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承厚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震
  • 5篇强震
  • 3篇强震动
  • 3篇烈度
  • 2篇地震烈度
  • 2篇台网
  • 2篇强震动记录
  • 2篇反应谱
  • 2篇峰值加速度
  • 1篇地震动
  • 1篇震级
  • 1篇设计规范
  • 1篇数据分析
  • 1篇台基
  • 1篇台网记录
  • 1篇台网建设
  • 1篇强震观测
  • 1篇强震记录
  • 1篇汶川MS8....
  • 1篇汶川地震

机构

  • 7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工...

作者

  • 7篇龙承厚
  • 4篇赖敏
  • 4篇余桦
  • 3篇孙泽涛
  • 3篇黎大虎
  • 2篇朱永莉
  • 2篇朱建钢
  • 2篇江鹏
  • 1篇梁明剑
  • 1篇王玉石
  • 1篇李小军
  • 1篇亢川川
  • 1篇周正华
  • 1篇温瑞智
  • 1篇王世元
  • 1篇周荣军
  • 1篇于桦

传媒

  • 4篇四川地震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中强震动台基墩引起的记录异常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自由场地上的强震动记录是研究地震动衰减规律、制定抗震设计规范等的基础数据,因此,强震动记录是否可靠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在汶川地震中,宜宾高场强震动台记录了一组3分量加速度记录,其中东西向峰值加速度为101.2cm/s2,南北向峰值加速度为122.1cm/s2,垂直向峰值加速度为94.4cm/s2.加速度时程图示结果表明记录曲线呈现明显的不对称,尤其是垂直向更甚.此外,较之附近其它强震动台峰值加速度明显偏大.本文针对这一异常记录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现场实验、振动台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异常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记录异常是由仪器墩的放大作用和碰撞效应引起的.放大作用起因于仪器墩高宽比过大,而运动中的仪器墩底部接触碰撞使地震动记录呈现显著的不对称,即"瀑布"现象.
周正华温瑞智卢大伟王玉石李小军于桦龙承厚
关键词:地震动强震动记录抗震设计规范
基于峰值加速度计算震级的方法研究
2017年
近震震级M_L是地震学最常见的震级标度,其测定方法常使用位移记录的S波最大振幅。本文提出了一种由衰减关系引申得到的基于峰值加速度值来计算震级的方法 M=F(A,R),并利用四川强震台网获取的加速度记录进行了验证计算,并将结果与四川测震台网给出的震级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对同一地震不同记录计算震级的离散性现象。
江鹏龙承厚孙泽涛余华
关键词:峰值加速度震级
汶川Ms8.0地震四川及邻区数字强震台网记录被引量:14
2010年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特大地震是龙门山构造带逆冲–右旋错动的结果,四川数字强震台网共获取133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结合陕西、甘肃部分台站观测结果,根据原始记录绘制的加速度峰值等值线呈长轴为NE方向的不规则椭圆形,与地震影响烈度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次地震的加速度记录具有比较明显的方向性效应和断层上盘效应,即沿破裂传播的NE方向加速度峰值衰减显著慢于SW方向;而处于断层NW上盘的地震动峰值衰减明显慢于SE下盘,出现系统性偏高现象,且在发震断裂的映秀—北川段更为显著,与震源破裂的方式和过程具相关性。另一个现象是近发震断裂的竖向(UD)与水平向(H)地震动峰值的比值明显高于远场,在近断层附近比值在1.0左右,与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的比值2/3存在较大差异。随断层距的增加,加速度反应谱峰值逐渐移向长周期,当断层距大于200km时更为显著,但在近断层100km时存在速度大脉冲现象。
周荣军赖敏余桦龙承厚王世元亢川川梁明剑
关键词:测震学强震记录加速度反应谱
四川省数字强震台网建设及运行管理初探
2009年
本文初步探讨了四川省数字强震动台网的布局、不同型号仪器的配置;介绍了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8.0级汶川地震和2008年8月30日发生的6.1级攀枝花—会理地震强震记录的获取情况以及台网平时的运行维护管理。指出了台网现行维护方式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
赖敏余桦龙承厚朱建钢
关键词:加速度峰值存储器
德钦县、得荣县交界处M_L5.9级地震强震动数据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分析和讨论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德钦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交界处ML5.9级地震,在子庚和得荣观测点获取的强震记录数据,用交切法得到的震中经纬度是:28.16°N,99.41°E;震源深度是11.39 km,还得到了强震数据定位震源参数。初步试验了该数据应用于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领域的可行性。
赖敏朱建钢江鹏孙泽涛黎大虎余桦龙承厚朱永莉
关键词:强震观测地震烈度峰值加速度
不同仪器烈度算法在四川地区历次地震中的比较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强震观测资料包括强震动时程记录资料和宏观震害调查资料两大类,前者是定量的微观数据,后者则是定性的宏观指标.本文明晰给出了微观仪器烈度与宏观仪器烈度、微观考察烈度与宏观考察烈度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只有在宏观仪器烈度与宏观考察烈度之间进行比较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同时对国内外常见的仪器烈度算法进行了比较性研究,得出了袁一凡仪器烈度算法可靠性更高的结论;最后以四川地区历年来重要震例的强震动记录为依据,对修正的袁一凡仪器烈度算法的可靠性进行了比较应用.结果表明,对袁一凡仪器烈度算法修正与扩展的应用是可行的,同时也验证了将微观仪器烈度与宏观考察烈度直接进行比较会存在较大的差距.
朱永莉黎大虎龙承厚孙泽涛
关键词:强震动记录反应谱
地震有效峰值加速度与地震烈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以及2008年8月30日凉山州会理县—攀枝花市间6·1级地震中获取的四川省境内的地震加速度记录数据,分析了有效峰值加速度(EPA)与加速度峰值(PGA)对比结果及加速度数据有效值与地震烈度的相关性。得出了有效峰值加速度(EPA)与烈度的相关性较之地震峰值加速度(PGA)与烈度的关系更为密切的结论。
龙承厚赖敏余桦黎大虎
关键词:地震烈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