软骨细胞及加入白细胞介素 (IL) 1β诱导软骨细胞中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水平变化及四环素、强力霉素及中药骨碎补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兔软骨原代细胞为模型 ,分别加入含有 10 %四环素、强力霉素及骨碎补含药血清 ,实验组加入10ng/mlIL 1β ,诱导软骨细胞变性 ,均培养 4 8h分离上清液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各组培养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3(MMP 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1(TIMP 1)含量。结果 经 10ng/mlIL 1β诱导后 ,软骨细胞MMP 3/TIMP 1水平显著性升高 (P <0 0 1) ;对于加入IL 1β诱导的软骨细胞 ,与空白血清对照组比较 ,含骨碎补药物血清和含强力霉素药物血清均降低软骨细胞MMP 3/TIMP 1水平 ,且强力霉素含药血清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 ,而含四环素药物血清则升高软骨细胞MMP 3/TIMP 1水平 ,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对于不加IL 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来说 ,3种含药血清均可升高软骨细胞MMP 3/TIMP 1水平 ,且含骨碎补药物血清和含四环素药物血清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IL 1β可上调体外培养的原代软骨细胞MMP 3/TIMP 1水平 ,强力霉素和骨碎补可以下调经IL
王毅邢国胜于顺禄李德达张凯黄津盛莉王学民李世民
关键词:软骨细胞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