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战明

作品数:28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11篇政治法律
  • 2篇社会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篇高校
  • 8篇教育
  • 7篇社会
  • 7篇主义
  • 6篇大学生
  • 5篇党组
  • 5篇党组织
  • 5篇社会主义核心
  • 5篇社会主义核心...
  • 5篇组织力
  • 5篇基层党组织
  • 5篇价值观
  • 5篇核心价值观
  • 5篇高校基层
  • 5篇高校基层党组...
  • 4篇政治
  • 4篇社会主义
  • 4篇社会主义核心...
  • 4篇主体性
  • 4篇逻辑

机构

  • 25篇广州城市职业...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7篇于战明
  • 2篇龙燕萍
  • 1篇叶雪美
  • 1篇吴绍强
  • 1篇李永馨
  • 1篇郝媛媛

传媒

  • 4篇广州城市职业...
  • 3篇漯河职业技术...
  • 2篇天中学刊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今日科技
  • 1篇知识经济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南都学坛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传承
  • 1篇广西民族师范...
  • 1篇社科纵横(新...
  • 1篇湘潮(理论版...
  • 1篇高教学刊
  • 1篇湖北开放职业...
  • 1篇新丝路(中旬...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6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校学生党建价值研究综述
2013年
目前对高校学生党建价值的研究,学术界从不同角度进行切入,在学生党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学生党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意义等领域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展望未来,学生党建价值研究,宜突破研究角度的片面化,增强内容的立体感;实现理论和方法多元化,提高内容的深度;拓展研究内容的广度,进而产生有影响的力作。
于战明吴绍强
关键词:高校
公共领域、当代媒体与构建和谐社会被引量:3
2006年
公共领域有古希腊的公共领域、代表型公共领域和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这三个发展阶段,它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公共空间,其主体是具有批判能力的公众,客体是公众关注的问题,而公众经过讨论形成的公共意见具有重要影响。当代媒体在这种意义上属于公共领域,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于战明
关键词:公共领域当代媒体和谐社会
洪堡理论作用下的美国教育
2015年
美国南北战争后在洪堡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使得受教育者获得了科学的普及教育和职业教育,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社会各个领域的超前发展,使之成为头号强国。
于战明
关键词:职业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
高职文化的创生:合并转制高校的视角
2010年
本文试图通过对成人高校与高职院校文化差异的比较,探析高职文化的重要内涵,并以其为参照系挖掘制约合并转制高校高职文化生成的主要因素,进而消除这些制约因素促使高职文化创生,实现教职工对高职教育价值的认同。
于战明
关键词:合并高校转制文化创生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在逻辑与提升路径——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
2020年
高校基层党组织担负着树牢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任。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需要科学的组织力结构、富有主体性的党员和相应功能的有效实现。以结构功能主义为视角,从结构、主体和功能三个层面深入探析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在逻辑,从而明晰我们需要从优化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要素、生成完善的组织力结构,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主体的政治主体性等途径,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于战明
关键词:结构功能主义逻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引量:1
2009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它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取和教育方式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于战明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调查分析——以广州市七所高校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对广州市七所高校问卷调查表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整体比较好。但受高校宣传教育模式、家庭教养方式的制约以及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有待增强、接受态度有待转变、践行的自觉性有待提升。要通过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亲和力,使大学生乐意接受并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情感,为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动力;开发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实现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的路径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于战明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大学生实效性
主体性视域下志愿服务对大学生自由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主体性是西方哲学重要的概念,涵盖理想性和现实性双重向度。在主体性视域下审视志愿服务对大学生自由的价值,主体性之现实向度是大学生志愿者自由实现的基础,而理想性向度为大学生志愿者自由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保持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张力,促进志愿服务对大学生自由价值的实现。
于战明
关键词:主体性志愿服务大学生
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发展的主体性研究——高职大学生党员主体性生成的视角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发展的主体性涵义的探讨,提出重视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主体性的必要性,进而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和专业理论、技术教育的作用促使高职大学生党员主体性生成。
于战明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主体性
高校学生志愿者后现代主体性生成路径研究——以广州市部分高校为例
2018年
后现代主体性的发育状况是衡量主体能否持续从事志愿服务的重要表征。通过对广州市部分高校学生志愿者后现代主体性的调查,发现他们后现代主体性表现为有机性较强,超越性不高,创新性水平偏低,而创新性培育的环境、有机性孕育的文化因子功能和超越性生成的动力是制约他们后现代主体性生成的重要因素。政府、高校、社会、家庭、学生五者的相向合力,是培养高校学生志愿者后现代主体性生成的有效路径。
于战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