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冬云

作品数:29 被引量:223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脊柱
  • 11篇护理
  • 10篇截骨
  • 8篇畸形
  • 7篇腰椎
  • 6篇后凸
  • 6篇僵硬
  • 5篇手术
  • 5篇退变
  • 5篇后凸畸形
  • 4篇腰椎退变
  • 4篇术后
  • 4篇内固定
  • 4篇后路
  • 4篇护理管理
  • 3篇胸腰段
  • 3篇腰段
  • 3篇植入
  • 3篇术后并发
  • 3篇术后并发症

机构

  • 27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27篇任冬云
  • 17篇马华松
  • 14篇王晓平
  • 13篇陆明
  • 12篇陈志明
  • 10篇袁伟
  • 10篇秦柳花
  • 8篇郑蕊
  • 8篇贺建华
  • 8篇杨明珠
  • 8篇徐启明
  • 7篇彭虹菊
  • 7篇张敬
  • 5篇麻巍
  • 5篇谭荣
  • 5篇牛晶
  • 3篇辛莘
  • 3篇岳春生
  • 2篇赵福江
  • 2篇李龙

传媒

  • 9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总装备部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0篇2014
  • 1篇2013
  • 1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VCR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术前脊柱-骨盆关系变化特点分析与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双侧钉棒系统阶梯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技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的手术后患者的脊柱骨盆参数,以获得正确的手术设计方案、明确术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改善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和人体工程学的特点,以及...
陆明王晓平马华松岳春生陈志明袁伟徐启明赵福江任冬云麻巍赵颂华
全膝关节置换后短期血栓预测:D-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动态监测被引量:13
2015年
背景:对于人工膝关节置换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然而在临床中究竟如何早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否每个置换后患者都需常规行下肢血管B超或者其他有创检查,成为一个关注点。目的:探讨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在预测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意义。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在解放军第306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56例,动态监测置换前及置换后1,3,5,7,10 d的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置换后10 d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根据B超结果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对比两组患者间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水平。结果与结论:56例患者中共有13例全膝关节置换后复查B超时发现血栓。D-D二聚体指标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在置换后1周内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10 d时,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动态监测膝关节置换患者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至置换后10 d,有助于早期发现血栓。
袁伟马华松王晓平陈志明陆明徐启明任冬云
关键词: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静脉血栓形成人工假体膝关节置换D-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植骨融合技术在脊柱侧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再探讨
2012年
目的探讨成人侧弯术后固定棒断裂与矫形固定节段的植骨融合间的关系。方法 1989年5月至2010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成人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断棒,并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9例,男3例,女6例;平均年龄35.11岁(23~56岁)。一期矫形术后出现断棒现象的时间为术后6~29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本组中患者的性别比例女:男为6:3,与文献报道中的成人侧弯发病率相符合。本组患者的年龄层面:20~30岁5例;30~40岁1例;40~50岁1例;50~60岁2例。断棒年龄分布主要在20~30岁,占55.6%;年龄层与植骨融合率成反比例发展,考虑本组中断棒原因与植骨融合程度相关。本组中患者术后矫形率原位融合2例;矫形率>0且<30%患者1例;30%~40%1例;40%~70%1例;70%~80%2例;80%~90%1例;93%1例;患者在不同矫形率下的断棒机会平均,可明确本组患者的断棒原因与矫形率无直接相关关系。患者术后椎体活动度的分布:<4°患者2例;>4°的患者7例。本组中的植骨融合程度较差(植骨不融合率为66.7%)。结论术中充分植骨融合条件可以保证内固定的稳定,也使内固定特性得到较好的发挥,达到治疗目的 ;同时避免断棒现象的发生。因此,术中矫形固定节段的完全融合是保证成人侧弯手术获得长期稳定疗效的关键和最终目的 。
陆明马华松谭荣任冬云白克文王晓平马晓明张墨郑蕊张静
关键词: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
骨科手术室亚专业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 探讨亚专业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手术室运行中的效果及体会.方法 根据我院骨科临床疾病谱分布特点,在独立建制的骨科专科手术室基础上,实施脊柱、关节、创伤亚专业组护理管理模式.结果 该护理管理模式极大的提高了护理专业化程度...
任冬云李恩润杨小莹
关键词:护理管理
单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修复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改善支撑力及应力的动态平衡被引量:14
2014年
