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广琪
-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松果体脑砂与胶原纤维关系的SEM观察和能谱化学元素分析
- 樊宇兵王保芝侯广琪王丽李向印王建钦
- 文献传递
- 心脏窦房结的神经支配
- 1980年
- 在40年代国外不少学者已对犬、恒河猴和人心脏窦房结的神经支配进行了研究,如Nonidez^([1])和Stotler^([2])等。近年来Llorca^([3])等用组织切片法观察两个人胚窦房结及其邻近区域的神经支配。Wellens^([4])在书中提到,用荧光显微镜测定儿茶酚胺,用染色确定胆碱脂酶的研究,发现窦房结具有丰富的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纤维。国内关于心传导系神经支配的研究仅见到郑国璋^([5])报道过房室结的资料,关于窦房结的神经支配尚未见到记述。迄今为止,关于窦房结内的神经节尚未见有报道。James^([6])认为神经节位于窦房结周围而不在其实质内。国内文献对于窦房结内神经节的存在持否定意见。
- 侯广琪韩云明曹玉纯
- 关键词:窦房结外膜心脏传导系统神经节神经支配心脏
- 家兔胃的迷走神经切断术对人造溃疡修复影响的实验形态学观察
- 1980年
- 本研究对10只家兔(其中3只为正常组,2只为对照组,5只为迷走神经切断组)进行了实验性观察,其结果如下:1.对照组动物的人造溃疡在择期杀死时均未痊愈,而迷走神经切断组动物的人造溃疡除两例实行胃前迷走神经切断术的动物未痊愈外,其余的均已痊愈。2.在电镜下观察,对照组动物的壁细胞和胃酶细胞与正常组动物的同类细胞相比,没有发生显著的改变。但迷走神经切断组动物与正常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同类细胞相比,却发生了显著的退行性改变。壁细胞变化特点是,核呈现不同程度的浓缩和深染;细胞内小管的微绒毛变短变粗或萎缩,排列不规则,微绒毛间间隙加大;管囊泡明显扩张和稍显增多;线粒体嵴模糊不清;溶酶体增多;高尔基复合体变形。胃酶细胞变化特点是,核浓缩;酶原颗粒减少或排空;溶酶体增多;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排列紊乱呈网状,其上的核朊粒明显减少;高尔基复合体变形。3.作者在电镜下观察到家兔胃粘膜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嗜银细胞,尤以神经切断组动物内为多,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根据大体标本和电镜观察,本文为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溃疡病的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形态学依据。
- 侯广琪韩云明魏宝林袁桂琴应国华李向印李淑荣赵玉珍
- 关键词:迷走神经切断术神经切除术家兔微绒毛
-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子宫血管铸型及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
- 1990年
- 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方法,对1979~1987年行子宫切除术患者86例(恶性葡萄胎51例、绒毛膜癌35例)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①对葡萄胎病人应仔细检查子宫角处有无突出和胀满感;②行诊刮时要特别注意子宫角处,避免穿孔;③B超检查时,要注意子宫角处有无侵蚀病灶;④行宫腔镜检查时,要仔细观察宫角处有无病灶;⑤行腹腔镜检查时,要注意观察宫角处有无突出,或紫蓝色结节出。
- 董英张国庆李栓芳韩云朋侯广琪雷琦
- 关键词:子宫癌血管铸型扫描电镜子宫
- 大鼠输卵管结扎术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血浆雌二醇水平及其形态学的变化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术后子宫内膜形态学变化及月经失调的发病机理。