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新飙

作品数:17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脓毒
  • 8篇脓毒症
  • 4篇通气
  • 3篇预后
  • 3篇重症
  • 3篇重症监护
  • 3篇重症监护病房
  • 3篇机械通气
  • 3篇监护
  • 3篇监护病房
  • 3篇病房
  • 2篇药性分析
  • 2篇适应性支持通...
  • 2篇通气模式
  • 2篇脓毒症患者
  • 2篇皮素
  • 2篇评分
  • 2篇浅快呼吸指数
  • 2篇综合征
  • 2篇细胞

机构

  • 17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何新飙
  • 5篇闫素英
  • 5篇赵伟
  • 2篇胡轶鹏
  • 1篇魏殿军
  • 1篇刘毅
  • 1篇丁红叶
  • 1篇王洪霞
  • 1篇王斌
  • 1篇李真玉
  • 1篇赵岳
  • 1篇田虹
  • 1篇冯丽伟
  • 1篇金瑞芳
  • 1篇张燕

传媒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171例脓毒症患者,分离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71例脓毒症患者中,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37例,分离培养出 45株铜绿假单胞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期抗菌药物使用史(or=4.291,95%ci:1.727~10.662)、住icu时间(or=1.117,95%ci:1.058~1.181)、机械通气(or=3.400,95%ci:1.348~8.579)以及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or=3.339,95%ci:1.322~8.434)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药敏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寨肟的耐药率最高(68.9%),18株(40%)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足icu常见的病原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严格执行各种有创导管的无菌操作是减少铜绿假单胞菌耐约的重要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drug-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methods totally 171 patients with sepsis admitted in icu were enrolled. pathogenic bacteria culture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s were performed. spss10. 0 software was used f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result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was confirmed in 37 patients, and 45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isolated. logistic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recent antibiotics use ( or = 4. 291 , 95% ci: 1. 727-10. 662) , length of icu stay (or = 1.117, 95% ci: 1.058-1. 181) ,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r = 3.400, 95% ci: 1.348-8.579) an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or =3. 339, 95% ci: 1.322-8.434)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the resistance rate of cefotaxime was the highest (68.9%) and 18 strains (40%) were multidrug-resistant. conclusion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is common in icu and it is usually multid
何新飙赵伟
关键词:抗药性
影响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果的因素分析
2010年
目的 研究自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两种通气模式对撤机后果的影响,并比较常规撤机指标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 60例需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两组:ASV组(n=27)和BiPAP组(n=33).床旁监测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VE)、阻力(R)、顺应性(C);在自主呼吸试验30 min时分别测定RR、VT并计算浅快呼吸指数(RSB).结果 两组平均带机时间分别为ASV(5.9±2.4)d;BiPAP(6.6±3.0)d.与BiPAP组相比,ASV组患者RSB较低[(68±19)次/(min·L)vs(80±22)次/(min·L),P<0.05],VT较高[(387±73)ml vs(339±64)ml,P<0.05)],而撤机成功率无显著性提高(81.5% vs 78.8%,P>0.05).以撤机后果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RSB与机械通气时间(DMV)是回归模型中有显著性的两个指标.常规撤机指标RSB、RR、VE和VT的ROC曲线显示RSB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ASV和BiPAP是两种较好的通气模式,二者具有相似的撤机后果.ASV在预防浅快呼吸和操作简单两方面优于BiPAP.RSB在预测撤机后果上优于常规撤机指标,对呼吸机撤离有一定指导意义.
何新飙赵伟闫素英胡轶鹏
关键词:浅快呼吸指数呼吸机撤离
自动适应性支持通气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两种通气模式的比较研究
目的:机械通气的撤机后果受通气模式的影响,研究自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两种通气模式对撤机后果的影响,比较常规撤机指标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60例需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
何新飙闫素英王洪霞刘毅胡轶鹏
关键词:浅快呼吸指数呼吸机撤离
文献传递
脓毒症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患者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对160例脓毒症患者,收集个人和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急性肝功能障碍分为脓毒症组和肝功能障碍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阐明脓毒症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可能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生化指标、血浆内皮素-1(ET-1)、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SOFA)评分的关系。结果在160例脓毒症患者中,出现急性肝功能障碍的患者25例,发生率1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饮酒(OR=4.102,95%CI1.288-13.063)、心功能不全史(OR=4.109,95%CI1.352—12.493)以及低血压(OR=5.833,95%CI1.712-19.868)为脓毒症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除氧合指数(PaO:/FiO2)、血小板(PLA)、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外,肝功能障碍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D)、肌酐(Cre)、血糖波动范围(R)、动脉血乳酸(Lac)、血浆ET-1、SOFA评分都高于脓毒症组;肝功能障碍组病死率高于脓毒症组。结论长期饮酒、心功能不全史以及低血压为脓毒症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肝功能障碍组具有较高的动脉Lac、血浆ET-1和SOFA评分,预示预后不良。
