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向前

作品数:101 被引量:434H指数:12
供职机构: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7篇动脉
  • 39篇冠状
  • 39篇冠状动脉
  • 31篇心肌
  • 25篇梗死
  • 21篇心肌梗死
  • 18篇血管
  • 17篇心病
  • 17篇介入
  • 17篇冠心病
  • 15篇血栓
  • 14篇介入治疗
  • 14篇急性心肌梗死
  • 12篇心脏
  • 11篇替罗非班
  • 10篇细胞
  • 9篇心血管
  • 8篇蛋白
  • 8篇心律
  • 7篇血小板

机构

  • 55篇泰达国际心血...
  • 52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武警后勤学院...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四川大学
  • 2篇武警医学院附...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承德医学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胜利油田中心...
  • 1篇武警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01篇齐向前
  • 38篇米杰
  • 30篇张健
  • 29篇孙中华
  • 20篇钟明惠
  • 15篇田刚
  • 13篇臧希文
  • 13篇罗欢
  • 12篇陈涛
  • 10篇王勇德
  • 8篇杨玉恒
  • 7篇樊瑞娟
  • 7篇唐洁
  • 7篇熊国均
  • 7篇陈涛
  • 7篇徐爱国
  • 6篇张春晓
  • 4篇孙光瑶
  • 4篇孙冰
  • 4篇张云强

