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硕
- 作品数:12 被引量:219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兴蒙造山带中段北部晚古生代两期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 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长期以来是地质学家研究的焦点区域.内蒙古巴彦乌拉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中段北部苏尼特左旗以北,广泛出露晚古生代宝力格组火山—沉积地层和酸性侵入岩体.本文对阿尔善宝拉格附近的宝力格组中性火山岩和侵...
- 李可张志诚冯志硕李建锋汤文豪罗志文陈彦
- 关键词:锆石LA-ICP-MSU-PB定年碱性花岗岩
- 文献传递
- 内蒙古中部巴彦乌拉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火山岩锆石SHRIMP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6
- 2014年
- 内蒙古巴彦乌拉地区广泛出露宝力格组火山-沉积地层。其中流纹岩样品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307.1±6.3Ma和308.9±1.8Ma,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宝力格组火山岩确切喷发时间应为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样品位于碱性-钙碱性系列岩石过渡区域,在TAS图中,中基性火山岩落入玄武质粗安岩、粗安岩和安山岩区,REE分馏明显,LILE富集,HFSE明显亏损,Nb、Ta、Ti、P负异常,Zr、Hf正异常,形成于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作用;流纹岩LILE(Rb、Th、U)富集,HFSE(Nb、Ta、Ti)明显亏损,具有高正εNd(t)和年轻tDM1值,是新增生的陆壳部分熔融的结果,并具有I型和A型两类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资料表明,宝力格组火山岩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
- 李可张志诚冯志硕李建锋汤文豪罗志文
- 关键词:晚古生代火山岩锆石SHRIMPU-PB定年古亚洲洋
- 甘肃敦煌党河水库TTG地球化学特征、锆石SHRIMP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7
- 2009年
- 甘肃敦煌党河水库岩体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并构成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的TTG组合。锆石SHRIMP U-Pb年为440±12Ma(MSWD=2.5),代表TFG系列岩石的侵位时代。岩石化学成分中SiO_2含量约为57.02%~72.75%,随着SiO_2含量的增加,TiO_2、Al_2O_3、MgO、CaO和FeO等的含量相应下降,这表明该套岩石具岩浆成因,是角闪石和斜长石的分离作用控制下岩浆分异的产物。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_N=4.70~58.88,无或略具微弱的Eu异常,近于平行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明所有岩石具有同成因的亲缘关系。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Sr等,亏损Nb和Ta等高场强元素以及P和Ti。在Rb/30-Hf-3×Ta和Rb/30-Hf-0.25×Nb图解上,所有岩石的投影点落到岛弧到后碰撞区。但从区域地质背景、TTG的产出环境、形成时代及与敦煌地块南北缘火成岩对比分析,认为该TTG系列岩石并非形成于岛孤构造环境,而是加里东造山作用晚期(约440Ma)红柳河缝合带和(或者)阿尔金北缘红柳沟-拉配泉俯冲碰撞带,引发富含角闪石的下地壳源岩部分熔融形成岩浆,上侵过程中同化部分陆壳物质形成具有岛弧性质的岩浆岩。
- 张志诚郭召杰邹冠群冯志硕李建锋
- 关键词:TTG锆石SHRIMPU-PB定年
-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地区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4
- 2012年
- 西乌旗地区处于大兴安岭南部,广泛分布中生代火山岩。中生代火山岩中性岩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63Ma±2Ma,为岩浆上侵结晶的年龄;研究区南区下营子地区查干诺尔组流纹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44.2Ma±1.4Ma,表明西乌旗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在TAS图中,中性岩样品数据点落入粗面岩区,属碱性岩系列,REE分馏明显,LILE富集,Nb、Ta等元素亏损,Eu异常不明显,具有正高εNd(t)值,推断粗面岩是由地幔的碱性、过碱性岩浆经过分离结晶过程形成的;流纹岩属高钾钙碱性岩系列,REE分馏明显,部分LILE富集,Ba、Sr和HFSE强烈亏损,推测该岩石由相对较浅的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并具有A2型花岗岩的特征。综合研究并结合前人的资料,认为从晚侏罗世(163Ma)开始,西乌旗所在大兴安岭地区已经处于伸展构造环境。
- 李可张志诚李建锋汤文豪冯志硕李秋根
- 关键词:晚中生代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
- 内蒙古达茂旗满都拉地区早二叠世基性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0
- 2012年
