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泽

作品数:51 被引量:28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领域

  • 2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5篇污染
  • 14篇地下水
  • 12篇土壤
  • 11篇油污染
  • 11篇石油污染
  • 8篇污灌
  • 7篇油气
  • 7篇污染土
  • 7篇污染土壤
  • 6篇石油污染土壤
  • 6篇微生物
  • 6篇污灌区
  • 6篇污染物
  • 5篇油气勘探
  • 5篇有机污染
  • 5篇自然衰减
  • 5篇硫酸盐
  • 5篇勘探
  • 4篇氧化菌
  • 4篇生物修复

机构

  • 51篇中国地质科学...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有色金属矿产...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武警黄金第二...
  • 1篇北京市市政四...

作者

  • 51篇何泽
  • 31篇张胜
  • 29篇张翠云
  • 29篇宁卓
  • 25篇殷密英
  • 18篇马琳娜
  • 14篇李政红
  • 13篇张敏
  • 10篇陈立
  • 9篇张发旺
  • 5篇孙振华
  • 3篇王翠玲
  • 3篇甄世军
  • 2篇张翼龙
  • 2篇王金翠
  • 2篇崔海炜
  • 2篇石迎春
  • 2篇吕晓立
  • 2篇靳盛海
  • 2篇张英

传媒

  • 6篇南水北调与水...
  • 5篇全国地下水与...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地球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水文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当代农业(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部热水硫酸盐还原菌微滴数字PCR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背景】地下深部存在一个生物圈,深部沉积岩、玄武岩、花岗岩和变质岩等岩性环境的微生物群落已被调查,而地下深部碳酸盐岩岩溶-裂隙热储层微生物群落特征仍然不清。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是地下深部频繁检出的微生物。【目的】建立快速准确定量深部热水硫酸盐还原菌的微滴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方法】以SRB的功能基因dsrB为检测目标,优化SRB ddPCR技术的退火温度,考察其线性范围、敏感性、重复性和特异性,并将该技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SRB ddPCR技术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4℃,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10^0-1.1×10^5copies/μL-DNA,相关系数R^2为0.996,检出限为1copy/μL-DNA,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差优于9%,对3种非SRB人工构建的质粒均没有扩增,显示该技术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敏感性、重复性和特异性。利用该技术对冀中地热区深部热水、浅层水和土壤样品进行了检测,平均含量分别为(4.0±8.4)×10^3 copies/mL、(1.6±3.5)×10^2 copies/mL和(1.5±1.2)×10^3 copies/g-dw。与浅层水和土壤相比,深部热水富含SRB菌。【结论】为了提高地下深部生物圈认识和合理开发利用深部热水,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SRB ddPCR检测技术,同时为其他指示菌检测技术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赵佳怡甄世军张翠云张翠云张胜殷密英宁卓
关键词:硫酸盐还原菌
石家庄污灌区水土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自然衰减作用
为了查明污灌区水土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的自然衰减作用,本文采集了一组污灌渠水样,9组地下水样;一组污灌渠底泥样,8组土壤样。本次检测挥发性有机污染物26项,有机氯农药9项,多环芳烃1项。检测结果表明,污灌区水土环境中有机污...
殷密英张胜李政红马琳娜何泽宁卓张翠云
关键词:水土环境有机污染物
采油井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布被引量:19
2018年
为了评价采油井场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潜力,选取油井旁持续污染区(W)、井场曾经污染区(S)、原泥浆池区(M)和周边农田区(F)这4个不同位置,对0~400 cm不同深度土壤进行调查取样.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品16S rRNA基因V4区序列进行测定,结合石油含量、三氮等物化性质,分析了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及其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减少了土壤的生物多样性,石油含量、盐度是造成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最主要环境因子.通过组间差异分析发现,W和M土壤不仅存在着大量的石油降解细菌,其中的高盐样品中还含有嗜盐石油降解古菌.S与F具有相似的群落结构,表明石油烃的自然衰减.因此,该井场具有丰富的石油修复菌种资源,具有很好的微生物修复潜力.
蔡萍萍宁卓何泽何泽石建省
关键词:石油污染群落结构石油降解菌
含1,2-二氯乙烷和硫酸盐地下水的模拟修复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1,2‑二氯乙烷和硫酸盐地下水的模拟修复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是将顶部敞口的长方形箱式壳体自左向右依次分隔为污染源段、污染物迁移转化段和污染物修复段;所述污染物修复段的样品空间层自左向右依次为填充过硫酸盐...
