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维新

作品数:95 被引量:1,371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农业科学
  • 31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1篇土壤
  • 15篇湿地
  • 13篇施肥
  • 10篇潮土
  • 9篇氧化亚氮
  • 9篇沼泽
  • 9篇黑土
  • 9篇赋存形态
  • 8篇有机碳
  • 8篇
  • 7篇甲烷
  • 7篇甲烷排放
  • 7篇CH
  • 6篇砂姜
  • 6篇土壤有机
  • 6篇微量元素
  • 6篇长期施肥
  • 6篇N
  • 5篇氮肥
  • 5篇有机肥

机构

  • 94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海南大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西南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四川省草原研...
  • 1篇南京外国语学...
  • 1篇内蒙古优然牧...

作者

  • 94篇丁维新
  • 32篇蔡祖聪
  • 13篇刘德燕
  • 9篇项剑
  • 7篇袁俊吉
  • 7篇郁红艳
  • 6篇孟磊
  • 5篇蔡延江
  • 5篇张焕军
  • 4篇王德宣
  • 4篇朱安宁
  • 3篇张佳宝
  • 3篇李小平
  • 3篇刘元昌
  • 3篇朱其清
  • 3篇吕宪国
  • 3篇林先贵
  • 2篇王毅勇
  • 2篇乔云发
  • 2篇陈冬峰

