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玮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化
  • 1篇软骨
  • 1篇生物材料
  • 1篇生物学活性
  • 1篇生物学活性检...
  • 1篇自然科学基金
  • 1篇羟基丁酸
  • 1篇微球
  • 1篇微球体
  • 1篇缓释
  • 1篇缓释微球
  • 1篇活性检测
  • 1篇骨软骨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 1篇NPS
  • 1篇VEG
  • 1篇F-P

机构

  • 2篇山西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肖威
  • 2篇张永红
  • 2篇赵良启
  • 2篇任玮
  • 1篇陆兴

传媒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VEGF-P(HBHO)NPs缓释微球的制备性能及生物学活性检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制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生物活性的保存情况以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W1/O/W2超声乳化法制备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物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微球,采用三步梯度筛网法培养肾微血管内皮细胞,按照培养液中所含成分不同分为3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纳米微球组、对照组,其中前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有效质量浓度分别设为10、20、50μg/L。结果培养第1、3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与纳米微球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吸光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肾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明显促增殖作用;第5、7天纳米微球组吸光度值高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P<0.01),即纳米微球缓慢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明显提高生物利用度;第7、10天载药纳米微球组微血管内皮细胞仍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EGF-P(HBHO)NPs对生长因子具有良好缓释作用,比单纯VEGF对肾微血管内皮细胞有更为明显的生物学效应,可以持续促进其增殖。
任玮张永红肖威陆兴赵良启
关键词:微球体
羟基丁酸-羟基辛酸一体化骨软骨支架的体外血管化
2014年
背景:前期实验构建的羟基丁酸-羟基辛酸共聚体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并且降解产物无毒性。目的:将兔肾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羟基丁酸-羟基辛酸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复合培养,观察支架骨层血管化效果。方法:运用溶剂浇铸-颗粒沥滤法,制备具有骨层/骨与软骨界面层/软骨层3层结构的羟基丁酸-羟基辛酸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将传代培养至第3代的兔肾微血管内皮细胞,接种到一体化骨软骨支架骨层支架上,MTT法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活性,10 d后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内的生长状况。结果与结论: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外观具备明显的3层结构,各层之间连接紧密,骨层疏松多孔,各层支架孔隙均匀且相通,一体化支架孔隙率为78%。兔肾微血管内皮细胞在支架上分裂增殖良好,复合培养10 d后,细胞在骨层支架内呈立体生长,中间界面层内未发现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细胞黏附生长于骨层支架孔隙间,细胞依附支架的多孔结构生长,形成管腔样结构,但细胞并未长入中间界面层。
肖威任玮张永红赵良启
关键词:生物材料骨软骨血管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