赵伟何新飙
关键词:脓毒症内皮素-1
机械通气患者二次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研究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的二次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二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使用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各项资料和化验指标,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回归方法分析二次插管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二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拔管前白蛋白、拔管前血红蛋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营养状态、APACHEⅡ评分、咳痰能力、机械通气时间、痰液的量、住ICU时间,为患者二次插管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拔管前白蛋白,拔管前血红蛋白为影响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二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拔管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是影响患者二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冯丽伟冯丽伟赵岳王斌李真玉
关键词:机械通气影响因素
影响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烧)伤、休克、感染、外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合并感染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 ic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脓毒症已成为导致住院尤其是ICU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脓毒症患者常并发脏器功能障碍,导致治疗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寻找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就可以指导临床医生提前干预,达到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目的。
赵伟何新飙
关键词:脓毒症预后研究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联合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 100例脓毒症患者按28 d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清PCT和SOFA评分。通过Logistic回归确认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血清PCT和SOFA评分组合预测脓毒症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死亡组血清PCT、SOFA评分高于生存组(t=10.205,P<0.05;Z=-14.856,P<0.05)。血清PCT、SOFA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78,P<0.05;OR=1.473,P<0.05)。血清PCT检测联合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28 d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0.933大于单独使用PCT和SOFA评分的面积(0.883,0.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7,P<0.05;Z=2.040,P<0.05),且PCT联合SOFA评分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也较单独指标有所提高(以SOFA评分8.5分为最佳cutoff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3%和78.2%;以血清PCT 3.15 ng/mL为最佳cut-off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4%和82.1%;PCT联合SOFA评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和84.6%),PCT联合SOFA评分的灵敏度与PCT、SOFA评分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0,P<0.05;χ^(2)=16.997,P<0.05);血清PCT检测联合SOFA评分的特异度与PCT、SOFA评分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10,P<0.05;χ^(2)=7.607,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联合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效能良好,优于单一指标。
崔航何新飙
关键词:降钙素原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脓毒症疾病预后
高浓度氧诱发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的探讨
2008年
目的:探讨高浓度氧造成急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将雄性6周龄Wistar鼠30只分为对照组(空气中饲养,n=20)和实验组(暴露在90%~95%氧气中72h,n=10)。结果:实验组动物外周血中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动物外周血RBC、Hb计数随高浓度氧暴露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对照组中动物体质量持续增长,而实验组动物体质量首日轻度增加,第2天开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对照组气管肺泡清洗液(BALF)中以巨噬细胞为主,而实验组BALF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实验组动物均出现双侧胸水。结论:中性粒细胞动员并进入肺组织是高浓度氧诱发急性肺损伤的明显特征;营养不良可能是诱发急性肺损伤的因素之一,早期抑制中性粒细胞进入肺组织和纠正营养不良是治疗高浓度氧诱发急性肺损伤的重要途径。
何新飙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白细胞
机械通气模式和撤机指标的新进展被引量:5
2010年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若不把握适当的时机使患者脱离呼吸机,常引起许多严重并发症[1-2],如通气机所致肺损伤、通气机相关性肺炎、循环抑制等;同时机械通气耗资大,因此,及时撤机十分重要[3-4]。
何新飙闫素英
关键词:机械通气
中性粒细胞在高浓度氧诱发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测定鼠支气管肺泡清洗液中细胞成分,阐明高浓度氧诱发急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20只雄性6周龄[(226±53.6)g]Wistar鼠被分为3组:(1)对照组(空气中饲养,n=6)。(2)实验组1(暴露在90%~95%氧气中24~48h,n=7)。(3)实验组2(暴露在90%~95%氧气中72h,n=7)。实验中动物可自由进食和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2的支气管肺泡清洗液中总细胞数减少[(3.81±0.35)×105/ml,(2.53±0.77)×105/ml];巨噬细胞数减少[(3.80±0.36)×105/ml,(2.09±0.59)×105/ml];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0,(43.56±42.63)×103/ml]。实验组2的动物都出现双侧胸水。结论:中性粒细胞动员并进入肺组织是高浓度氧诱发急性肺损伤的明显特征,损伤的发生与暴露时间有关。提示早期抑制中性粒细胞进入肺组织是治疗高浓度氧诱发急性肺损伤的重要途径。
何新飙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急性肺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