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军
- 作品数:19 被引量:7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型颅脑损伤模型脑组织中VEGF、Ang和ES表达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王韧丁军陈浩高文伟郭衍田恒力
- 大型和巨大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大型和巨大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大型和巨大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方式包括:开颅动脉瘤直接夹闭术、载瘤动脉塑形夹闭术、载瘤动脉近端闭塞术和动脉瘤包裹术。对所有患者出院时进行GOS评分,恢复良好者25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大型和巨大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应积极治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并发症。完善术前检查、充分术前准备和必要的术中监测是成功治疗的前提,而术中良好微创显露、合理血管阻断、充分减压和妥善夹闭技术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 代大伟袁强丁军袁方苏作鹏田恒力王中张世明
- 关键词:动脉瘤巨大型颈内动脉显微神经外科
- 创伤性脑损伤后常规CT复查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常规复查CT的必要性。方法选择入院时未行急诊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常规复查组(n=53)和非常规复查组(n=50)。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机制、受伤至首次CT检查的时间(HCT1)、损伤类型和部位、血肿量、入院时凝血功能指标、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出院GCS和治疗总费用。对进展性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将常规复查组患者根据入院GCS分为3组(3~8分组、9~12分组、13~15分组),评价各组有无必要进行常规CT复查。结果两组患者间出院GCS、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DP、INR和DD为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OR>1,P<0.05);入院GCS、HCT1、PLT越小越容易发生进展性出血(OR<1,P<0.05)。在常规复查组中,53例患者复查了161次CT;其中25例轻度创伤性脑损伤(GCS 13~15分组)患者中,仅1例(4%)发生进展性损伤且改变了...
- 丁军郭衍陈世文王敢高文伟陈浩袁方田恒力
-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CT
- 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Ang-1和Ang-2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不同时间点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的表达情况。方法依据Marmarou方法制备脑损伤模型。在脑损伤后1 h,6 h,12 h,24 h和72 h 5个亚组中,采用改良神经功能严重程度评分系统(m N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Ang-1和Ang-2水平。结果 TBI伤后脑组织Ang-1含量1-24 h无变化,72 h显著上升;Ang-2含量1 h无变化,6 h开始显著上升,24 h达顶峰,72 h有下降但仍高于6 h组。重度脑损伤大鼠Ang-1和Ang-2水平较中度损伤大鼠升高早,幅度大。结论脑损伤后脑中Ang-1和Ang-2的表达呈现规律性变化,可能同继发性损伤和组织修复相关。
- 王韧丁军陈浩田恒力
-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血管生成素
- 颅脑创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的早期预测
- 目的建立预测模型早期预测脑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396例脑外伤患者资料用作预测模型建立数据。系统分析入院相关危险因素与进展性出血关系,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通过拟合优度检验和计算C统计...
- 袁方丁军郭衍高文伟王敢陈世文陈浩田恒力
- 文献传递
-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创伤术后治疗中的应用
- 曹合利田恒力陈世文高文伟陈浩丁军袁方崔宇辉王敢郭衍
- 脑外伤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其验证
- 目的建立并验证预测脑外伤患者30天内死亡率及6个月预后不良率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1016例中重度脑外伤患者资料用作预测模型建立数据。系统分析入院相关危险因素与预后关系,Logistic回归建立不同的预测模型,通...
- 袁方丁军郭衍高文伟王敢陈世文陈浩田恒力
- 关键词:脑外伤预后
- 肠内营养混悬液对重度脑外伤病人腹泻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混悬液佳维体(TPF-FOS)对重症脑外伤病人腹泻的影响以及对血清清蛋白(ALB)升高的作用。方法:选择脑外伤病人9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收集病人的性别、年龄、GCS评分、治疗方案(抗生素的使用)、使用EN的时间和时程、腹泻开始的时间及特点、检测EN支持前后的血清ALB水平,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佳维体对重度脑外伤病人腹泻的影响和对病人营养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病人腹泻开始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并且腹泻次数和量较少(P<0.05)。试验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血清AL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能减轻重度脑外伤病人各种因素引起的腹泻。
- 丁军高文伟王敢郭衍
- 关键词:重度脑外伤肠内营养混悬液营养支持腹泻
- 脑外伤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建立并验证预测脑外伤患者30 d内死亡率及6个月预后不良率的预测模型。方法收集1 016例中重度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用作预测模型建立数据。系统分析入院相关危险因素与预后关系,Logistic回归建立不同的预测模型,通过拟合优度检验和计算C统计值(ROC曲线下面积)观察模型性能。内、外部验证模型并最终确定预测模型,开发脑外伤患者预后预测工具。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瞳孔对光反射消失、运动GCS评分下降、异常CT特征和异常常规实验室检查是脑外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入院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性能良好(拟合优度检验P>0.05,C统计值0.709~0.882)。内部验证表明模型无过度乐观,外部验证证实预测模型外部适用性强(拟合优度检验P>0.05,C统计值0.844~0.992)。结论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早期、简单且准确地预测脑外伤患者的预后,脑外伤患者预后预测工具可用于临床辅助临床决策的制定。
- 袁方丁军郭衍高文伟王敢陈世文陈浩田恒力
- 关键词:脑外伤预后
- 一种降颅压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降颅压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包括口服制剂和注射制剂,所述口服制剂为土茯苓、牛膝、婆罗子、菊花、白术、石菖蒲经过酶解、发酵、水提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的产物混合后,经过分子蒸馏,制得的中药产...
- 陈浩薛丽霞丁军陈炯崔宇辉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