- 内蒙古达茂旗满都拉地区胡吉尔特-查干哈达庙一带出露一套基性岩系,主要为基性喷出岩,其间出露条带状超基性岩,同时在基性熔岩的东部伴生有一系列中基性侵入岩体.其中辉长岩和玄武岩样品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78.5±3.0)Ma(MSWD=0.66)和(273.7±1.0)Ma(MSWD=0.36),表明这套基性岩形成于早二叠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满都拉地区二叠纪基性岩稀土元素丰度较低,具有LREE轻度亏损、HREE轻度富集的与N-MORB相似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基性熔岩具有高的(143Nd/144Nd)i值(0.51262~0.51270)、较高的正εNd(t)值(3.4~8.0)和Mg#值(49~54),指示了其来源是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相对富集Rb,Ba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和Ta具有明显的负异常,P和Ti有微弱的负异常,较高(87Sr/86Sr)i值(0.70490~0.70537)、较低(206Pb/204Pb)i值(17.39~17.93)等富集地幔或者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信息共同显示出源区的复杂性.结合La/Nb比值、Nd-Sr同位素初始比值图解、Pb同位素初始比值图解、La/Ba-La/Nb图解等认为岩浆源区可能受到了与俯冲消减有关的混染和交代作用.同时样品中较大的同位素组成及元素比值变化范围说明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可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陆壳/弧物质的混染.综合研究区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前人资料表明,满都拉地区的二叠纪基性岩形成于强烈裂谷作用背景,当时区域上可能存在类似于现今红海的有限洋盆.
- 晨辰张志诚郭召杰李建锋冯志硕汤文豪
- 关键词:锆石SHRIMPU-PB年龄地球化学分析拉张作用
- 兴蒙造山带中段北部晚古生代两期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55
- 2015年
- 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长期以来是地质学家研究的焦点区域。内蒙古巴彦乌拉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中段北部苏尼特左旗以北,广泛出露晚古生代宝力格组火山—沉积地层和酸性侵入岩体。本文对阿尔善宝拉格附近的宝力格组中性火山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岩墙,及巴彦乌拉苏木南部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定年结果显示,宝力格组火山岩年龄为310.5±0.78 Ma,与巴彦乌拉苏木北部地区火山岩年龄(307.1±6.3Ma,308.9±1.8Ma)一致,证明本区宝力格组地层形成于晚石炭世;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岩墙年龄分别为312.5±0.75 Ma和286.6±0.75 Ma,形成时代分别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通过区域对比分析认为,兴蒙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存在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两期重要的岩浆活动,统计获得峰值年龄分别为318Ma和281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本区晚石炭世宝力格组火山岩具有由低钾拉斑向钙碱性、碱性系列过渡的特征,并以钙碱性和碱性系列为主;早二叠世花岗斑岩为A型花岗岩,具有与邻区锡林浩特及巴彦乌拉—东乌珠穆沁旗带内A型花岗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在花岗岩构造判别图中,花岗斑岩落入后造山区域,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期间岩浆的形成环境向后造山环境逐渐演化,同时在SiO2和Na2O对K2O相关图解中,K2O含量具有增高变化的趋势,暗示构造环境有向更加稳定的板内环境演变的特征。因此,结合前人地质资料,兴蒙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大量火山岩浆活动可能与二连—贺根山蛇绿混杂带形成有关,晚石炭世时期研究区处于后造山阶段,随着早二叠世大量A型花岗岩、碱性岩浆和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该区进入造山后期更广泛的伸展环境。
- 李可张志诚冯志硕李建锋汤文豪罗志文陈彦
- 关键词:锆石LA-ICP-MSU-PB定年碱性花岗岩
-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查干诺尔石炭系本巴图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4
- 2011年
- 内蒙古查干诺尔地区石炭系本巴图组地层的火山岩,SiO2含量集中分布在48.20%~51.11%和64.66%~65.42%两个区间,分别属于玄武岩和英安岩,构成一套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其中基性火山岩具有枕状和块状构造,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英安岩的碱含量较高,属于钙碱性系列。基性火山岩中,枕状玄武岩轻稀土略亏损而重稀土略富集,具有轻微Eu的正异常,富集Hf,Zr,Th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Nb等元素;块状玄武岩富集Rb,Th,Zr,Hf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Ta,Nb亏损。酸性火山岩的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Eu负异常明显,富集Rb,Th,Pb,Hf,Z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亏损Eu,Sr,Nb,Ta等元素。根据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和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数据,结合古生物资料分析,查干诺尔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晚石炭世,介于313~308 Ma之间。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区域地质综合特征表明,查干诺尔双峰式火山岩可能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环境,由此推断索伦缝合带在晚石炭纪之前就曾经闭合过。
- 汤文豪张志诚李建锋冯志硕晨辰
- 关键词:双峰式火山岩枕状玄武岩晚石炭世
- 甘肃石包城盆地新生代沉积特征及与阿尔金断裂关系的研究
- 阿尔金断裂是由阿尔金主干断裂及其他次级断裂组成的巨型走滑断裂系,其分布规律符合左行走滑挤压模式。在阿尔金断裂带及其附近,分布有索尔库里、肃北、昌马盆地等11个盆地,面积达到约26万km2。走滑盆地和造山带是在时空发展和形...
