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鹏

作品数:93 被引量:781H指数:15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农业科学
  • 12篇文化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经济管理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6篇土壤
  • 14篇黄土高原
  • 13篇农田
  • 11篇中黄
  • 11篇陇中黄土高原
  • 10篇耕作
  • 10篇旱作
  • 9篇有机碳
  • 9篇小麦
  • 8篇生态安全
  • 8篇旱作农田
  • 7篇秸秆
  • 7篇耕作措施
  • 6篇施氮
  • 5篇玉米
  • 5篇生物质炭
  • 5篇土壤有机
  • 5篇土壤有机碳
  • 5篇团聚体
  • 5篇农业

机构

  • 91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甘肃张掖生态...
  • 2篇甘肃省农业科...
  • 2篇教育部
  • 2篇甘肃省地矿局...
  • 1篇安徽职业技术...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甘肃省科学院
  • 1篇江西省红壤研...
  • 1篇武威市农业技...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甘肃省农业工...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作者

  • 91篇齐鹏
  • 40篇张仁陟
  • 38篇蔡立群
  • 30篇武均
  • 23篇王晓娇
  • 12篇罗珠珠
  • 8篇张军
  • 6篇谢军红
  • 6篇赵维俊
  • 6篇陈英
  • 6篇刘贤德
  • 5篇李玲玲
  • 5篇董博
  • 5篇刘晓静
  • 3篇岳丹
  • 3篇海龙
  • 3篇高小龙
  • 3篇宋敏
  • 3篇杨凯凯
  • 3篇徐海鹏

传媒

  • 6篇国土与自然资...
  • 6篇中国生态农业...
  • 6篇干旱地区农业...
  • 4篇草原与草坪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草业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湖南农业科学
  • 2篇甘肃农业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山地学报
  • 2篇草地学报
  • 2篇西部素质教育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高分子通报