崔海炜靳盛海吕晓立王金翠张英何泽
某废弃采油井场周边土壤石油污染及微生物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以某废弃采油井井场做为研究对象,对油井不同方位、距离和深度剖面土壤石油含量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测试,并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场地细菌和真菌生物量展开调查,以期能够为修复工作提供数据基础。结果显示,该场地遭受了严重石油污染和盐碱污染。土壤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 rDNA定量调查结果显示,细菌和真菌的生物量均高于普通土壤,尤其石油含量与细菌16S rDNA基因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土壤的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变弱。通过土壤三氮的测定,结合石油和微生物量的对比得出,嗜油微生物大量生长导致了土壤硝化作用的减弱和NH4+的积累、土壤N素的缺失和土壤健康及稳定性的减弱。因此,有必要对该污染场地进行治理。基于分析数据,提出了一些该污染场地的修复建议。
宁卓张翠云张胜刘雅慈何泽殷密英
关键词:石油污染微生物RDNA
土壤中六价铬提取方法试验研究被引量:22
2010年
选用KH2PO4、Na2CO3、NaHCO3、KCl4种盐溶液作为提取剂,以电磁搅拌器、超声波振荡器两种提取方法,开展了土壤中六价铬提取方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4种提取剂提取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KCl>NaHCO3>Na2CO3>KH2PO4。用电磁搅拌器搅拌比用超声波振荡器振荡提取效果好。因此,使用0.4mol/L的KCl提取液,电磁搅拌器搅拌提取土壤中六价铬的效果最好,土壤中六价铬含量大于10mg/kg时,提取率可达80%以上。
马琳娜李政红张胜殷密英何泽张翠云
关键词:六价铬土壤
石油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混合菌群的构建与优化被引量:4
2013年
以河南濮阳油田超重质原油为研究对象,从污染井场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出几株高效降解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由于不同类型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目标和方式有所不同,而将3类不同类型菌种进行排列组合进行降解实验,最终优选出一组石油降解优势菌群。该文还利用正交优化法对降解菌的最佳添加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最佳接种量为X25:1.5%,Z3:1%,X18:1%,Z28:2%。利用该优化结果进行降解实验,石油的降解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在对濮阳、南阳和延长油田不同原油进行为期8d的降解实验中,显示了较高的降解效率,降解率分别为56.93%、65.66%、82.69%。实验证明,该降解菌群能不仅能有效够降解超重油,而且对重质原油和轻质原油表现出更好的降解能力。因此,该研究为石油污染物的降解提供了有效的菌种资源。
宁卓刘雅慈张胜张翠云何泽
中原地区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对中原油田石油残留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实验研究,利用优化原位土著微生物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修复技术,进行了土壤中石油残留污染的室内模拟降解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土壤中残留石油含量在13420.0mg/kg、10220.0mg/kg、8660.0mg/kg、时,经过56d微生物的降解实验,土壤中石油含量降解可达62.67%~72.4%,为土壤石油残留污染的修复提供了技术方法和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张胜陈立李政红张翠云殷密英何泽孙振华马琳娜宁卓张发旺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修复
地下水污染自然衰减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0年
监测自然衰减法作为地下水污染修复的一种可选方法已得到普遍认可,执行监测自然衰减法之前必须进行自然衰减有效性评价。综述了国内外地下水污染自然衰减研究进展,特别是我国在污灌区水土污染自然衰减研究进展,介绍了在不同土地利用下厚近30m包气带和地下水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氮同位素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张翠云张胜殷密英马琳娜何泽宁卓
关键词:自然衰减地下水包气带污灌区
某石油污染含水层降解能力地球化学评估被引量:5
2018年
含水层降解能力是石油类污染场地监控自然衰减需获取的重要参数.通过测定某石油污染场地地下水电子供体(苯系物﹑化学耗氧量)和电子受体/产物(DO﹑NO_3^-﹑Mn^(2+)﹑Fe^(2+)﹑SO_4^(2-)和HCO_3^-)等地球化学指标,分析了电子供受体分布规律,确定了电子受体背景值,采用传统地球化学评估法,计算了所有单井降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入累积概率曲线法,更科学的评估了场地含水层降解能力,结合地下水更新能力,估算了污染物降解速率;同时,划分了含水层降解能力强弱区.结果显示:该场地单井降解能力为36.49~70.05mg/L,其累积概率拟合曲线符合F(x)=0.008e^(0.07x)指数模型,以此评估含水层降解能力为57.83mg/L.以径流量132m^3/d估算地下水更新能力,估算污染物降解速率为2790kg/a;强降解能力区位于下游源区,面积约为5100m^2,占场地总面积的5.3%;地下水中硫酸盐﹑硝酸盐消耗严重,强化硫酸盐还原和反硝化作用可能是该场地管理修复的一个有效方法.
宁卓郭彩娟蔡萍萍张敏张敏陈宗宇
关键词:石油污染降解能力电子受体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