- 冯志硕
-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上新统古流向
- 阿尔金索尔库里地区元古代流纹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2
- 2010年
- 阿尔金索尔库里北山彩虹沟塔什达坂群卓阿布拉克组流纹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920±20Ma(MSWD=1.50),代表流纹岩的喷出时间。岩石的SiO_2介于68.33%~70.60%,K_2O>Na_2O,K_2O/Na_2O平均值6.42,属弱过铝质(ACNK平均为1.25)钙碱性系列(σ平均为2.76),为一套典型的壳源流纹岩岩石系列。稀土元素含量高(平均为211.3×10^(-6)),轻稀土富集(L/H平均为6.57),Eu亏损中等(δEu平均为0.30)。微量元素以富集Rb、Th、K、Zr,而相对亏损Ba、Sr、Eu、Ti、Nb、Ta为特征。岩石微量及稀土元素具有典型的板内火山岩特征,而岩石显著的低Sr特征(25.0×10^(-6)~65.3×10^(-6),平均值为36.8×10^(-6)))表明其并非源自加厚的地壳,而是起源于斜长石稳定的正常地壳。阿尔金流纹岩是由进入上地壳高位岩浆房的拉斑玄武岩浆的底侵作用直接使上地壳部分熔融,形成酸性火山岩的原始岩浆。该岩浆体系沿区域断裂构造体系上升,并经历了较强的结晶分异和演化,最终形成阿尔金索尔库里北山流纹岩系列。
- 张志诚郭召杰冯志硕李建锋
- 关键词:流纹岩锆石SHRIMPU-PB定年
- 敦煌三危山地区白垩纪OIB型基性岩墙的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5
- 2010年
- 本文首次报道甘肃敦煌三危山地区早白垩世玄武质岩浆活动的记录。在三危山附近,基性岩墙侵入于敦煌群TTG和表壳岩大理岩和片岩中。全岩的K-Ar年龄为136.00±11.56Ma到99.11±6.35Ma,形成时代属于早白垩世。基性岩墙SiO_2含量变化范围较小,集中在47.95%~50.65%之间,以富TiO_2(2.07%~2.35%,平均为2.21%)、MgO(6.03%~6.51%,平均为6.32%)、贫K_2O(<1.29%),Na_2O>K_2O,Mg~#值中等且比较稳定(48.9~53.1,平均为51.7)为特征。基性岩相容元素含量相对较低,Ni含量变化相对较小,分布在112.7×10^(-6)~182.7×10^(-6)之间。而V含量变化较大,介于184×10^(-6)~267×10^(-6)之间,表明岩浆早期可能发生了一定的以橄榄石和单斜辉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基性岩富集LREE((La/Yb)_N=3.97~4.66)和LILE,无Eu负异常,较高的Fe/Mn比值等,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特征。微量元素比值等特征表明其来源与富集地幔关系密切,玄武质岩浆的形成可能与岩石圈的减薄和软流圈的上涌有关。
- 冯志硕张志诚李建锋郭召杰
- 关键词:白垩纪基性岩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