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跟骨
  • 3篇跟骨骨折
  • 3篇骨折
  • 2篇韧带
  • 2篇前交叉韧带
  • 2篇胫骨
  • 2篇临床解剖学
  • 2篇临床解剖学研...
  • 2篇解剖学
  • 2篇护理
  • 2篇交叉韧带
  • 1篇点对点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穴位
  • 1篇穴位注射
  • 1篇脂肪干细胞
  • 1篇置入
  • 1篇置入固定
  • 1篇肾俞
  • 1篇术期护理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作者

  • 7篇何国超
  • 2篇汪青春
  • 1篇周孟君
  • 1篇袁仕国
  • 1篇蔡贤华
  • 1篇王华松
  • 1篇王清富
  • 1篇胡星荣
  • 1篇陈庄洪
  • 1篇刘明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护理学报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附着处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研究背景: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其基本作用是防止胫骨前移,对防止胫骨内旋也有一定的作用。前交叉韧带与后交叉韧带共同作用,维持胫股关节的正...
何国超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临床解剖学
载距突钢板螺钉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肿胀的护理被引量:2
2011年
总结载距突钢板螺钉固定术治疗32例跟骨骨折患者的肿胀护理。术前评估患者骨折后出现的肿胀的程度,对7例出现Ⅰ度肿胀,皮纹变浅的患者,予垫枕将小腿抬高20~30 cm高于心脏水平的位置,并用自制冰水水囊包裹在足跟部予冰敷;对19例出现Ⅱ度肿胀,皮纹消失的患者,加予布托悬吊法和俯卧位自然屈膝体位护理;对6例出现Ⅲ度肿胀,皮肤出现水疱的患者,将油布外敷改用雷佛奴尔(乳酸依沙丫啶)纱块湿敷。Ⅰ度肿胀消退时间平均为4.2 d,Ⅱ度肿胀消退时间平均为9.0 d,Ⅲ度肿胀消退时间平均为13.0 d,确保了手术时机。术后除采取相关体位护理外,指导患者进行锻练,术后23例Ⅰ度肿胀患者肿胀消退时间平均为10 d,9例Ⅱ度肿胀患者肿胀消退时间平均为14 d。经治疗及护理,本组32例患者(32足)取得满意疗效,优15足,良14足,差3足,骨折愈合时间1.5~3.0个月,2.5~4.0个月后所有患者均恢复行走功能。
何舜瑜苏惠仙张翅何国超
关键词:跟骨骨折肿胀护理
跟骨骨折行载距突钢板螺钉固定术21例围术期护理
2011年
目的:探讨载距突钢板螺钉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跟骨骨折患者行载距突钢板螺钉固定术,术前做好体位及皮肤护理,术后注意观察患肢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住院19~31 d,平均(25.0±2.3)d。随访6~1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优良率为90.48%,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载距突钢板螺钉固定术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个体化护理是跟骨功能恢复的必要条件。
何舜瑜张翅苏惠仙何国超
关键词:跟骨骨折围术期护理
前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临床解剖学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CL)胫骨附着处的解剖形态学特点,并探讨ACL胫骨附着处测量值对选择ACL重建方式的意义。方法对10例福尔马林处理的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在屈伸膝关节时根据ACL纤维张力区分前内束和后外束,然后从胫骨附着处切断韧带,用Photoshop软件测量附着处的相关数据。结果 ACL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功能束,即前内束和后外束;胫骨附着处的形状不规则,可分为倒三角形、椭圆形及四边形三种;ACL胫骨附着处的前后径与横径分别为(17.89±2.44)mm、(13.85±1.79)mm;前内束和后外束胫骨附着处的面积分别为(101.18±32.28)mm2、(77.61±19.86)mm2;两束中心点连线的距离为(8.03±1.51)mm。结论本研究改进的数字图像测量方法是一种既实用又廉价的测量方法;ACL胫骨附着处测量值可作为选择ACL重建方式的参考。
何国超汪青春向孝兵胡星荣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点对点定位器辅助置入固定跟骨骨折载距突螺钉的初步报告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治疗中在点对点定位器的引导下辅助置入固定载距突螺钉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11例(11足)涉及后关节面明显移位的跟骨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8~58岁,平均32岁;左侧4例,右侧7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4例(Ⅱa型2例,Ⅱb型1例,Ⅱc型1例),Ⅲ型7例(Ⅲab型1例,Ⅲac型4例,Ⅲbc型2例).均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其中固定载距突的1枚或2枚螺钉采用点对点定位器引导的方法辅助置入.术后复查X线和CT片,验证螺钉置入载距突的准确性.结果 11例患者术后获2~13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优6例,良3例,可2例;术后Maryland足部评分平均为88分,与术前(3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75,P<0.05).所有患者共置入16枚固定载距突的螺钉,其中1枚穿过载距突前下,1枚进入载距突前方,其余14枚均准确通过后关节面下方骨块,精确率达87.5%.结论 点对点定位器能够帮助术者准确置入固定载距突的螺钉.
张翅袁仕国周孟君何国超丁清和皮安平
关键词:跟骨外科器械骨折固定术
聚乙烯亚胺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兔脂肪干细胞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观察聚乙烯亚胺作为载体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转染脂肪干细胞(ADSCs)的基因表达,探讨转染后细胞的成骨分化效果。方法 取成年日本大耳白兔的颈部脂肪10 g,经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ADSCs,并对其进行表型鉴定,用相对分子质量为13×10-3的聚乙烯亚胺介导BMP-2基因转染至ADSCs,G418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克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MP-2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BMP-2蛋白表达分泌,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钙素和I型胶原蛋白的含量,碱性磷酸酶定量检测,并行茜素红染色,未转染组作对照。结果 从兔脂肪组织中分离出来的第3、6代ADSCs均高表达CD29、CD44,阳性率超过90%,低表达CD34、CD45,阳性率不超过5%,转染细胞有BMP-2 mRNA的转录及其蛋白的表达,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和I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增加,茜素红染色呈阳性反应,对照组呈阴性。结论 聚乙烯亚胺可介导BMP-2基因转染兔ADSCs,BMP-2基因在ADSCs中有效表达并诱导其定向成骨分化。
王清富陈庄洪蔡贤华王华松何国超林冠林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骨形态发生蛋白-2脂肪干细胞基因转染
穴位注射联合骶管冲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0例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骶管疗法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与髓核突出CT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突出位置、大小及形态在CT影像学上的不同表现,回顾性分析13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穴位注射联合骶管疗法的治疗效果。疗效评价参照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定标准,临床资料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及Ridi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穴位注射联合骶管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髓核突出位置、大小及形态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髓核突出位置及形态密切相关(r>0.5)。中央型组与偏侧型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疗效均优于侧隐窝型组与极外侧型组,极外侧型组治疗效果最差;突出髓核矢状径指数在Ⅰ级和Ⅱ级组的患者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效果优于Ⅲ级组;髓核突出形态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凸起型组治疗效果好,破裂型组效果次之,游离型组效果最差。结论:穴位注射联合骶管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髓核突出的大小、位置及形态密切相关,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可以为其判断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刘明汪青春何国超
关键词:穴位注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