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光武

作品数:25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理学
  • 10篇核科学技术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篇离子
  • 6篇负离子
  • 5篇原子
  • 5篇中子
  • 3篇裂变
  • 3篇超精细结构
  • 2篇乳胶
  • 2篇能谱
  • 2篇中子能谱
  • 2篇效率刻度
  • 2篇蒙特卡罗
  • 2篇蒙特卡罗方法
  • 2篇蒙特卡罗模拟
  • 2篇光谱
  • 2篇光谱测量
  • 2篇核裂变
  • 2篇核乳胶
  • 1篇等离子体
  • 1篇等离子体温度
  • 1篇碘化

机构

  • 21篇中国原子能科...
  • 9篇中国工程物理...
  • 8篇复旦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西北核技术研...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乡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近...

作者

  • 25篇黎光武
  • 7篇陆福全
  • 5篇顾先宝
  • 5篇张雪梅
  • 4篇杨福家
  • 3篇顾牡
  • 3篇张文慧
  • 3篇张刚
  • 3篇彭先觉
  • 3篇陈宇
  • 2篇徐荣昆
  • 2篇杨永常
  • 2篇陈国云
  • 2篇雷升杰
  • 2篇黄三玻
  • 2篇方美华
  • 2篇马洪良
  • 2篇王涛峰
  • 2篇韩洪银
  • 2篇高梅

传媒

  • 4篇原子能科学技...
  • 4篇原子核物理评...
  • 3篇原子与分子物...
  • 2篇物理学报
  • 2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核科学与工程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负离子与气体碰撞双电子脱附的实验研究
2006年
负离子与原子碰撞的电子脱附过程是普遍存在于等离子体物理、天体物理、电离层物理学中的重要过程.实验和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离子与原子作用过程以反负离子结构的认识,本文主要介绍负离子的双电子脱附截面测量实验装置,并蛤出对于H^-与He碰撞的双电子脱附截面的测试结果以及与其他实验数据的比较。证明我们的装置是可靠的,一系列的实验正在进行中,
杨恩波黄永义黎光武高梅陆福全张雪梅
关键词:负离子
快时间分辨平行板雪崩计数器性能测试
2011年
用241 Amα源对裂变多参数实验中使用的平行板雪崩计数器(PPAC)进行了各探测单元时间分辨和位置分辨的系统测试。PPAC的工作气体为异丁烷,流气气压为600Pa,阴极工作电压为-600V。使用飞行时间法测得探测单元的时间分辨好于400ps,使用延迟线法得出位置分辨为6mm。结果表明,PPAC的性能满足实验需求。
陈宇黎光武张刚张文慧闫果红顾先宝陈艳超
负离子与原子碰撞的单电子脱附和稀土离子的超精细结构实验研究
该论文包括负离子与原子碰撞的单电子脱附研究和稀土离子的超精细结构实验研究两部分的内容.该论文的研究工作中,应用负离子与原子碰撞过程中电子脱附截面测量的增长率方法建立了由铯溅射负离子源、同位素分离器、真空系统、气体靶室、单...
黎光武
关键词:超精细结构常数
文献传递
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观测方法被引量:4
2011年
针对重离子辐射的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中的微观径迹结构特点和剂量特征研究的必要步骤———探测器观测,从CR-39中粒子潜径迹形成和发展出发,探讨了影响粒子径迹的因素,选取两种径迹观测方法———光学显微镜观测和电子显微镜观测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试验,用不同通量的100 MeV Si离子照射CR-39探测器,将实验样品用NaOH溶液(70℃6,.25 N)分别进行6h和5 min的刻蚀。刻蚀后,用光学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进行观察,得到了放大的径迹和纳米尺度的微观径迹。此外,局部覆盖刻蚀后用台阶仪进行观测,得到了体刻蚀速率为Vb=1.53μm/h。
黄三玻魏志勇方美华杨永常张紫霞雷升杰陈国云黎光武郭刚
关键词:刻蚀速率光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
LaⅡ5d^(21)G_4→4f5d^1F_3超精细结构光谱测量
2000年
利用少有的共线快离子激光光谱学方法研究了LaⅡ的超精细结构 ,测量了 5d2 1G4 态→ 4f5d1F3 态的超精细结构光谱 ,分别得出了相应的磁偶极矩和电四极矩的超精细相互作用常数 .
黎光武马洪良李茂生陈志骏陈淼华陆福全彭先觉杨福家
关键词:超精细结构原子
^(159)TbII超精细结构光谱测量
2002年
利用具有光谱高分辨和选择性激发等特点的共线快离子束激光光谱学方法研究了159Tb II亚稳态 4 f95 d7H08和激发态 4 f96 p3 / 2 ( 1 5 /2 ,3/2 )的超精细结构光谱 ,所有光谱线可以很好地分辨 ;并由实验测量到的高分辨超精细结构光谱 。
黎光武马洪良李茂生张雪梅陆福全彭先觉杨福家
关键词:超精细结构光谱测量原子物理
投射型负离子脱附电子动量谱仪的研制
负离子光致脱附研究是当前原子分子物理领域电子关联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为了进行负离子与激光碰撞脱附产生的电子的动量进行实验研究,开展了投射型电子动量谱仪的研制。投射型电子动量谱仪利用飞行时间法来确定电子的飞行时间,并利用此时...
张雪梅杨恩波黄永义黎光武陆福全
Ag^-与He原子碰撞的单电子脱附截面的实验研究
2001年
对 Ag-与 He原子碰撞的单电子脱附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 ,使用增长率方法在 5~1 0 ke V能量范围内对脱附截面进行了测量 ,得到在 2 0 ke V时的典型值为 6.6× 1 0 -16cm2 。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约为 8%
黎光武金正宇张雪梅吴师民贺勉鸿陆福全彭先觉杨福家
关键词:HE原子氦原子
负离子与气体碰撞双电子脱附的实验研究
负离子与原子碰撞的电子脱附过程是普遍存在于等离子体物理、天体物理、电离层物理学中的重要过程.实验和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离子与原子作用过程以及负离子结构的认识.本文主要介绍负离子的双电子脱附截面测量实验装置,并给出...
杨恩波黄永义黎光武高梅陆福全张雪梅
关键词:负离子
文献传递
纳米尺度上CR-39径迹蚀刻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在对CR-39探测器蚀刻6 h后发现照射区域与未照射区域的体蚀刻速率明显不同,因此用传统的几何模型无法正确得到几何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对应联系。本文在以往辐射粒子固体径迹研究基础上,利用新的AFM观测手段得到纳米尺度的CR-39三维蚀刻径迹坑,并对探测器蚀刻几何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新的蚀刻速率比:V′=Vt/Virr对几何模型中各个参数进行计算。用修正的几何模型对100 MeV的Si离子的AFM观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00 MeV Si离子的径迹蚀刻速率:Vt=4.12μm/h,Virr=2.55μm/h,V′=1.62,Si离子入射角度为61.03°。同时我们通过局部覆盖法和台阶仪,得到本实验用CR-39的体蚀刻速率Vb=1.58μm/h。两者结合得到100 MeV Si离子的蚀刻速率比:V=2.61>V′。本研究采用传统的几何模型方法经过合理修正应用于新的观测手段,并得到了纳米尺度上蚀刻动力学关键参量。
方美华魏志勇黄三玻杨永常张紫霞陈国云雷升杰黎光武郭刚
关键词:AFMCR-39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