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萍
- 作品数:16 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环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糖皮质激素序贯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142例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序贯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20例,分为3组,急性期治疗方法相同,症状控制后,A组67例继续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 mL,qd,持续3个月;B组75例用带面罩贮雾罐吸入丙酸氟替卡松,b id,每次1揿,连续3个月;C组78例不做任何干预。预防治疗期间每1~2周门诊随访1次,观察喘息、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关指导;疗程结束后每1~3个月随访1次,持续2 a,观察喘息复发情况。结果A组和B组均能很好地控制哮喘的发生,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糖皮质激素序贯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有效防止喘息的反复及哮喘的发生,且经济实用,值得推广应用。
- 潘斌万玲燕吴月超黄爱萍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序贯疗法毛细支气管炎哮喘
- 3%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3%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95例年龄为3-13个月的患儿,按照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三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A吸入3%氯化钠溶液;观察组B吸入3%氯化钠溶液加沙丁胺醇雾化溶液;对照组C吸入0.9%氯化钠溶液加沙丁胺醇雾化溶液。各组均采用氧气驱动射流雾化器雾化吸入,每6小时1次,直至出院。比较各组患儿治疗后Lowell评分、临床症状与体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三组临床症状、体征均改善。A组和B组患儿治疗后24h、48h、72hLowell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5.81±1.53)分、(5.85±1.37)分比(6.61士1.54)分,(4.75±1.34)分、(4.72±1.30)分比(5.52±1.29)分,(3.19±1.15)分、(3.22±1.16)分比(3.90士1.01)分,z=-1.999、-2.241、-2.518和-2.002、-2.335、-2.316,均P〈0.05)];A组和B组的咳嗽、气促和肺部哕音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6.63±1.41)d、(6.56±1.37)d比(7.35.4-1.25)d,(5.19±1.03)d、(5.25±1.05)d比(5.87±1.09)d,(5.75±1.34)d、(5.72±1.51)d比(6.68±1.60)d,(7.25±1.37)d、(7.16±1.48)d比(8.10±1.47)d,z=-2.498、-2.469、-2.359、-2.213和-2.982、-2.405、-2.373、-2.222,P〈0.05。或P〈0.01];而A组与B组在治疗后Lowell分差、临床改善效果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81±1.53)比(5.85±1.37),(4.75±1.34)比(4.72±1.30),(3.19±1.15)比(3.22±1.16),(6.63±1.41)d比(6.56±1.37)d,(5.19±1.03)d比(5.25±1.05)d,(5.75±1.34)d比(5.72±1.51)d,(7.25±1.37�
- 杨善浦刘红艳吴月超林爱琳董虹黄爱萍张林桃潘斌王晓斌
-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氯化钠雾化吸入
- 血糖在婴幼儿支气管肺炎严重性评价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7年
- 黄爱萍
- 关键词:血糖婴幼儿支气管肺炎
- 儿童嗜肺军团菌肺炎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了解儿童嗜肺军团菌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嗜肺军团菌血清抗体IgM诊断明确的30例儿童嗜肺军团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及预后。结果①临床特点:发热、干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肌肉酸痛。29例(96.7%)血C反应蛋白(CRP)>8mg/L,9例(30.0%)血白细胞>12×109/L。部分病例有低钠血症。心肌酶谱、肾功能等均正常。②30例无重症肺炎。③胸部影像学改变,大片高密度阴影或云雾状阴影;胸腔积液3例;病变以两肺下叶多见。④30例经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痊愈,咳嗽持续时间较长。结论儿童嗜肺军团菌肺炎无基础疾病,为普通型肺炎,临床症状轻,病死率低。儿童肺炎肺外表现明显时考虑嗜肺军团菌肺炎可能。儿童慢性咳嗽可能与嗜肺军团菌感染有关。
- 黄爱萍
- 关键词:儿童嗜肺军团菌肺炎
-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口腔炎126例被引量:7
- 2014年
- 疱疹性口腔炎是小儿常见的急性病毒性口腔黏膜感染,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引起,传染性较强,可单独发病,也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溃疡、流涎,因局部疼痛拒食、烦躁不安,该病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口腔炎患儿1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潘斌吴月超黄爱萍
- 关键词:疱疹性口腔炎单磷酸阿糖腺苷蒲地蓝口服液
- 儿童甲型副伤寒40例临床调查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黄爱萍潘斌
-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儿童临床表现不典型抗生素
- 33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及干预
- 2013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33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3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围产期因素所致者138例,占首要地位(41.07%),感染因素88例(26.19%),母乳性黄疸66例(19.64%),新生儿ABO溶血病28例(8.33%),原因不明16例(4.76%)。结论:要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非常重要;要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 刘红艳黄爱萍
-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干预
- 小儿感染性疾病并发肝功能损害125例临床分析
- 2005年
- 黄爱萍
- 关键词:小儿感染性疾病肝功能损害并发住院治疗
-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状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T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方法对65 例RRTI患儿采用流式细胞仪收获和分析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
- 杨善浦吴叶健吴月超黄爱萍苏华
- 文献传递
- 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病例资料来自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本院儿科诊治的小儿肺炎患者,包括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取静脉血2ml,常规分离血清后行CRP检测。根据病原体培养结果对各组患儿进行治疗。结果支原体肺炎组CRP阳性率及实际浓度值分别为56.92%和(16.01±11.32)mg/L,显著低于细菌性肺炎组,但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支原体肺炎患者CRP阳性率为84.62%,显著高于不伴有SIRS的支原体肺炎患者,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CRP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黄爱萍张林桃
-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小儿C反应蛋白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