传媒

  • 8篇土壤
  • 6篇中国生态农业...
  • 6篇土壤学报
  • 6篇农业环境科学...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地理科学
  • 3篇环境科学
  • 3篇生态农业研究
  • 2篇稀土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农村生态环境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热带亚热带土...
  • 2篇湿地科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互花米草入侵盐沼湿地CH_4和N_2O排放日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2种重要温室气体,探索其源汇及地域排放特征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CH4和N2O通量的日变化研究是正确估算大时间尺度下CH4和N2O排放量的基础。利用静态箱法原位观测了江苏沿海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蒿(Suada salsa)、光滩、水面以及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湿地CH4和N2O排放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互花米草湿地地上部生物量为1.70 kg·m^-2,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3.55 g·kg^-1;分别是芦苇和盐蒿湿地的2.50-3.43和2.15-4.15倍。2)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土壤10 cm处氧化还原电位(Eh)有明显日变化,最低值出现在3:00,最高值出现在12:00;光滩和盐蒿湿地没有明显的日变化。3)互花米草湿地 CH4日平均排放通量为0.52 mg·m^-2·h^-1,是其他湿地的2.12-6.40倍;N2O日平均通量为-3.24μg·m^-2·h^-1,显著低于盐蒿湿地、光滩和水面(P<0.05)。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CH4排放通量最高值(0.73 mg·m^-2·h^-1和0.30 mg·m^-2·h^-1)出现在15:00,最低值(0.37 mg·m^-2·h^-1和0.17 mg·m^-2·h^-1)出现在3:00,均与土壤孔隙水中CH4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互花米草湿地CH4排放通量与10 cm土温、Eh和生态系统CO2净交换量(NEE)显著正相关(P<0.05)。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N2O通量9:00-18:00为负值,21:00—6:00为正值,均与NEE呈显著负相关(P<0.05)。盐蒿湿地、光滩和水面CH4和N2O排放通量没有明显日变化特征。互花米草入侵提高了沿海湿地CH4排放,但降低了N2O排放,植物对CH4传输作用以及向根际传输O2和易分解有机物是导致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CH4和N2O排放表现出日变化特征的原因。
袁俊吉项剑刘德燕林永新丁维新
关键词:日变化互花米草沿海湿地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河套灌区土壤有机碳和向日葵产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揭示河套灌区不同种类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肥力和向日葵产量的影响,筛选土壤有机碳与向日葵产量协同提升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方法】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化肥氮(MN)、20%羊粪有机肥氮+80%化肥氮(SN1)、40%羊粪有机肥氮+60%化肥氮(SN2)、20%牛粪有机肥氮+80%化肥氮(CN1)、40%牛粪有机肥氮+60%化肥氮(CN2)、20%猪粪有机肥氮+80%化肥氮(PN1)、40%猪粪有机肥氮+60%化肥氮(PN2)8个处理,分析不同种类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铵态氮浓度、硝态氮浓度、无机氮浓度、团聚体组成以及向日葵植株性状、地上部生物量、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MN处理相比,施用羊粪有机肥氮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牛粪或猪粪有机肥氮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P<0.05),且提升效应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CN1处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无机氮浓度分别显著增加9.7%、6.0%和7.6%(P<0.05);PN2处理土壤大团聚体质量比例显著提高29.3%(P<0.05)。与MN处理相比,CN1和PN1处理向日葵盘径和千粒重显著提高5.8%和4.0%(P<0.05);向日葵地上部生物量显著增加4.6%和12.8%(P<0.05);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其中CN1处理增幅最高,为14.3%和66.1%。【结论】20%牛粪/猪粪有机肥氮+80%化肥氮处理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提高以及向日葵盘径、千粒重、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增加,能够实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向日葵产量的同步提升,可作为河套灌区低肥力耕地的适宜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模式。
苗运彩何铁虎袁俊吉刘德燕姚荣江丁维新
关键词:有机肥土壤有机碳氮肥利用率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与稻田CH_4排放对比研究被引量:62
2002年
