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仕相林

作品数:4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大豆
  • 2篇QTL
  • 1篇多样性
  • 1篇性状
  • 1篇叶片
  • 1篇叶片性状
  • 1篇生理小种
  • 1篇品种(系)
  • 1篇种衣剂
  • 1篇小种
  • 1篇粒重
  • 1篇互作效应
  • 1篇环境互作
  • 1篇环境互作效应
  • 1篇灰斑
  • 1篇灰斑病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型
  • 1篇基因型×环境...
  • 1篇基因型×环境...

机构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国家大豆工程...
  • 2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黑龙江农垦科...

作者

  • 4篇仕相林
  • 3篇陈庆山
  • 2篇刘春燕
  • 2篇孙亚男
  • 2篇胡国华
  • 1篇姜翠兰
  • 1篇文景芝
  • 1篇申宏波
  • 1篇丁俊杰
  • 1篇杨晓贺
  • 1篇赵海红
  • 1篇顾鑫
  • 1篇王家麟
  • 1篇辛大伟
  • 1篇蒋洪蔚
  • 1篇韩雪
  • 1篇孙龙
  • 1篇孙殿军
  • 1篇尹晓玉

传媒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作物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利用与大豆灰斑病抗性基因连锁的SSR标记构建大豆品种(系)的分子身份证被引量:21
2012年
以黑龙江省29个大豆育种单位的103份已鉴定大豆灰斑病3个生理小种抗性的大豆品种(系)为材料,选择与大豆灰斑病抗病基因连锁的19个SSR标记检测,获得等位变异数86个,每个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分布在2~6个之间,平均为4.4个。应用遗传统计软件(Genetics Statistics 3.0)分析表明,标记的多样性指数介于0.198~0.751之间,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606。品种(系)特异指数差异较大,介于46.592~481.541之间,平均为87.415。根据标记的等位基因数,使用ID Analysis1.0软件分析表明,利用与大豆抗灰斑病基因连锁的7个SSR标记(Satt565、Satt547、Satt431、Sct_186、SOYGPATR、Satt244、Sat_151)就能有效区分各品种(系),因此利用这7个标记构建了供试品种(系)的分子身份证。
丁俊杰姜翠兰顾鑫杨晓贺赵海红申宏波仕相林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种SSR分子身份证
大豆百粒重QTL的上位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被引量:14
2012年
基于Charleston×东农594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完备区间作图和混合线性模型对2006-2010年连续5年的百粒重QTL进行定位,并进行基因×环境互作及上位性分析。结果定位了16个与大豆百粒重性状相关的QTL,其中有5个QTL分别与环境发生互作,互作贡献率在0.11%~0.52%之间;定位了8对上位互作位点,贡献率在1.15%~2.59%之间。
孙亚男仕相林蒋洪蔚孙殿军辛大伟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
关键词:大豆百粒重QTL
大豆叶片性状QTL的定位及Meta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利用Charleston×东农594重组自交系构建SSR遗传图谱,采用WinQTLCartographer Ver.2.5软件的CIM和MIM分析方法对2006—2010年(F2:14~F2:18)连续5年的大豆叶长、叶宽以及叶柄长数据进行QTL定位。检测到8个与叶长有关的QTL,位于染色体Gm01、02、05、11和18上;9个与叶宽有关的QTL,位于染色体Gm01、03、05、06、11、12和16上;8个与有关叶柄长的QTL,位于染色体Gm01、03、05、06、11、17和18上。2年以上均检测到的叶长QTL为qLL5a、qLL5b、qLL1a和qLL18;叶宽QTL为qLW5a、qLW11a、qLW11b和qLW12;叶柄长QTL为qLSL11b。另外,利用BioMercator2.1的映射功能将国内外常用的大豆图谱上的叶长、叶宽QTL通过公共标记映射整合到大豆公共遗传连锁图谱Soymap2上,将搜集到的35个叶长QTL、37个叶宽QTL和本研究得到的QTL整合分析,最终得到5个大豆叶长的"通用"QTL,位于Gm09、18和19,其置信区间最小可达5.66cM;4个大豆叶宽的"通用"QTL,位于Gm07、Gm18和Gm19上,其置信区间最小可达5.67cM,为今后对大豆叶片性状QTL精细定位提供了信息。
仕相林孙亚男王家麟刘春燕陈庆山胡国华
关键词:大豆叶片性状QTL定位
种衣剂对大豆根际固氮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宁南霉素、甲霜灵、多克福和咯菌腈4种种衣剂对大豆根际固氮菌多样性的影响。运用nifH基因的特异引物对,将大豆根际土壤总DNA进行PCR扩增后,通过DGGE技术对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衣剂对固氮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大豆根际固氮菌抑制作用由强到弱的种衣剂品种依次是咯菌腈、甲霜灵、多克福和宁南霉素;种衣剂浓度对大豆根际固氮菌多样性的抑制程度不同,但没有明显规律。
韩雪孙龙仕相林尹晓玉文景芝
关键词:固氮菌NIFH基因多样性PCR-DGG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