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华

作品数:62 被引量:295H指数:8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扬州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5篇语言文字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2篇教学
  • 10篇抗原
  • 10篇基因
  • 10篇病毒
  • 8篇疫苗
  • 8篇巨细胞
  • 7篇人巨细胞病毒
  • 7篇生物学
  • 7篇细胞
  • 6篇医学微生物
  • 6篇医学微生物学
  • 6篇微生物学
  • 6篇淋病
  • 6篇淋病奈瑟菌
  • 6篇奈瑟菌
  • 6篇抗体
  • 6篇HCMV
  • 5篇单克隆
  • 5篇球菌
  • 5篇克隆

机构

  • 61篇扬州大学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扬州职业大学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菏泽医学专科...
  • 1篇扬州市妇幼保...

作者

  • 61篇严华
  • 25篇李国才
  • 25篇陈红菊
  • 21篇季明春
  • 18篇焦红梅
  • 11篇申厚凤
  • 4篇潘兴元
  • 4篇张跃
  • 4篇龚卫娟
  • 3篇解如山
  • 3篇童鲲
  • 3篇谈言玲
  • 3篇申厚风
  • 3篇高慧
  • 2篇刘双喜
  • 2篇贾霜凯
  • 2篇苏庆
  • 2篇钱莉
  • 2篇段秋芳
  • 2篇单秋