背景:腰椎退变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因此导致手术风险居高不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分学者提出了选择性减压的概念,但对于部分患者仍然难以明确责任节段或部位,从而导致在多项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中选择性减压技术并未能较广泛性减压获得更好的修复效果。目的:分析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患者单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修复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患者23例。修复方法主要为单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采用常规X射线、腰椎MRI检查结合选择性神经根封闭,以及动态X射线测量(过伸过屈位及左右侧屈位)等判定病变阶段及不稳定区间。经动态X射线测量采用Posner评分明确责任节段稳定性;经腰椎MRI确定椎间盘明显退变变性;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明确主要责任间隙。采用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对患者的修复效果进行评定,加用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作为疗效的判定标准。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患者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改善率为88%,目测类比评分改善率为93%。未见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的病例,所有患者均获得融合节段的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和拔出现象,无腰椎矢状位失平衡。提示多节段腰椎退变伴邻近节段腰椎滑脱患者,在术前根据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特点给予正确、全面诊断、评估,对病变责任间隙予以减压、采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椎弓根钉和连接棒以及椎间植骨融合可增加前中柱的支撑力,使内固定钉棒上的应力维持动态平衡,同时稳定的钉棒内固定系统也有利于前方植骨材料的骨愈合。内固定器械形成的框架式结构,使其抗旋转能力显著提高,
王晓平马华松陈志明袁伟秦柳花任冬云郑蕊张敬辛莘陆明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疼痛测定腰椎退变腰椎滑脱
全脊椎截骨手术治疗腰椎角状后凸畸形安全性分析
探讨PVCR截骨矫形治疗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4年间在我科室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共32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9例,女性23例,年龄:13岁-59岁(平...
王晓平马华松陈志明陆明任冬云袁伟徐启明
关键词:后路截骨
腰椎间盘退变中的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文献分析与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通过分析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对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目的:结合临床对腰椎间盘退变中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进行研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01/2011-12收录有关腰椎间盘退变中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主要为"腰椎间盘退变;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结合2009-01/12在解放军第306医院骨科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患者67例,治疗方法为单节段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内固定,对术中切除的间盘进行镜下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在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2011收录的文献中,共检索到76篇与腰椎间盘退变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研究相关的文献,文献数量处于上升趋势。腰椎间盘退变中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研究检测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为主,对炎症递质的表达定量定性准确性研究较多。可见,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在椎间盘退变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王晓平马华松陆明秦柳花任冬云牛晶郑蕊张敬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蛋白多糖胶原
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2014年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及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诊治的30例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均给予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围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术前、术后脊柱侧弯冠状面主弯、头尾侧代偿弯的Cobb角,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脊柱侧弯冠状面主弯、头侧代偿凸、尾侧代偿凸Cobb角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围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矫正脊柱侧弯畸形,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彭虹菊杨明珠贺建华任冬云霍丽涛
关键词:半椎体切除术围术期护理
全脊柱截骨联合前方钛网支撑治疗胸腰段角状后凸畸形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贺建华秦柳花彭虹菊杨明珠任冬云
关键词:脊柱后凸胸腰段钛网护理
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背景: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可导致患者脊髓的损伤和早期退变等病理过程的加重,严重者会出现双下肢不完全瘫痪,甚至完全瘫痪。手术治疗是惟一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但难度大,风险高,并且极易出现术后并发症。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矫形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90例,男37例,女52例,平均年龄4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后凸角、脊柱矢状位失平衡、躯干侧方偏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前后凸角为31°-138°,平均90.1°;术后10°-90°,平均41.6°,改善率为65%。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术后平均5.2 mm,矫正率为73%。术中失血量为1 200-6 000 mL,平均失血量为2 089 mL。手术时间为212-470 min,平均326 min。术后随访20-35个月,所有患者的截骨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出现,无矫形角度丢失。提示根据细胞生物力学特点和脊柱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双侧钉棒联合阶梯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脊柱矫形治疗在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正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脊髓细胞不受损伤,具有充分的细胞生理学基础,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和生理学特点。术中应注意对神经根的保护和松解,避免术后出现相对应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充分的植骨融合是保证对后凸畸形矫正和避免脊柱侧方偏移,同时又是恢复脊柱功能和术后矫形效果的有效保障。
马华松王晓平谭荣陈志明陆明袁伟徐启明任冬云麻巍李龙张敬郑蕊辛莘
关键词:植入物生物力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