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文瑜
- 作品数:29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胸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体外循环技术在气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4年
- 刁文瑜李欣朱金洪
- 关键词:体外循环技术手术中气管肿瘤全肺切除术手术成功体外膜肺氧合
- 1600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报告1600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技术。方法CPB中采用低液面预充、中度血液稀释、浅低温、HCT22~25%,心肌保护为高钾含血停跳液灌注。对心胸比例超过85%,合并肝大、腹水、肺长期淤血的患者,CPB中采用超滤法。结果体外循环时间90~35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0~170min,心脏停跳时间54~175min,术中灌注压55~70mmHg,中心静脉压0~5cmH2O,尿量平均200~800ml,自动复跳1047例,占65%。结论为了提高重症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质量,增加手术成功率,强调:(1)中度血液稀释,提高胶体渗透压;(2)CPB中用高钾含血停搏液作为心肌保护,必须做到按时、足量灌注;(3)及时补充碱性药物和电解质;(4)补充充足的镁离子可增加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
- 殷凤珍李欣徐新根刁文瑜钱金兰吴金宝
- 关键词:体外循环管理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CPB血液稀释心肌保护
- 微创体外循环在成人气管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总结气管外科手术中应用微创体外循环的经验。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使用常规体外循环器材自行组装微创体外循环管路,按照闭式常温中流量股动静脉体外循环对5例气管肿瘤导致严重气管狭窄患者进行呼吸支持。结果 5例患者提前建立体外循环后,安全度过了由于严重气管狭窄所致麻醉诱导和手术难关,未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波动和凝血功能障碍。结论充分理解微创体外循环理念,使用现有常规体外循环器材建立微创体外循环,适应气管外科麻醉和手术需要,具有创伤小、支持充分、性能价格比较高的特点。
- 李欣徐美英刁文瑜徐凌峰郭震常昕
- 关键词:微创体外循环气管疾病气管肿瘤气管狭窄
- 体外循环中贺斯和佳乐施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 6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和 4 %的琥珀明胶用于体外循环预充时 ,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38例瓣膜替换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贺斯组和佳乐施组。分别在麻醉前及鱼精蛋白中和后 30min取静脉血1ml,运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凝血功能 ,测定参数有 :激活凝血时间 (SonACT)、凝血速率 (ClotRate)、血小板功能 (PlateletFunction) ,并描绘凝血过程曲线图。结果 两组间激活凝血时间、血小板功能术前术后均无显著性差异 ,但术后凝血速率贺斯组明显小于佳乐施组。结论 佳乐施与贺斯 1 0 0 0ml用于预充时对凝血功能无显著影响 ,但与佳乐施相比 ,贺斯对凝血通路中纤维蛋白形成速率抑制相对较强。
- 钱金兰李欣郭震刁文瑜徐凌峰吴金宝殷凤珍丁慧萍
- 关键词:贺斯佳乐施血小板功能体外循环凝血时间预充
- 国产膜式人工肺临床应用633例的观察和临床估价被引量:2
- 1999年
- 本文总结上海市胸科医院自1984年9月到1997年12月应用复旦大学研制的FDMO膜肺为633例病儿行心脏直视手术的实际经验。体外循环方法采用中度低温(25-28℃)和中深度血液稀释,稀释后血球压积维持在0.16-0.22。心肺转流中采用高流量灌注,每分钟为2.8-3.2L/M^2,心肺转流时间28-358分钟,平均94分钟,平均94分钟。体外循环期间血气测定为:PaO2为33±5.6kPa,SaO2为0.98~0.99,PaCO2为5.6±0.6kPa,pH7.40±0.04,BE2.4±1.2,SB32.1±2.2,BB48.2±2.5。术中测定游离血红蛋白80±25mg/L-145±35mg/L。结论:作者就FDMO膜式人工肺的功能进行讨论,认为:FDMO是一种氧合性能良好的国产膜式肺,其预充量小,且又对血细胞破坏少,操作方便,附合我国国情需求,值得推荐使用。
- 徐凌峰徐新根殷凤珍刁文瑜杨义斌
- 关键词:体外循环膜肺心脏外科手术
- 840例复旦膜式氧合器的临床应用
- 2001年
- 王华徐新根殷凤珍徐凌峰刁文瑜
- 关键词:肺动脉狭窄
- 177例双瓣替换术的心肌保护和辅助循环的探讨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本文报告了177例双瓣替换术的心肌保护和辅助循环方法。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包括165例主动脉和二尖瓣替换术,8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4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心功能Ⅲ-Ⅳ级,心胸比率54-89%。结果: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8-265分。自动复跳114例,9例作IABP辅助,IABP时间6-162小时,7例成活,成功率为78%,全组177例住院死亡6例,占死亡3.40%。结论:在体外循环中采用综合的心肌保护和辅助循环的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钱金兰徐新根李欣刁文瑜吴金宝殷凤珍徐凌峰邱兆昆
- 关键词:双瓣替换术体外循环心肌保护
- 淋巴结结节病肺内纵隔型1例报告
- 1986年
- 患者女性,35岁,已婚.主因胸闷伴左下腹痛2月余而住院.自1983年6月因胸闷,左下腹痛在安徽当地医院就医,经X线胸透发现右侧心缘有一块影,胸部X线摄片谓右上纵隔肿瘤,而转入我院诊治.患者平时无咳嗽、咳痰及明显胸痛史.仅偶而感到胸闷、气促,能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在我院门诊检查,诊断为:右上纵隔肿鼠于1983年8月29日收治住院.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体温36.5℃,呼吸20次,脉搏68次,血压130/80.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头、五官正常.颈软,锁骨上凹未扪及肿大淋巴结,颈静脉不怒张.脑廓对称,心率68次,律齐,第一心音增强。
- 徐新根刁文瑜
- 关键词:纵隔淋巴结淋巴组织结节病肺内
- 主动脉内囊反搏治疗双瓣替换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探讨
- 2000年
-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囊反搏 (IABP)在治疗双瓣替换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作用。方法 用 IABP治疗 9例双瓣替换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病人。结果 7例存活 ,2例死亡 ,抢救成功率为78%。结论 IABP对于抢救心脏外科术后危重病人 ,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钱金兰徐新根刁文瑜殷凤珍徐凌峰邱兆昆
- 关键词:双瓣低心排综合征
- 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探讨
- 2001年
- 目的:本文总结了浅低温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本院在1999年10月至2000年11月间共施行了浅低温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3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4例,年龄59±17岁,体表面积1.76±0.24 M^2,心功能3.6±0.4级。皆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施支和右冠状动脉主支狭窄而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术中保持患者鼻咽部温度30~34℃。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停搏液,在心脏慢跳(心率60次/分钟左右)、空跳的状态下完成手术操作。患者均安返病房。根据我们开展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的体会,我们认为,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方法简单,无需复杂的仪器设备,疗效确实,且又安全有效,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王华徐新根刁文瑜殷凤珍吴金宝
- 关键词:浅低温体外循环