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方利

作品数:146 被引量:1,133H指数:19
供职机构:海洋环境科学和数值模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2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理学
  • 4篇生物学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数值模拟
  • 20篇值模拟
  • 16篇气候
  • 14篇海浪
  • 11篇环流
  • 8篇同化
  • 6篇湍流
  • 6篇夏季
  • 6篇波浪
  • 5篇大洋
  • 5篇动力学
  • 5篇气候模式
  • 5篇全球海洋
  • 5篇近海
  • 5篇潮汐
  • 4篇跃层
  • 4篇中国近海
  • 4篇上升流
  • 4篇输运
  • 4篇气候变化

机构

  • 131篇国家海洋局第...
  • 26篇海洋环境科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中国海洋大学
  • 16篇国家海洋局
  • 16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韩国成均馆大...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145篇乔方利
  • 26篇袁业立
  • 21篇宋振亚
  • 20篇夏长水
  • 16篇杨永增
  • 16篇尹训强
  • 16篇王关锁
  • 14篇赵伟
  • 12篇戴德君
  • 11篇吕新刚
  • 9篇郭景松
  • 8篇魏泽勋
  • 8篇赵昌
  • 7篇于卫东
  • 7篇马洪余
  • 7篇鲍颖
  • 7篇舒启
  • 6篇张庆华
  • 6篇万振文
  • 6篇方国洪