传媒

  • 7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微生物学免疫...
  • 3篇江苏临床医学...
  • 3篇卫生职业教育
  • 3篇免疫学杂志
  • 2篇生物技术
  • 2篇中成药
  • 2篇国外医学(微...
  • 2篇外语电化教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2008年中...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生物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风疹病毒抗原基因E1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为了提高目的基因在番茄果实中的表达量,为进一步研究口服植物疫苗打下基础。方法:PCR扩增1.1kb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E8基因、460bp风疹病毒抗原E1基因、256bp NOS基因,将这些片段插入到pCAMBIA1301多克隆位点,得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1301E8-E1,经测序鉴定正确,将其转化至根癌农杆菌EHA105,然后进行酶切鉴定。结果: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均得到预期片段,测序结果正确。结论:该实验成功构建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驱动风疹病毒E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贾霜凯严华
关键词:风疹病毒番茄
网络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比分析——一项关于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2
2006年
对网络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这三种学习环境下的听力学习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网络自主学习学习环境的效果要优于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亦即网络自主学习是可行的,但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初期教师要发挥正确引导作用。
严华秦旭
关键词:网络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大学英语教学
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病原微生物亚单位疫苗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05年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病原微生物亚单位疫苗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本文就生产流程、在转基因植物中表达成功的病原微生物亚单位疫苗和转基因植物疫苗的优缺点,提高亚单位疫苗抗原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量,以及加强机体黏膜免疫反应的措施等方面作一综述.
严华潘学彪
关键词:亚单位疫苗病原微生物疫苗抗原表达量
D3细胞的制备及其对几种病原体的敏感性研究
2006年
目的制备基因转染(D3)细胞并测定能引起先天性感染的几种病原体的敏感性。方法HEP-2细胞的DNA转染人胚肺细胞(HEL),得到基因转染细胞,命名为D3细胞。分析D3细胞的核型。研究丹参对D3细胞促增殖作用和丹参对病原体不同的促增殖作用。普通显微镜观察病原体感染D3细胞后的细胞病变。免疫荧光试验研究D3细胞对病原体的敏感性。电子显微镜观察由D3 细胞培养物纯化的病原体形态。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分别纯化病原体制作抗原,检测 1196份孕妇血清特异性抗体(IgG、IgM)。结果传代5-100代的D3细胞的染色体数均是96。丹参 (SMB,100 μg/ml)对D3细胞和病原体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D3细胞感染病原体后72 h,均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和荧光阳性细胞。电镜下见到了病原体典型的形态。结论永生性的D3细胞可用于培养病原体,所培养的病原体可制备用于诊断的抗原。
严华李国才陈红菊龚卫娟季明春
关键词:先天性感染DNA转染HELHEP-2丹参
肉苁蓉多糖对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被引量:8
1998年
高慧严华张洪泉童鲲
关键词:肉苁蓉多糖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药理作用
病原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为做好病原生物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从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严华李国才焦红梅陈红菊龚卫娟季明春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精品课程教学管理教学方法课程建设
文献传递
日本血吸虫虫源性抗原诱导效应性B细胞
2013年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和可溶性成虫抗原(SWAP)诱导小鼠效应性B细胞分化情况。方法 SEA、SWAP和脂多糖(LPS)分别体外刺激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和脾脏CD19+B细胞,7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IL 6+及CD19+IFNγ+细胞比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原刺激后脾脏B细胞培养上清中IL 6和IFNγ水平。用SEA、SWAP、PBS分别和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免疫小鼠,每周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7 d取小鼠脾脏,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IL 6+及CD19+IFNγ+细胞比例,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 6和IFNγ水平。结果 SEA与LPS可以体外诱导脾脏单个核细胞和脾脏B细胞分化为CD19+IL 6+B细胞(F=5.099,P<0.05;F=6.951,P<0.05),并刺激脾脏B细胞分泌IL 6(F=55.184,P<0.01);SEA免疫小鼠后,可以在体内刺激小鼠脾脏B细胞分泌IL 6(F=19.244,P<0.01),并诱导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化为CD19+IL 6+B细胞(F=14.904,P<0.05)。SWAP可以体外诱导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化为CD19+IFNγ+B细胞(F=3.277,P<0.05),但不能单独诱导脾脏B细胞分化为IFNγ+B细胞,也不能刺激脾脏B细胞分泌IFNγ;SWAP免疫小鼠后,可以在体内刺激小鼠脾脏B细胞分泌IFNγ(F=31.886,P<0.01),并诱导其分化为CD19+IFNγ+B细胞(F=49.873,P<0.01)。结论日本血吸虫SEA可以优势诱导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化为CD19+IL 6+B细胞,而SWAP可以优势诱导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化为CD19+IFNγ+B细胞,但依赖于其他免疫细胞的参与。
田芳胡雪莉刘浩魏慧杨维平段秋芳钱莉严华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
淋病奈瑟菌孔蛋白PorB的原核表达及其在疫苗血清学检测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克隆并表达淋病奈瑟菌孔蛋白Por B,以重组蛋白为抗原,间接ELISA检测免疫血清的抗体水平。方法利用PCR从淋病奈瑟菌WHO株基因组中扩增出Por B的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中,构建出重组表达质粒p ET30aPor B,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蛋白进行SDS-PAGE分析,Western blot检测其反应原性。以纯化的重组蛋白r Por B作为检测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用于检测淋病疫苗p VAX1-Por B免疫小鼠后的血清抗体水平。结果 PCR扩增得到淋病奈瑟菌孔蛋白Por B基因,表达的重组蛋白r Por B相对分子质量约40 k D,经Ni-NTA亲和层析纯化后的r Por B在SDS-PAGE中显示单一条带,Western blot证明纯化后的r Por B可与淋病奈瑟菌免疫血清特异性结合,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间接ELISA结果表明,淋病疫苗p VAX1-Por B免疫小鼠血清Por B特异性抗体滴度为1∶200。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 ET30a-Por B,Por B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以纯化的r Por B为检测抗原,间接ELISA可以用于淋病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该研究为淋病奈瑟菌感染诊断、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焦红梅杨慧赵丹李国才陈红菊严华季明春
关键词:淋病奈瑟菌原核表达免疫检测
淋病奈瑟菌NspA原核表达及其抗原性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淋病奈瑟菌表面蛋白A(NspA)的抗原性及其在淋病快速诊断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PCR技术克隆淋病奈瑟菌NspA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NspA,表达产物复性后免疫小鼠,Western blot、ELISA分别检测免疫血清与淋病奈瑟菌细胞裂解液中NspA及与淋病奈瑟菌全细胞的结合能力。结果NspA基因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并复性的重组NspA(rrNspA)可在小鼠体内刺激产生高效价特异性抗体,抗rrNspA抗体可与淋病奈瑟菌完整细胞及细胞裂解液中NspA特异性结合。结论获得的rrNspA及抗rrNspA抗体在建立淋病奈瑟菌抗体或抗原快速检测方法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李国才解如山蒋桂花朱立天焦红梅潘兴元陈红菊严华季明春
关键词:淋病奈瑟菌抗原性
单纯疱疹病毒包膜糖蛋白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包膜糖蛋白是病毒毒粒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是有包膜病毒表面脂质双层膜的重要成分。目前,已发现并正式命名的单纯疱疹病毒包膜糖蛋白共有12个,大部分具有重要功能。本文就单纯疱疹病毒I型包膜糖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综述。
黄涛严华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包膜糖蛋白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