2 0 0 1年 5~ 10月 ,在三江平原对毛果苔草沼泽湿地和由沼泽湿地开垦后稻田的CH4排放通量进行了同步观测。三江平原毛果苔草沼泽湿地CH4排放通量范围是 1.32~ 4 6 .38mg/ (m2 ·h) ,平均值为 17.2 9mg/ (m2 ·h)。稻田的CH4排放通量范围是 0 .0 5~ 2 4 .37mg/ (m2 ·h) ,平均值为 6 .6 7mg/ (m2 ·h)。沼泽湿地CH4排放通量平均值是稻田的 2 .5倍 ,水分条件和因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引起的土壤理化条件变化是导致二者的CH4排放通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CH4排放通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7~ 8月高温期出现CH4排放高峰。
王德宣吕宪国丁维新蔡祖聪王毅勇
关键词:CH4排放沼泽湿地稻田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甲烷氧化菌及水分状况对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3
2003年
阐述了土壤中甲烷氧化的机理及土壤水分状况对甲烷氧化的影响,土壤中甲烷氧化分4步进行,首先甲烷在sMMO或pMMO作用下氧化成甲醇,甲醇在甲醇脱氢酶作用下氧化成甲醛,甲醛是甲烷氧化菌合成体细胞的碳源,甲烷氧化菌Type Ⅰ利用RuMP途径把甲醛转化为细胞合成的中间体,TypeⅡ则利用丝氨酸途径,同时甲醛在甲醛脱氢酶作用下氧化为甲酸,后者再在甲酸脱氢酶作用下氧化为CO_2,从而完成甲烷氧化。甲烷氧化菌TypeⅠ只含pMMO,而TypeⅡ既含sMMO又含pMMO,因此其生存力更强。土壤中甲烷氧化主要发生在10cm左右的土层中,明显受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甲烷氧化的最佳土壤含水量变化为20%~70%间,主要取决于土壤机械组成和有机质含量。
丁维新蔡祖聪
关键词:土壤甲烷氧化菌土壤含水量温室气体
耕作改制对砂姜黑土微量元素的影响被引量:4
2000年
研究旱作改水旱轮作对砂姜黑土中微量元素含量、有效性和赋存形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姜黑土旱作改水旱轮作后,微量元素的总含量除Mo外,均呈贫化趋势且达显著水平;Cu、Fe、Mn和Mo的有效性明显提高,Zn的有效性降低,严重缺Zn可能限制作物产量提高;残留态、晶形铁态和碳酸盐态微量元素含量随旱作改水旱轮作时间的延续而降低,有机态和无定形铁态微量元素的含量则不断增加,代换态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与有效态微量元素相似,呈两极分化,Cu和Ni增加,而Zn和Mn降低。
丁维新朱其清刘元昌
关键词:砂姜黑土微量元素耕种方式
土壤和污泥中微量元素形态的分级研究法被引量:14
1989年
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整理出一种适用于研究土壤、污泥中微量元素存在形态的分级方法。旨在预示土壤中或投入土壤中微量元素对植物的有效性不足或过多,以保护植物健康生长。
丁维新
关键词:土壤污泥微量元素分级法
3次连续重复提取DNA能较好反映土壤微生物丰度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研究同一个土壤需要反复提取几次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土壤微生物的丰度,探讨风干土壤代替新鲜土壤用于微生物丰度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针对两种理化性质具有较大差异的旱地和稻田新鲜土壤及其风干土壤,分别对土壤微生物进行5次连续裂解提取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连续反复提取对土壤古菌和细菌16S rRNA gene数量、氨氧化古菌和细菌功能基因amoA数量的影响。【结果】3次连续提取DNA占5次提取DNA总量的76%以上,氨氧化古菌、氨氧化细菌、古菌和细菌4类微生物的3次连续提取最低回收率为77.5%;与新鲜土壤相比,风干处理导致氨氧化古菌、氨氧化细菌、古菌、细菌的数量分别降低84.3%、81.2%、12.5%和90.3%,然而,2种土壤风干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明土壤微生物对风干处理的响应可能受土壤类型的影响较小。【结论】土壤微生物连续3次裂解能较好反映微生物丰度。与新鲜土壤相比,风干过程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丰度,然而,通过风干土壤中微生物丰度的变化趋势反映新鲜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郭赟吴宇澄吴宇澄林先贵钟文辉丁维新朱建国
关键词:古菌细菌氨氧化古菌氨氧化细菌
氮肥对土壤氧化甲烷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1
2003年
阐述了N肥用量、品种对土壤氧化甲垸(CH_4)的影响以及高浓度CH_4对这一影响的反作用,土壤可通过固定一定量的外源N确保土壤具有相对稳定的氧化大气CH_4能力,N含量低的土壤适量施用N肥可刺激甲烷氧化菌繁殖和功能的发挥,促进大气CH_4氧化。但当外源N用量超出一定范围时甲烷氧化菌Type Ⅰ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会产生抑制作用并表现为长期和短期2种效应,铵态氮具有短期更具长期效应,其直接结果是引起土壤中甲炕氧化菌尤其是Type Ⅰ数量的减少和作用的减弱,该抑制作用是单向、不可逆的。由于甲烷氧化菌Type Ⅰ和Ⅱ可被高浓度CH_4激活,不易受N肥的长期影响,有些水田土壤施用N肥甚至促进甲烷氧化菌繁殖,即N的影响是双向且可逆的。
丁维新蔡祖聪
关键词:氮肥甲烷氧化菌
氮肥对土壤氧化大气甲烷影响的机制被引量:21
2001年
综合评述了氮素对土壤氧化甲烷的抑制机制。包括 :( 1)竞争甲烷单氧化酶的竞争抑制机制 ,( 2 )代谢产物的毒害抑制机制 ,( 3)外源盐引起的微生物生理缺水抑制机制和 ( 4)氮素周转作用引起的抑制机制。提出了氧化菌竞争利用土壤空气有限O2 的竞争抑制机制 ,即氨氧化菌利用更多的土壤有限氧气→产生优势氨氧化菌→形成优势菌群→限制甲烷氧化菌繁殖和功能发挥的氨长期抑制土壤氧化大气甲烷的机制 。
丁维新蔡祖聪
关键词:甲烷氧化菌氨氧化菌氮肥大气污染
自然湿地甲烷生成、转化和排放研究
蔡祖聪丁维新王德宣徐华贾仲尹李小平
该成果对我国沼泽湿地甲烷产生、氧化和排放规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明确了我国沼泽湿地甲烷排放总量为1.76Tg,提示了沼泽湿地甲烷排放的空间变化规律、时间变化规律及其机制,了解农业耕种对沼泽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及其程度。该...
关键词:
关键词:自然湿地甲烷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