传媒

  • 37篇海洋科学进展
  • 33篇海洋学报
  • 8篇自然科学进展
  • 7篇海洋与湖沼
  • 5篇水动力学研究...
  • 5篇中国科学:地...
  • 3篇科学通报
  • 2篇黄渤海海洋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科学中国人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13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 10篇2004
  • 17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渤、黄、东海潮汐的一种验潮站资料同化数值模式被引量:29
2004年
以往的研究表明,采用直接的数值计算所得渤、黄、东海潮汐分布与实测值存在一定偏差。为了改善数值计算结果,建立了一种同化数值模式。计算中,在连续方程中增加了一个松弛项,将模式结果向已有实测调和常数的控制点推算潮高值趋近。在数值模拟中,共选取40个沿岸和岛屿验潮站作为控制点,另外选取71个验潮站作为检验点。数值实验表明,随着松弛系数的增加,控制点的计算和实测调和常数之差逐渐减小,直至松弛系数太大时,计算溢出。与此同时,检验点的计算和实测调和常数之偏差开始时也同步地明显减小,但当松弛系数加大到一定数值后,偏差值基本上不再减小,表明通过松弛同化可以改善计算结果,但计算与实测的逼近程度仍有一定限度。对沿岸111个验潮站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表明,对M2分潮,振幅和迟角偏差分别从同化前的6.9cm和5.6°减小至同化后的3.5cm和3.1°;对S2分潮,从2.5cm和6.5°减小至1.9cm和4.0°;对K1分潮,从3.0cm和7.8°减小至1.4cm和4.1°;对O1分潮,从2.0cm和7.5°减小至1.3cm和4.2°。
王永刚方国洪曹德明魏泽勋乔方利
关键词:潮汐同化
历次核试验进入海洋的^(137)Cs对中国近海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1945年以来,世界各主要核国家进行了数千次核试验,这些核试验产生的绝大部分放射性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海洋,对海洋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本文建立了一个准全球海洋的放射性物质输运和扩散数值模式,通过数值模拟手段评估了历史核试验释放的放射性物质137 Cs对中国近海海洋环境的影响。本文借助前人工作评估了核试验释放137Cs进入海洋的途径和总量;通过比较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表明本文建立的放射性物质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137Cs在中国近海及其邻近海域的分布情况和随时间演变特征;模拟结果表明中国近海里的137Cs浓度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达到最大,其中吕宋海峡海域137Cs浓度最高,达80.99Bq/m3;进一步分析了2011年3月份日本福岛核事故前中国近海137Cs浓度分布状况,2011年整个中国近海137Cs浓度介于1.0~1.6Bq/m3间,且其浓度垂向分布较均匀,相对封闭的南海浓度略高于其他海域。
赵昌乔方利王关锁舒启夏长水
关键词:核试验中国近海
大洋波动和近海涡旋的观测与理论研究
该论文分别基于海洋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海洋数值模拟、海洋动力机理等研究手段对大洋Rossby波动、ElNino/LaNina信号传播通道、渤黄东海潮流长期物质输运、东海冷涡的上升流结构进行了研究.
乔方利
关键词:ROSSBY波ELNINO涡旋
文献传递
北极海冰模拟与预测的不确定性
北极海冰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要素,其快速融化的影响甚至超出了科学研究范畴,如对全球航运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气候模式是预测未来海冰变化的核心工具,然而气候模式由于海洋混合、云和气溶胶等参数化过程使得海冰的模拟与预测...
乔方利
完整物理过程下南黄海浮游生态动力学数值研究 Ⅰ.模型建立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对南黄海进行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不但需要选取合理的生态变量和生化过程及过程参数,而且还需要模型能够客观地再现该海域关键的物理过程。在建立波浪-环流-潮流共同作用的中国近海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物理过程下的南黄海三维浮游生态动力学模型,旨在通过数值模拟认识南黄海的生态动力特征,并探讨关键的物理过程对生态的影响,特别是潮流和波浪混合对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的作用机制。本文先给出理论模型及模型配置。
刘学海袁业立乔方利
关键词:南黄海生态动力学
两种湍流参数化方案针对水体温度演变过程的模拟与比较
2012年
依据山东跋山水库的观测数据,采用MY2.5参数化方案和κ-ε参数化方案在不同的表面边界条件下模拟观测的温度剖面演化过程。模拟结果显示,在风应力强迫的表面边界条件下,采用这两种参数化方案的模拟结果差别不大;当考虑Mellor和Blumberg的波浪破碎表面边界条件时,采用MY2.5参数化方案的模拟结果没有明显的改善,但采用κ-ε参数化方案的模拟结果有明显的改善,得到与观测相符的模拟结果。
马洪余乔方利郭景松
关键词:参数化方案
海洋表层温度对台风“蔷薇”路径和强度预测精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首先对2007年3次船舶辐射通量观测进行模拟,以检验WRF对长波和短波辐射通量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使用中国近海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环流模式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拟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海洋表层温度能够显著改进短波辐射通量的模拟,而对长波辐射通量模拟的改进不明显。然后,将业务化运行的中国近海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后报的逐时海洋表面温度(SST)作为WRF底边界条件,对2008年15号强台风"蔷薇"(Jangmi)过程进行了数值后报试验。结果表明,与使用NCEP/NCAR的SST试验后报的台风中心位置偏差相比,使用高时空分辨率的SST能够较为显著地改善"蔷薇"的路径模拟,台风中心位置模拟偏差减少11%,尤其在台风减弱阶段,台风中心位置模拟偏差减少37%。台风强度在台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下垫面SST的变化敏感性不同。台风路径附近的海表面温度下降会导致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减少从而减弱台风强度。
赵彪乔方利王关锁
关键词:WRFSST台风路径台风强度热通量辐射通量
黄海绿潮灾害揭示的动力学问题
乔方利
南海域际环流研究进展
研究域际环流的意义在于,域际环流对南海海水特性起主要控制作用;决定了南海的物理自净能力;并决定了南海海面的热量和淡水的净热通量和净淡水通量,故而影响南海和周边气候。南海域际流可划分为两个部分:深层域际环流和浅层域际环流。...
方国洪乔方利魏泽勋王永刚
苏北沿岸水的去向与淡水来源估算被引量:9
2016年
本文基于2006—2007年春、夏、秋、冬季CTD观测的盐度资料分析了苏北沿岸水盐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利用冬、夏季盐度场变化估算了苏北沿岸水的淡水来源。结果表明:冬季苏北沿岸水在东北季风的驱动下顺岸南下,在离开苏北浅滩后转向东南进入东海;夏季低盐的苏北沿岸水分多支向北、向东流出沿岸区,后者汇入南黄海夏季冷水团环流中。估算结果表明苏北沿岸水的淡水来源主要是苏北沿岸的入海径流水,约占总量的65%,次之是降水/蒸发量通量和长江冲淡水沿江苏沿岸的北向扩展。
张志欣郭景松乔方利刘又毓郭炳火
关键词:降水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