方法分别对 12只正常大鼠及 14只扎管后大鼠的动情前期和动情期血浆雌二醇 (estradiol,E2 )和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 (endometrialestrogenreceptor ,EEr)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adioimmunoassay ,RIA)和过氧化物酶 抗过氧化物酶法 (peroxidaseantiperoxidase,PAP)进行测定 ,观察了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动情前期血浆E2 水平和EEr含量明显高于动情期 ;子宫内膜粘膜大乳头及空泡状粘液细胞在动情前期较多 ,动情期明显减少 ;扎管后动情前期血浆E2 水平基本不变 ,但EEr含量明显减少 ,粘膜大乳头较对照组动情前期明显增多 ,空泡状粘液细胞减少 ;扎管后动情期血浆E2 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EEr含量及粘膜大乳头均较对照组动情期增加。结论结扎术后输卵管卵巢系膜间血管网被破坏 ,影响子宫的血供及激素由卵巢到子宫的传递 ,并破坏卵巢的黄体化过程 ,雌、孕激素比例失调 ,EEr合成发生障碍 。
- 张明曹全伟马春玲侯广琪
- 关键词:输卵管结扎术雌激素受体雌二醇子宫内膜
- 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侧副循环建立过程的研究
- 1979年
- 前言从目前的文献报道来看,研究人的冠状动脉分支、分布类型和侧副循环等方面的资料比较多,主要有James(1961,1970)^([1,2]),遵义医学院等(1977)^([3])和本文作者(1978)^([4])等。在临床方面,自从Sones和Nordenstrom^([5])成功地进行了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以来,冠状动脉病的研究有了新的开展。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方面研究人的冠状动脉分支,侧副循环的形成及其机能意义者颇多,主要有Abrams等(1969)^([6]),Guglielmo(1971)^([7]),Paulin(1971)^([8])和Levin(1974)^([9])的。
- 雷琦廖瑞侯广琪魏宝林韩云明袁桂琴张朝佑
- 关键词: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理性梗塞区电诊断图家兔左前降支
- 窦房结动脉和房室结动脉的观察被引量:5
- 1979年
- 窦房结和房室结是心传导系的重要部分,对滋养这两个结的窦房结动脉和房室结动脉的解剖知识,不论基础医学工作者或临床医生都比较重视。早在1907年,Keith和Flack发现窦房结时,即开始描述了窦房结动脉^([1])。这支血管除营养窦房结外,还分布至上腔静脉口附近,故Gross^([2])又称其为上腔静脉口支(r.ostii cavaesuperioris)。由于它首经Keith和Flack描述,也称为Keith-Flack动脉。James认为窦房结动脉名称比较适宜,简短清楚、含意明确,故目前常应用此名。
- 张朝佑韩云明魏宝林侯广琪廖瑞袁桂琴雷琦
- 关键词:窦房结动脉外径心脏传导系统房室结右冠状动脉
- 冠状动脉分支及类型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2
- 1979年
- 从历史上看,研究冠状动脉最早的是Vesalius^([1])(1538)。随后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基础科学到临床医学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冠状动脉作了研究。在这方面突出的有James^([2])(1961)。近年来心脏外科的迅速发展,心血管造影术和心导管插入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冠状动脉的形态学特点就显得更重要了。国内先后已有潘铭紫^([3])(1934),张炳常^([4])(1957),孙廷魁等^([5])(1959),徐恩多^([6])(1963),浙江医大解剖组^([7,8])(1963,1966),陈国芬^([9])(1965)和吴晋宝等^([10])以及最近遵义医学院等^([11])(1977)在这方面做了报道。
- 雷琦张朝佑韩云明侯广琪魏宝林袁桂琴廖瑞
- 关键词:心脏外科心血管造影术心导管插入术形态学特点
- 松果体脑砂与胶原纤维关系的SEM观察和能谱化学元素分析
- 本文应用NaOH化学消蚀法制备人体果体胶原纤维组织支架和脑砂,并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化学元素分析,以探讨松果体钙化或脑砂形成与胶原纤维的关系.
- 樊宇兵王保芝侯广琪王丽李向印王建钦
- 关键词:松果体胶原纤维扫描电镜
- 文献传递
- 松果体脑砂与胶原纤维关系的SEM观察和能谱化学元素分析
- 2001年
- 樊宇兵王保芝侯广琪王丽李向印王建钦
- 关键词:松果体胶原纤维SEM分析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