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俊

作品数:33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会议论文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催化
  • 11篇加氢
  • 10篇催化剂
  • 8篇CO
  • 8篇CO加氢
  • 7篇合成气
  • 6篇低碳醇
  • 6篇碳醇
  • 5篇氧化物
  • 5篇CO氧化
  • 4篇一氧化碳
  • 4篇复合氧化物
  • 4篇SIO2
  • 3篇焙烧
  • 3篇焙烧温度
  • 3篇
  • 3篇CO低温氧化
  • 2篇溶胶
  • 2篇助剂
  • 2篇铑基催化剂

机构

  • 30篇上海应用技术...
  • 5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上海大学
  • 1篇浙江中烟工业...

作者

  • 33篇俞俊
  • 26篇毛东森
  • 13篇郭强胜
  • 11篇卢冠忠
  • 10篇韩璐蓬
  • 6篇杨志强
  • 4篇吴贵升
  • 3篇王倩
  • 2篇陈桂娥
  • 2篇郭晓明
  • 2篇方珍妮
  • 2篇石勇
  • 2篇马琰
  • 1篇储国海
  • 1篇沈凯
  • 1篇詹望成
  • 1篇吴仁春
  • 1篇毛海舫
  • 1篇周国俊
  • 1篇徐丽芳

传媒

  • 5篇物理化学学报
  • 4篇上海应用技术...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化学教育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山东化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第十八届全国...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u/CeO_2-TiO_2表面物种在还原和CO氧化过程中的变化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eO2-TiO2载体,再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Au/CeO2-TiO2催化剂.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FT-IR),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方法考察了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性能.结果表明,CeO2的存在有效抑制TiO2晶粒的长大,增加TiO2的比表面积和晶格应变,从而增强了Au和载体中TiO2的相互作用,使得催化剂表面的氧化能力显著增强.结合原位CO吸附的FT-IR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的还原预处理能有效改变催化剂表面氧物种的组成,并对不同氧物种在CO低温氧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俞俊吴贵升毛东森卢冠忠
关键词:CO氧化表面物种
化工原理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2
2015年
化工原理系列课程主要包含了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及化工原理仿真实习,该系列课程是我校化工及邻近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这一系列课程的教学水平,对培养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化工专业素质和工程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课程教学具体设计方案、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等方面介绍了我院在化工原理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陈桂娥顾静芳石勇俞俊徐孙杰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改革
铜铈钛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催化一氧化碳氧化反应的性能
2010年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钛含量的铜铈钛复合氧化物催化剂(Cu0.1CCe0.9-xTixO2,X=0~0.3),采用微反-色谱评价装置考察了Cu0.1Ce0.9-xTixO2催化CO氧化反应的活性,并采用氮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以及程序升温还原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量Ti(X≤0.15)的加入,提高了Cu0.1Ce0.9-xTixO2催化剂中CuO的分散度,从而提高了其催化活性。而当Ti含量过高(X=0.3)时,Cu0.1Ce0.9-xTixO2催化剂中CuO的分散度反而降低,从而导致其催化活性显著降低。
王倩毛东森方珍妮俞俊杨志强
关键词:CO氧化共沉淀
氨水预处理对Cu-Fe/SiO2催化合成气制低碳醇反应性能的影响
近年来,有关合成气制低碳醇的Cu-Fe基催化剂的报道日益增多,并显示出良好的性能,但也存在醇类选择性低、烃类选择性较高和产物含水量大等问题[1],故其性能仍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本文采用氨水改性载体二氧化硅,通过研究CO在...
鲁瑞丽毛东森俞俊郭强胜
关键词:氨水CO加氢低碳醇