年份

  • 10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14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10篇2016
  • 13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农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2022年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对农业与农业相关的产业都非常重视,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国家提倡把现代化科技带入农业生产中。所有的生产行业都以人力为主,农业产业也不例外。虽然近几年我国的农业生产在产量和技术上有一定的上升,却依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依旧是依靠传统的农业技术手段。面对此情此景,国家极力倡导学生在高考结束后选择农业相关专业,大学生学习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国内经济发展,还可以提高农业创业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陈晓龙齐鹏吕莹李富强
关键词:农业教学改革
耕作措施对旱作农田土壤颗粒态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25
2018年
为了探明耕作措施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连续进行17年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利用碘化钠重液分组法,探索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耕作措施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游离态颗粒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游离态颗粒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的含量和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例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和占土壤总有机碳比例则随土层加深而增加。在0~40 cm各土层,各处理土壤颗粒态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54.02%~76.78%)均高于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31.78%~46.11%)。较之T处理,TS和NTS处理均不同程度提升土壤游离态颗粒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的含量和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例,其中NTS处理的提升效果最显著,TS处理次之。虽然NT、TS、NTS处理可提升土壤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含量,但T处理下的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高于NT、TS和NTS处理。耕作模式和秸秆添加模式均对土壤总有机碳、游离态颗粒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的提升具有显著效应,但秸秆添加模式的效应高于耕作模式。同时,免耕模式仅对0~10 cm各土层土壤总有机碳的提升效应达到显著水平,对0~20 cm各土层土壤碳组分的提升效应均达显著水平,而添加秸秆对0~40 cm各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和各组分均发挥着显著提升效应。综合来看,免耕配合秸秆还田可以提升土壤活力,促进土壤固碳,有利于该区构建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型农业生产模式。
武均蔡立群张仁陟张仁陟张军
关键词: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秸秆还田颗粒态有机碳
培肥模式对旱作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及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针对旱作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培肥模式单一及碳排放理论薄弱的问题,依托大田试验研究了不施氮肥对照(CK)和等氮(纯N 200 kg·hm^-2)条件下3个不同氮源(单施化肥,N;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NM;单施有机肥,M)对玉米生长、产量、土壤呼吸速率及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随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开花期是土壤呼吸的峰值期,土壤呼吸速率达5.38μmol·m^-2·s^-1;土壤碳排放总量与玉米干物质积累、生长速率、叶面积指数及净同化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玉米产量、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效率在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和单施化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21.2%、41.9%、54.5%和151.4%、31.9%、92.9%。说明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在增加了碳排量的同时增加了玉米的产量,进而提高了碳排放效率。
谢军红谢军红李玲玲周永杰李玲玲齐鹏
关键词:培肥模式旱作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呼吸
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游客行为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该研究以祁连山大野口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游客地域结构、游客结构、一般行为特征以及游客感知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野口森林公园客源主要来自甘肃省,其中以张掖本地游客为主,客源地理集中指数为87.61;游客以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中青年为主,收入水平总体不高;绝大多数游客选择自驾车为交通工具,旅游动机主要以野餐野营为主。总体而言,游客满意度较高,有88.4%的游客愿意重游此地,游客最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景区环境卫生方面。基于研究结果,对大野口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关建议。
马剑刘贤德牛赟敬文茂张学龙孟好军齐鹏
关键词:森林公园游客行为客源结构
基于不同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例
2023年
祁连山国家公园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和水源涵养地,对其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对生态建设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介于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森林、草地、湿地三大生态系统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进行总结归纳,基于文献研究结果结合祁连山国家公园实际情况,构建出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后期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马娟娟李晓兵齐鹏
关键词:生态系统指标体系生态安全评价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作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8年
为了探明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崩解机制,以连续进行15年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利用LB湿筛法(快速湿润法、慢速湿润法和预湿润后扰动法)和传统湿筛法探索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耕作措施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破坏机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下,4种湿筛法处理后,<0.25 mm非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排序为:传统湿筛法>快速湿润法>预湿润后扰动法>慢速湿润法;4种湿筛法处理后,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排序为:慢速湿润法>预湿润后扰动法>快速湿润法>传统湿筛法;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团聚体相对崩解指数高于相对机械破坏指数。不同湿筛法处理后,在0~5 cm和5~10 cm土层均以NTS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最高,且NTS处理的平均重量直径显著(P≤5%)高于NT和T处理;而10~30 cm土层,TS处理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最高,且显著高于T处理的平均重量直径,但与NTS处理的平均重量直径无显著差异。不同耕作措施下的团聚体崩解指数和机械破坏指数均以T处理最高,NT次之,NTS处理最低。秸秆对0~5cm、5~10 cm、10~30 cm土层的团聚体崩解指数和机械破坏指数的降低均具有显著效应,而免耕仅在0~5 cm土层具有显著效应。因此,该区水稳性团聚体分散主要是由于水分入渗而引起的,且快速湿润时的破坏最大;同时,NTS处理可有效提升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更有利于该区农田水土保持。
武均蔡立群张仁陟张仁陟齐鹏张军
关键词:旱作农田免耕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及预测研究——以张掖市为例被引量:17
2012年
基于张掖市1999-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采用信息熵,空间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和GM(1,1)模型分析方法,对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对2010和2020年的信息熵、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张掖市各县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都具有不均衡性,有序度低,结构性差的特点,但已呈现良好方向发展的趋势。信息熵经历了2个阶段,1999-2003年缓慢不规律上升,2004-2009年稳定上升。牧草地与信息熵变化关联最大。2)空间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分析得出:耕地、园地和其他农用地分布趋于均匀,但地区间差距仍很大,牧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的分布趋于分散,交通运输用地分布相对合理;3)2010年和2020年信息熵、空间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预测结果与现状分析结果相似,已逐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王晓娇陈英齐鹏张仁陟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基尼系数灰色预测
Meta分析有机肥施用对中国北方农田土壤CO2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7
2019年
为了探明中国北方地区不同气候类型、施肥措施、有机肥类型和试验年限下,有机肥施用(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生育期农田土壤CO2排放量的影响,该研究以不施肥、施用无机肥分别作为对照,根据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研究有机肥、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对农田土壤CO2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施用无机肥相比,有机肥施用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农田土壤CO2排放量,分别提高了50.6%和36.3%;有机肥施用下,农田土壤CO2排放量依次减少的顺序为: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施、无机肥+有机肥+缓释肥;采用有机肥+无机肥+缓释肥配施,土壤CO2排放量未显著增加;相比牛粪、猪粪和商品有机肥,鸡粪类有机肥对土壤CO2排放正效应最大;有机肥施用下,灰漠土农田土壤CO2排放量相对高;农田土壤CO2排放量与年均气温正相关,与年均降水量负相关。从环境的角度考虑,建议在中国北方采用无机肥+有机肥+缓释肥配施技术,不建议鸡粪大量施用及在灰漠土农田大量施用有机肥。该研究成果可为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王晓娇张仁陟张仁陟焦亚鹏齐鹏武均谢军红
关键词:土壤肥料META
基于物元模型的高寒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以天祝牧区为例被引量:7
2018年
针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特征,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熵权法构建高寒草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物元模型构建草原生态安全的综合评判模型,对天祝牧区高寒草原生态安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14年天祝牧区高寒草原生态安全呈现"安全"状态,发展良好,但综合关联度均属于区间(-1,0),表明该牧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不稳定;(2)制约牧区高寒草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超载率和草原退化率,多年一直呈现"极不安全"的状态;(3)物元模型能够更加清晰的揭示各个指标的分异信息,可以用于高寒草原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
徐海鹏焦亚鹏张红艳齐鹏
关键词:高寒草原熵权法物元模型生态安全评价
基于信息熵的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及其灰色预测被引量:11
2011年
基于Shannon信息熵理论,分析了2003-2007年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变化,对影响信息熵值大小的土地利用类型做了初步探讨,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对2008-2015年该市信息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影响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演变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等,其中牧草地与信息熵变化关联最大;②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单调递增趋势,增幅逐渐变缓,说明该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土地利用结构向着均衡化的方向发展。
王晓娇陈英齐鹏张仁陟
关键词:土地利用灰色预测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