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雄
- 作品数:138 被引量:1,277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运聚成藏特征及勘探前景被引量:33
- 2005年
-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异常高温高压的中深层目的层是该盆地新的油气勘探领域。根据新钻探的两口深探井(X井、Q井)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及测井、录井资料,探讨该盆地中深层目的层天然气的运聚成藏条件,分析了中深层目的层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封盖体系,指出该区存在质量相对较好具高突破压力的泥岩封盖层;结合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结果,认为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具有良好的烃源条件。盆地中深层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预测了盆地中深层的有利勘探区带。
- 何家雄夏斌刘宝明刘全稳张树林
- 关键词:莺歌海盆地
-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发育演化与天然气及CO2运聚成藏规律被引量:26
- 2008年
- 泥底辟是南海北部边缘西区莺歌海盆地颇具特色的地震地质异常体,具有低密、低速及高温高压特征,其发育演化及所伴生的热流体上侵活动与天然气及CO2运聚分布乃至富集成藏均密切相关。将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划分为"深埋型"(低幅度弱-中能量泥底辟)、"浅埋型"(高幅度中-强能量泥底辟)及"喷口型"(高幅度特强能量泥底辟)三大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晚期泥底辟及热流体活动不仅为浅层天然气及CO2运聚成藏提供了纵向的高速运移通道和运聚动力条件,促使深部天然气及CO2向浅层大量运移聚集,而且导致盆地具有烃源岩早熟、天然气运聚供大于散的晚期动平衡成藏,以及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控制天然气及CO2运聚规律之特点。
- 何家雄徐瑞松刘全稳孙东山万志峰
- 关键词:莺歌海盆地
-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泥底辟及泥火山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被引量:49
- 2010年
- 泥底辟与泥火山成因机制相同,发育演化特征相似,但最终地质形态及存在形式有所差异.通过深入分析南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泥底辟与东北部台西南盆地泥火山发育展布特点及伴生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指出莺歌海盆地泥底辟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的莺歌海深大凹陷,且沿盆地NW方向呈五行雁行式排列,泥底辟发育演化具有明显的低密、低速和异常高温超压的特点;而台西南盆地泥火山主要展布于南部凹陷陆坡深水区和台湾陆上台南-高雄地区,陆上泥火山多沿深大断裂带分布,地面形态特征类似火山形态,多具有喷口,海域泥火山的海底形态亦与其相似,但研究程度较低.泥底辟及泥火山伴生烃类天然气成因类型较多,但以成熟-高熟煤型烃类气为主;伴生的非烃气CO2和N2丰富,但以无机壳源型CO2为主.泥底辟及泥火山的泥源层均为中新世及上新世海相坳陷沉积的巨厚泥页岩,本身即具生烃潜力,其成熟生烃及其与泥底辟/泥火山运聚通道和底辟伴生构造的良好配置,则构成了其独特的泥底辟/泥火山油气运聚成藏系统,进而控制了这种"泥底辟/泥火山型油气藏"的分布.
- 何家雄祝有海翁荣南崔莎莎
- 关键词:台西南盆地地质地球物理
-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成因及运聚规律与勘探方向被引量:25
- 2010年
- 南海北部新生代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特殊、地球动力学条件复杂、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不同成因类型油气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迄今为止勘探所发现的烃类油气可划分为生物气及亚生物气、热成因正常成熟油气和高熟—过熟油气等3型7类;CO2等非烃气则可划分为3型4类;天然气水合物成因类型可划分为热解气(成熟—高熟)、生物气及亚生物气,但以后者为主。生物气及亚生物气在全区浅层及海底广泛分布;成熟陆源石蜡型油气主要分布于北部湾盆地及珠江口盆地北部裂陷带;成熟—高熟煤型凝析油气主要展布于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及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坳陷陆架浅水区;煤型气及CO2等非烃气则主要富集于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浅层及琼东南盆地东部和珠江口盆地深大断裂发育区;深水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琼东南盆地南部裂陷带及珠江口盆地南部裂陷带等陆坡深水区。因此,根据不同成因油气分布富集规律,可以确定最佳油气勘探方向,优选有利油气富集区带部署钻探,进而达到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之目的。
- 何家雄吴文海祝有海陈胜红崔莎莎龚晓峰
- 关键词:南海北部CO2成因油气勘探领域
-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第三系沉积及主要烃源岩发育特征被引量:45
- 2008年
-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第三系沉积及烃源岩发育,既有巨厚海相坳陷沉积的中新统烃源岩,也有分布广泛的古近系中深湖相烃源岩,油气资源较丰富。根据南海北部边缘新生代沉积盆地结构、构造特征可将其划分为走滑伸展型和断陷裂谷两大类型,前者以新近系巨厚海相坳陷沉积及海相中新统烃源岩发育为突出特点,后者则以古近系陆相断陷裂谷沉积和大规模中深湖相烃源岩、近海(河湖)沼泽相煤系烃源岩发育为主要特征,这些烃源岩的发育展布规律、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母质类型、成熟演化特点以及生烃潜力等均差异较大。
- 马文宏何家雄姚永坚刘海龄万志峰
- 关键词:南海北部
-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处在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及太平洋板块等三大板块交汇处之特殊大地构造位置,亦是古特提斯构造域与古太平洋构造域的混合叠置区,故区域地质背景复杂、盆地形成演化颇具特色、第三系沉积及烃源岩发育(既发育巨厚...