载体对Pd-Cu/活性炭催化剂在消除卷烟主流烟气中CO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d-Cu/活性炭催化剂,用脉冲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对模拟卷烟主流烟气(4.4CO-4.2H2O-19.2O2-72.2He)(体积分数,%)中CO的常温催化氧化性能,系统研究了不同的活性炭载体对催化剂的CO常温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催化剂对CO氧化反应的活性顺序为:椰壳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CAC)<木质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WAC)<超级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SAC),并且活性炭载体对催化剂的反应诱导期也存在显著的影响.对催化剂的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活性炭载体表面上含氧官能团含量不同,影响催化剂表面Pd和Cu的存在状态,使得SAC催化剂上的Pd只以Pd2+形式存在,而CAC和WAC催化剂上的Pd以Pd2+和Pd0形式存在,导致SAC催化剂比CAC和WAC两种催化剂具有更好的CO催化氧化活性.使用催化剂接装的三段式复合滤嘴试验卷烟,与对照卷烟相比,卷烟主流烟气中CO的释放量都有所降低,其中添加SAC催化剂的效果最为明显.如果将Pd的负载量增加为3.4%(w),SAC催化剂对卷烟主流烟气中CO的去除率高达25.4%.
詹望成周国俊储国海沈凯俞俊王爱勇苏娜卢冠忠郭杨龙
关键词:卷烟烟气一氧化碳活性炭
Fe对Rh/SiO2基催化剂作用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俞俊毛东森郭强胜韩璐蓬
关键词:FECO加氢原位红外光谱
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初探被引量:6
2016年
提出了培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建设理念。针对建设应用型专业的目标,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设计了改革方案,并进行了初步探索。
俞俊陈桂娥姜飞石勇毛海舫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型专业
La_2O_3助剂对Au/TiO_2催化氧化CO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以及La2O3-TiO2载体,再用沉积沉淀法制备Au/TiO2和Au/La2O3-TiO2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CO氧化反应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La2O3助剂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催化氧化CO的活性.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脱附(TPD)、N2吸附-脱附(BET)表征结果表明,La2O3助剂不仅提高了催化剂比表面积,抑制了TiO2晶粒尺寸的长大,并且增强了TiO2的晶格应变,在O2气氛吸附过程中主要在TiO2表面形成O-物种.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结果进一步表明,La的掺杂不仅提高了吸附在Au活性位CO的氧化速率,还使TiO2表面形成第二种活性位,从而显著提高了催化活性.
俞俊吴贵升毛东森卢冠忠
关键词:CO催化氧化TPDFT-IR
Ce添加对Cu-Fe/SiO_2催化合成气制低碳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11年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添加不同Ce含量(相对于SiO_2的摩尔分数为0-20%)的Ce-Cu-Fe/SiO_2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其催化CO加氢合成低碳醇反应的性能,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低温N_2吸附、程序升温还原(H_2-TPR)、CO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CO-FTIR)和CO程序升温脱附(CO-TPD)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吸:添加适量的Ce,一方面降低了Cu的晶粒大小,提高了Cu的分散度,进而提高了对CO的吸附能力;另一方面掺入的Ce和Cu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提高了CO解离和非解离吸附的能力,从而有利于CH_x的生成和CO的插入反应.上述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同时提高了Cu-Fe/SiO_3催化剂的活性和醇的选择性.当Ce含量为10%时,在压力为3.0 MPa,温度为250℃,空速为6000 mL·g^(-1)·h^(-1)和H_2/CO摩尔比为2的反应条件下,Ce-Cu-Fe/SiO_2催化剂上醇的时空产率达到121.0 g·kg^(-1)·h^(-1),比未添加Ce的Cu-Fe/SiO_2催化剂的时空产率(58.0 g·kg^(-1)·h^(-1))提高了一倍以上.
毛东森郭强胜俞俊韩璐蓬卢冠忠
关键词:合成气催化加氢低碳醇
Rh-Mn-Li/ZrO2/SiO2催化合成气制碳二含氧化合物的研究
乙醇、乙醛和乙酸等碳二(C)含氧化合物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而且乙醇还是理想的车用燃料及汽油添加剂。目前,C含氧化合物都是以石油或粮食为原料生产的。近年来,随着原油及粮食供应的日益短缺,促使人们寻求替代C含氧化合物传统生产...
徐善凤孙超韩璐蓬俞俊毛东森
关键词:合成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