传媒

  • 16篇山东医药
  • 5篇临床荟萃
  • 4篇中国循环杂志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3篇中国介入影像...
  • 3篇国际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医学信息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5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2篇2014
  • 9篇2013
  • 15篇2012
  • 10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肌桥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致2型急性心肌梗死一例被引量:1
2021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因“阵发心悸20余年,加重伴胸闷2 h”于2019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20余年前开始间断出现心悸不适,无诱因,突发突止。近年发作频率逐渐增加,入院前2个月每月发作1~2次,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多可自行缓解,无明显胸闷、胸痛,无晕厥、黑矇,未规范诊治。入院前2 h患者再发上述不适,因持续不缓解就诊,心电图示窄QRS心动过速,心室率141次/min,Ⅱ导联QRS波后可见逆p,Rp’间期<70 ms,aVR导联ST段抬高约0.15 mV,Ⅱ、Ⅲ、aVF、V 1~V 6导联ST段压低0.2~0.5 mV(图1)。
郭世杰齐向前
关键词:冠状动脉心肌桥急性心肌梗死
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修复犬梗死心肌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为重建受损心肌带来希望,但移植后的细胞分化以及细胞移植能否长期持久地改善心脏功能等问题均不明确。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入犬梗死心肌后,在心肌组织的分布、分化情况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2008-03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完成。材料:成年杂种犬16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10只、模型对照组6只。方法:细胞移植组于髂前上嵴或髂后上棘穿刺抽取骨髓,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行CM-DiI标记。两组犬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于心肌梗死后2h,细胞移植组向心肌梗死区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1mL(3×107~1×108个细胞),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心脏的迁移、分布及分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后6周细胞移植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P<0.01),心排出量明显升高(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舒张末容积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亦明显改善(P<0.05)。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可分布于心肌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并表达肌球蛋白重链、连接蛋白43。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
唐洁陈涛米杰徐爱国张健孙中华钟明惠刘培光王勇德齐向前
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肌球蛋白重链连接蛋白43
缝隙连接阻滞剂对离体SD大鼠局部缺血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1年
目的 观察缝隙连接阻滞剂16-DSA对离体SD大鼠正常心脏及局部缺血心脏机械功能的影响,探索缝隙连接在维持心脏机械功能的作用.方法 建立离体SD火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含16-DSA的K-H灌流液);结扎左前降支,建立局部心肌缺血模型;取缺血部分心肌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分析细胞间机械连接和缝隙连接的代表蛋白,包括Desmoplakin和缝隙连接蛋白43( Cx43)蛋白的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缺血及16-DSA对心肌结构的影响.结果(1)16-DSA有使正常心脏左心室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收缩峰压(LVSP)下降的趋势,对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无明显影响.局部缺血心脏的LVSP,dp/dtmax明显下降,LVEDP明显上升,16-DSA对缺血心脏的LVSP、dp/dtmax均无明显影响,对LVEDP有改善的趋势.(2)缺血心肌Cx43和Desmoplakin的表达面积比正常心肌明显减少.16-DSA可使缺血所致Cx43的减少发生部分逆转,但对Desmoplakin无明显影响.(3)通过透射电镜可见缺血对心肌细胞有破坏性影响,16-DSA可以减轻该影响.结论 (1)16-DSA可以使正常心脏的收缩功能下降,而对舒张功能无明显影响.(2)16-DSA可以部分逆转缺血对心脏舒张功能的破坏,可能与其部分逆转缺血对Cx43下调有关.但其对心肌机械连接——桥粒无明显影响.(3)16-DSA可以减轻由于缺血造成的心肌损害.
孙冰齐向前徐文俊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肌梗死左室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开通血管有利于挽救濒死的心肌、保持乃至提高左室的功能;择期再通闭塞的梗死相关血管可提高左室收缩功能和改善左室重构,其原因在于再灌注可挽救潜在存活的或者冬眠的心肌,恢复前向血流对梗死周围心肌仍有益,并且减轻左室重构、降低心室不稳定性从而减少心律失常发生和为其他区域提高侧支循环;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刘培光齐向前
关键词: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左室功能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目前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导管消融术得到快速发展,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环肺静脉隔离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术式,所用能源主要为射频能源,但手术复杂,学习曲线较长,可出现血栓形成、心肌及其周围组织损伤、致命性肺静脉狭窄及心房—食道瘘等并发症,限制了该术式的普及。
臧希文齐向前
关键词:心房颤动膈神经麻痹
PCSK9抑制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2019年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主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虽然能够有效降低LDL-C水平,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达到降脂目标或者无法耐受。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与血浆LDL-C紧密相关,抑制PCSK9可以有效降低LDL-C水平及ASCVD发生率。本文主要对PCSK9机制以及PCSK9抑制剂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陈涛孙晶琳张健齐向前
关键词:LDL-C动脉粥样硬化性
前降支严重钙化长病变经桡动脉成功旋磨PCI治疗1例
文章以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例,采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结果满意。此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三支血管病变,特别是前降支,病变较长,狭窄程度较重,迂曲钙化,右冠状动脉也存在长病变,伴发钙化,建议CABG。与患者以及家...
齐向前
关键词:前降支
文献传递
影像学检查在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识别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冠状动脉(冠脉)易损斑块破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诱因,对易损斑块的早期发现识别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为早期更准确的识别易损斑块成为可能。目前对冠脉易损斑块的检查方法包括有创性检查(冠脉造影术、血管内超声、激光相干断层显像、冠脉内窥镜)和无创性性检查(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显像、PET/CT核素闪烁显像与免疫荧光显像),各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对易损斑块特征的识别能力也各不相同,现做一概述。
陈涛齐向前
关键词:易损斑块心血管影像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溶栓疗效评价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评价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血栓的变化。方法总结分析18例急性PTE患者临床表现,溶栓前后实验室检查及心脏超声的变化,应用多层螺旋CT计数溶栓前后血栓累及肺段数量。结果本组患者以胸闷、气短为主诉就诊,院前误诊率(88.9%,16/18),3例(16.7%)曾出现晕厥,经溶栓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心脏超声显示溶栓后右房、右室直径明显缩小(P<0.05);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显示血栓累及肺段数量溶栓后明显减少(P<0.001);其中6例患者血栓完全消失,溶栓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栓累及肺段数量有相关性(r=0.742,P<0.001)。结论尿激酶溶栓方案对于PTE安全有效,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能够明确显示溶栓治疗前后血栓的变化,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客观检查。
米杰孙中华张健钟明惠王勇德刘培光齐向前
关键词:肺栓塞血栓溶解疗法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除颤阈值的影响
2007年
董军亚齐向前
关键词:抗心律失常药物除颤阈值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