- 何家雄马文宏祝有海龚晓峰
- 关键词:南海北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方向
-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构成特点被引量:35
- 2008年
-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复杂。根据该区天然气勘探及研究程度,迄今为止勘探所发现烃类天然气可划分为生物气及生物-低熟过渡带气(亚生物气)、成熟-高熟油型气及煤型气以及高熟-过熟天然气等3大成因类型;非烃天然气CO2可划分为壳源型(有机/无机)、壳幔混合型及幔源型等3型4类。生物气及亚生物气在莺—琼盆地及珠江口盆地浅层广泛分布,气源来自上新统及第四系海相沉积;成熟油型气主要分布于北部湾、琼东南东北部及珠江口盆地,气源来自始新统中深湖相偏腐泥型烃源岩;成熟-高熟煤型气及高熟-过熟天然气,则主要展布于莺—琼盆地及珠江口盆地部分地区,前者气源主要由渐新统煤系和中新统海相偏腐殖型烃源岩所供给,后者气源则来自不同类型高熟-过熟烃源岩。CO2则主要富集于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浅层及琼东南盆地东部和珠江口盆地部分区域,气源分别来自受泥底辟热流体活动影响强烈的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和深部地幔活动。
- 何家雄姚永坚刘海龄万志峰
- 关键词:南海北部生物气
-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及运聚规律与勘探新领域被引量:11
- 2011年
- 根据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天然气(烃类气和非烃气)及非常规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与研究,对所发现的烃类天然气、CO2等非烃气及天然气水合物等进行了类型划分。生物气及亚生物气在全区海底及浅层广泛分布,气源来自上新统及第四系海相沉积;成熟油型气(油田伴生气)主要分布于北部湾盆地及珠江口盆地北部裂陷带主要油气田分布区,其气源来自始新统中深湖相偏腐泥混合型烃源岩;成熟—高成熟及过熟煤型气主要富集于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辟带浅层和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及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坳陷陆架浅水区,气源主要来自渐新统煤系和中新统海相偏腐殖型烃源岩;深水油气分布于珠江口盆地南部及琼东南盆地南部等深水区,油气主要来自始新统中深湖相腐泥—腐殖混合型烃源岩、下渐新统煤系烃源岩和部分上渐新统偏腐殖型海相烃源岩。CO2等非烃气主要展布于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浅层和琼东南盆地东部及珠江口盆地深大断裂发育区,气源分别来自受泥底辟热流体活动影响强烈的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和深部火山幔源活动;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深水区,其气源主要由深水区海底沉积物生物化学作用和深部成熟烃源岩所供给。因此,根据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气源构成特点及分布富集规律,可以优选有利天然气富集区带部署勘探,进而提高天然气勘探成功率。
- 何家雄马文宏祝有海龚晓峰
- 关键词:南海北部
- 中国东部及近海陆架盆地CO_2成因及运聚规律与控制因素研究被引量:52
- 2005年
- 在中国东部及近海陆架盆地已发现的CO2气藏(田)和大量高含CO2油气藏的大量地质地化资料的基础上,将CO2分为壳源型、壳幔混合型和火山幔源型三大成因类型。中国东部陆上诸断陷盆地与东海盆地及琼东南盆地东部、珠江口盆地的CO2气藏及高含CO2油气藏中的CO2均属典型的火山幔源型成因,CO2气源主要来自地壳深部幔源火山活动所产生的大量CO2,其运聚富集规律主要受控于幔源型火山活动与沟通深部气源的基底深大断裂的导气作用。莺歌海盆地CO2气藏及含CO2气藏中的CO2则属于壳源型及壳幔混合型成因,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晚期分层分块多期的局部上侵活动与巨厚的海相含钙砂泥岩的物理化学综合作用,其运聚分布规律具多期和分层分区的特点。根据不同成因类型CO2运聚成藏规律,可以追踪其气源,分析和预测天然气尤其是CO2的运聚分布规律,综合评价CO2资源潜力,为天然气勘探部署及决策提供依据,降低勘探风险。
- 何家雄夏斌刘宝明张树林
- 地球流体活动--火山、泥火山/泥底辟及含气陷阱与油气运聚
- 本文拟重点剖析火山、泥火山/泥底辟及含气陷阱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深入探讨其发育演化过程、展布特点及其与油气运聚成藏的成因联系,旨在抛砖引玉为综合预测乃至勘探评价这种特殊类型油气藏提供借鉴和指导,进而为勘探发现更多这种特殊...
- 何家雄卢振权陈胜红翁荣南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