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新红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新生儿
  • 2篇音乐疗法
  • 2篇听力筛查
  • 2篇喂养不耐受
  • 2篇吸吮
  • 2篇疗法
  • 2篇耐受
  • 2篇护理
  • 2篇非营养性吸吮
  • 2篇抚触
  • 2篇抚触法
  • 2篇不耐受
  • 1篇低出生体质量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新生儿听力
  • 1篇婴儿
  • 1篇筛查结果
  • 1篇筛查结果分析
  • 1篇听力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龚新红
  • 2篇韩冬韧
  • 2篇张娉娉
  • 1篇史蕾
  • 1篇张淑燕
  • 1篇马丽霞
  • 1篇马莹
  • 1篇韩优莉
  • 1篇王亚东
  • 1篇卞迁
  • 1篇贾晓
  • 1篇孙慧红
  • 1篇张巍

传媒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三合一”护理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抚触法、非营养性吸吮法联合应用的“三合一”护理法对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同质胃肠外营养加微量配方奶肠内喂养,对照组同时给予抚触法、非营养性吸吮法辅助喂养;干预组给予“三合一”护理法辅助喂养,即按规定程序将音乐疗法、抚触法、非营养性吸吮法结合进行应用。比较两组喂养效果。结果干预组采用“三合一”护理法,极低出生体重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所用时间(2.9±2.1)d,体质量增长(17.8±7.9)g,胃肠外营养时间为(7.7±3.1)d,达足量肠内喂养时间(17.4±6.3)d,住院时间(19.6±5.9)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85,9.001,7.061,11.047,17.438,14.225;P<0.05)。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5,P<0.01)。结论“三合一”护理法可以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肠内喂养效果更为优质,有效提高常规抚触法、非营养性吸吮法的作用,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张娉娉韩冬韧龚新红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音乐疗法抚触法
未通过听力初筛新生儿家长知信行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了解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知晓度、认可度、心理状态以及依从性,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北京妇产医院(三级医院)及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二级医院)对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家长进行相关问卷的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680份,全部收回。有效问卷653份,有效率(96%)。数据分析显示,384例(58.8%)家长表示在入院宣教时了解到新生儿听力筛查,仅90例(13.7%)家长表示在产前宣教时即了解到。647例(99.1%)家长认为筛查有必要,但仅479例(73.4%)家长认可普筛中使用诱发型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ABR)联合筛查。517例(79.2%)家长对初筛结果未通过表示担心。对于降低假阳性转诊的三阶段筛查模式,464例(71.0%)家长表示愿意接受。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学历和分娩医院级别越高者,家长的担心情绪越低(P<0.05);母亲学历高者,更容易接受三阶段筛查模式(P<0.05)。结论大部分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持认可态度,但对其认知程度和依从性有待提高。母亲学历及分娩医院级别越高,家长对初筛未通过的担心情绪越低。加强宣教力度才能更好的推进听力筛查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贾晓张巍史蕾韩优莉王亚东孙慧红龚新红马丽霞张淑燕马莹卞迁
关键词:听力筛查问卷
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出生后不同时间开始喂奶的效果探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出生后不同时间内的开奶效果。方法选择78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无窒息A组( Apgar评分7~10分)、轻度窒息B组( Apgar评分4~6.9分)、重度窒息C组(Apgar评分0~3.9分);每组再随机分为两个亚组:A1组、A2组各13例, B1组、B2组各13例,C1组、C2组各13例。在给予同质胃肠外营养的基础上,A1组、B1组、C1组在24 h内增加早期微量配方奶肠内喂养;A2组、B2组、C2组在24 h后增加早期微量配方奶肠内喂养,直至转为全肠营养。观察各组婴儿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结果 A1组患儿体质量增长(17.5±6.6) g/d,大便(3.2±1.2)次/d,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4.7±2.6)d,胃肠外营养补充(PPN)时间为(9.2±4.1)d,足量肠时间(FEN)为(20.4±7.1)d,住院时间为(25.6±4.8)d;A2组分别为(11.4±5.3)g/d,(1.9±1.7)次/d,(6.2±3.1)d,(13.1±3.7)d,(25.1±7.9)d,(29.7±5.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045,5.379,6.001,5.891,5.913,7.704;P<0.05)。 B1组体质量增长(10.0±3.5) g/d,大便(1.4±0.8)次/d,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7.9±3.7)d,PPN时间(15.6±5.2)d,达到FEN时间(27.7±6.8)d,住院时间(32.8±8.2) d;B2组分别为(10.6±2.8) g/d,(1.3±1.1)次/d,(8.1±3.1) d,(14.8±6.1) d,(28.1±5.4)d,(36.4±8.7)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964,1.157,2.131,1.467,2.003,1.980;P>0.05)。 C1组体质量增长(4.4±1.8) g/d,大便(0.0±0.3)次/d,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13.4±4.8)d,PPN时间(19.2±7.7)d,达到FEN时间(36.1±9.5)d,住院时间(43.5±10.2)d;C2组分别(7.4±3.4)g/d,(1.1±0�
张娉娉韩冬韧龚新红
关键词:喂养不耐受音乐疗法抚触法
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筛查时间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母婴同室新生儿进行听力初筛,筛查时正确放置探头位置,筛查时间根据情况分为24 h、48 h和72 h,记录筛查人数和通过人数。结果共筛查新生儿12 887例,通过11 529例,未通过1 358例,其中24 h、48 h、72 h筛查的通过率分别为为66.7%,92.6%和96.7%。3组通过率逐渐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剖宫产分娩新生儿和自然分娩新生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日龄增长,DPOAE的通过率逐渐升高。做好筛查前准备工作可有效提高通过率。
龚新红
关键词:听力筛查新生儿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